APP下载

舍利塔

2015-12-11马玉凤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舍利宝塔堤坝

马玉凤

虽然临清舍利宝塔是故乡很有名的古迹,真正认识它却是在高中毕业那年。

因为小时候交通不便,如果步行,几十公里的路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距离,纵使后来有了自行车,也得骑行几个小时,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来游览一番。

高考已过,因为闲着无事,就回到我阔别已久的故乡,到平姨家小住。

平姨搬了新家,已经不在原来的胡里庄镇,而是搬到了临清市区。市里的新房宽敞明亮,住得很舒服。与平姨已多年不见,对远道而来的我自是殷勤相待。

几天的时间,我就把家乡的小吃尝了个遍。真是大饱口福,其中最好吃的当是烧麦,它是一种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馅面食。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直到现在想起来都直流口水。

一天,正值周末,平姨不用上班,便与我商量着去哪里玩。由于对家乡极陌生,我自然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于是平姨决定带我去运河边的舍利宝塔转转,我欣然点头同意。

虽然正值初夏,清晨的风还是很凉爽。一大早,我就和平姨骑着自行车出发了。我一路上左瞧右看,充满了好奇和欢悦。先是顺着马路向西走,沿途经过两个路口,再沿着运河的堤坝向西北方向曲折前行。大约又骑了有二十分钟,透过堤坝上垂柳的缝隙,就已经能依稀看到宝塔的身影了。

从堤坝下去,向西再走几分钟,就来到宝塔面前,只见它依河而建,一副形单影只的模样,如失去巢穴的一只孤雁,耸立在古运河东岸,显得十分沧桑和孤独。我想在它繁盛的朝代里,它应该不会孤单,应该有亭台楼阁的环绕,只是在连年的战火和动荡的岁月中,周围的建筑都已经灰飞湮灭,只留下了这宝塔来见证古运河的繁盛和兴衰。

抬头望去,舍利塔是一座八角形的砖塔,塔顶呈头盔状,共有九层,几十米高。第一层是青石,其他均是青砖砌成,南面有一拱形门,门上面有繁体所书“舍利宝塔”四个字。每一层的塔檐上都有莲花状的陶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十分美观。每个檐角都挂着一个铜铃,微风吹来,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

走进门来,塔心室为正方形,里面幽暗而神圣,正中是一个凹槽,平姨告诉我原来那里有一根很粗的木头塔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毁坏了。沿着狭窄的青石阶梯拾级而上,心中有一种探险的感觉。从一层到五层,每一层都大同小异,塔心室都有门洞通向塔外,既能采集光线,也能向外观望。到了第六层,塔心室从正方形变成了八角形,其构造更加别致,周围的塔壁上有古老的刻字。

上到第七层,塔心室又变为正方形,东西南北有一些砖雕的佛像,栩栩如生。等到了第八层,又恢复成原来五层以下的模样。第九层也是八角形的,穹顶逐渐聚拢到塔心柱的上方,严密而一丝不苟。

地面上的风并不大,可是在塔的最高层,风穿堂而过,就变得凌厉了些,吹得耳边嗡嗡作响。此时从塔内向外望去,向西可以看到古老的运河,虽然水流已经不大,但是宽阔的河道足以显现出运河以前的壮观和繁华。向北看,是一望无垠的麦田,几个村庄镶嵌其中,如碧波荡漾的大海中的岛屿一般。往东和南眺望,是蓬勃发展中的临清市区,也是我们来时的方向。在塔上稍作停留,我们便离开了。

这就是我十多年前游览宝塔的记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但如今回想起来,那塔的样子却依然还是十分清晰。

后来得知,它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

后来得知,我所见到的舍利塔是按照原塔修复而成的,心中不禁怅然。如果我们没有经历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乱,也没有那段肆意践踏历史文明的浩劫,我坚信这塔虽经历风吹雨打,稍作维护就能岿然屹立于河畔。当人们真正意识到要尊重保护历史古迹的时候,往往就只有亡羊补牢之举了。

或许随着旅游热的兴起,舍利塔会迎来久违的春天。珍惜我们的历史古迹,尊重古运河畔的淳朴民风,这是我对故乡最美好的愿望。

猜你喜欢

舍利宝塔堤坝
红船开新宇,宝塔耀中华
辽《无垢净光大陁罗尼法舍利经记》考释
文化宝塔 魅力绽放
是谁找回了玲珑宝塔
宝塔加高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 坚持“三项服务”,筑起辐防堤坝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技术探讨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