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民的情怀,大师的视角

2015-12-11郇恒赛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老师

郇恒赛

厉彦林老师是我中学时期就已熟悉的作家,至今仍保存着上世纪90年代摘录到笔记本上一些他的诗作。2015年第7期《北京文学》刊载了厉老师散文鸿篇《人民,人民……》,读来倍增力量,倍感欣喜与振奋。一本在手,不忍释卷。从遥远的青藏高原,我发短信给正在山东读高中的女儿:此文作者的作品曾数次入选阅读教材和高考试卷。这篇新作大气磅礴,笔法细腻,说理透彻,哲思深刻,宝贝女儿要反复研读甚至背诵,可以有效提高语文和政治考试成绩10分哈。当然,读此文的收获绝不仅于此。

很少有作家会触及“人民”这样的宏大议题,一则主题太宏观,高深了不易懂,浅陋了不点题,有些不好把握。二来手法上难驾驭,重叙事会不明事理,光说理又太枯燥;语言太官方读者不愿读,太抒情又会缺逻辑。

作为一名从农村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厅级官员,厉彦林老师以一介平民的情怀切入,用大师一般的视角解读,使得《人民,人民……》这篇文章,既生动具体、妙趣横生,又说理深刻、意味深远。在全党上下深入践行群众路线,重拾“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优良作风的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人民……》是一声嘹亮的号角,一篇战斗的檄文,更是一剂清醒的良药。

既重辩证说理,更有深情表达,整篇文章亲切得像拉家常,却又深刻如洪钟大吕。立足历史的纵深,比照现实的得失,厉彦林老师巧妙地将深刻说理寓于生动叙事之中,叙议结合,情理相融,论证有力,旗帜鲜明。在铺排开来的一系列故事之中,在娓娓如拉家常的作者亲历之中,在旁征博引、一气呵成的有力论证之中, “角力人心、点中命门、中国脊梁、精神高地、赶考路上”的文章脉络和实践逻辑,渐次深入,渐入佳境,一一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并无半点说教之感。字里行间,潜移默化,读着读着,你会油然体悟到“共产党占有大片人心……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的深刻哲理,体悟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神力量,从中受到颇多鼓舞,得到诸多教益。

文章的语言风格也特别“人民”。不论是陪同爹妈妻儿游览天安门时老父亲的感慨坦言,还是作者少年时代眯着眼一句一句上台背诵“老三篇”的情形,以及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得出“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一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对联……无不寓深刻与通俗之中,寄深情与字里行间,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切中命题,层层深入,可谓是精准表达、精彩呈现。连那个让人啼笑的进城农民街边“方便”的小段子,也无不寄予着作者深刻说理的良苦用心。民生无小事,培育大国公民应从小事入手。

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深深的家国情怀,是读罢此文的又一深刻印象。如果仅把此文当成一篇语言优美的普通散文来读,那实在显得有些浪费了。在厉彦林老师行云流水般娴熟的文字驾驭之外,是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深深的家国情深。透过普普通通的文字段落,透过每一个字里行间,你可以深刻领悟到作者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至为深沉的爱。作者是一个出身农家,重情有义,正直友善的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他过往的许多文字里,我最感同身受和喜爱的便是他充满浓浓“土腥”气息却饱含炽热爱恋的乡土文字,像《煤油灯》、《布鞋》、《乡情如酒》等等,都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善念才是最好的陪伴,爱才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作者,怀着深沉的家国之爱,在《人民,人民……》提出了诸多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指出了很多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但你会欣喜地看到,对这些问题的提出,作者是充满善意的,是满怀情感的,是具有建设性的。“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在堆积如山的问题里,你绝看不到任何抱怨,找不到任何推拖,更不会有不负责任地一吐为快和自我标榜式在文字上对道德高地的姿意占领。通过叙事说理,厉彦林老师在文中鲜明指出“再强有力的政府,再富足的国家,都不可能满足人们无度的欲望”的社会命题;通过立论引证,作者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能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以及“在私人领地之外,敬畏公共空间”的时代课题。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作者还深刻告诫“除了解决民生的‘更高与‘更多,还要思考与群众如何‘更亲与‘更近。这是当今共产党人自我净化、革新与超越的命题。”

一切问题的提出皆源于爱,一切问题的解决皆指向未来。厉彦林老师在文中说,香港社会曾经就是一个浑身长满癞疮的重症患者,腐败横生,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大手术、痛苦地治理,变成了一个被世界公认的光鲜靓仔。一切问题都是会得到解决的,作者引导人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从中得到“从我做起,舍我其谁”的启示。未必事事求解,但问题提出却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怕的是歌舞升平中,对很多膨大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是选择视而不见。作者进而提出一系列更为深刻的问题,诸如如何减少愚鲁盲动、急功近利,动实招,降虚火?如何坚守民族传统文化,尊重自然生态,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如何崇尚文明,和平崛起?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更加复杂和严峻的考验,面临重重“考试”,“赶考”正在路上,诸如“城市居民对蓝天的渴望、餐桌丰盛后对安全的期许、富了口袋富脑袋的需求以及“发展起来以后”的各种期盼,在13亿的基数上排列组合,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求解,何止是振聋发聩,更是警钟长鸣。“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把自身问题解决好,人民就跟党贴心贴肺,即使有百个考验也如履平地,千个风险也会化险为夷。

“形散神聚”方为美文。《人民,人民……》不论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还是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不论是语言风格,还是论证说理,不论思想价值还是艺术追求,皆有许多可圈点之处。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其“形散神聚”的艺术追求。这篇长达9000多字的文章,信息量极为丰富,方法手段极为精巧。叙事,说理,天南海北,过去现在,历史未来,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既有史实记述,又有事例铺排,既有论据说理,又有生动故事,既有回顾过往,又有未来展望……如此丰富的一切,却又无不归结于一个深刻而清晰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人民”。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人民万岁”,民心角力、民众力量、精神支撑以及党的“赶考”,布局谋篇中,处处贯穿“人民”主线,突显“人民”力量。正如作者的开篇明义: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棵棵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平凡得像天上一粒粒无名的星辰……每每写下“人民”这两个字,我顿感无比庄严尊贵,神圣凝重!每每读到“人民”这两个字,我心中总汹涌澎湃, 肃然起敬!

(作者系山东援青干部)

猜你喜欢

老师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好特别的老师
“制定”和“制订”
老师都做过哪些糗事等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