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5-12-11张庆,张小乾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庆1张小乾2

(1.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四川绵阳621010;

2.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四川绵阳621010 )

【摘要】在分析近几年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基础上,西南科技大学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为背景,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从培养方案、导师组制、实践环节、学位论文以及质量评估等六个方面,就进一步做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探索与实践,达到了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联合办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根据有关规划,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重数量、规模向重质量、品牌的战略性转变[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次人才对企业自主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类高学历或高学位实务型人才对高技术工业的贡献日益凸显,企业强烈呼唤高校研究生的参与[2]。

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招生模式单一造成生源局限、适合其发展的培养方案和实践环节尚未形成及其培养模式尚未完善等困境[3-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为更好地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西南科技大学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为背景,积极探索并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初见成效。

二、积极探索,创新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自2006年始,西南科技大学积极转变办学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人才类型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学校董事单位及合作单位,和区域大型企业、地方政府建立稳定、长期、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积极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新的办学模式,搭建高水平的合作培养平台。截止 2013 年,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单位已有49家,区域覆盖省份有四川、重庆、山东、甘肃、广东、陕西、青海等。包含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绵阳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长虹“)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九洲”)、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以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简称“82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简称“九院”) 、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即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西南科技大学办学体制的显著特色,开创了学校在智力、人才、物资、信息等资源与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全面共享的联合办学新机制。

在针对我校在读的532名全日制工程的生源统计中,81.8%的学生为应届本科生。在对我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85%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对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就业有所助益。由此可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重点在于如何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也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切身体会和关注的。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西南科技大学坚持“重理论,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优势,充分调用各方资源,构建了具有西南科技大学特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见图1)。

(一)以需求为导向,制订特殊的培养方案

为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各教学院部根据各专业学位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该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核心课程等有关规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每个工程硕士入学后,还必须根据本人所属领域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既要符合委托企业的工程实际要求,又要符合所属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律。要使工程硕士生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项目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发挥办学体制优势,不断创新导师指导模式

为了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能够均衡提高,其导师的配备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应为理论知识渊博、责任心强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因此,西南科技大学各工程硕士领域高度重视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可以为每名学生至少配备两名导师,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和实践应用指导。学校自2005年开始施行双导师制,其中校内导师侧重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企业导师则是侧重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应用技术指导。为了使得研究生能够领略到导师们的不同风格和不同学术方法,并将各家的优势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完善自己的学习、科研以及实践。西南科技大学自2012年开始尝试“导师组集体指导,主管导师负责”的指导方式,即由多名导师组成团队共同指导几名学生,实现导师交叉指导学生。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规范化管理,在导师组集体指导的过程中,一般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负责研究生的校内理论学习及论文质量把关等;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多个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能够使全日制工程硕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完善自己的学习、科研以及实践。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西南科技大学逐步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满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需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利用各方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培养

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优势,依托董事单位的资源优势,如: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长虹集团公司、九洲集团公司等,建立了大批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共建有18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16个校内实习基地,其中在董事单位建立的实习基地有20多家,形成了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地域分布广泛、能满足专业实习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群。

同时,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文件来规范实践教学程序,如:《西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实践环节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要求业实践的内容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各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制定《专业实践实施细则》,细则包括专业实践的形式、内容、时间安排、责任落实、质量评估方案等。《西南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实践基地、学院(中心)、校内导师及学生四方责任。这些文件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协调了学校、学院与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关系。

(四)与时俱进,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课程体系

就业单位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直接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为了能够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西南科技大学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满足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目标,融合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内容,将学校、行业组织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增加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将学科领域内的重点、热点问题,高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研究等最新成果和知识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当中,尤其是交叉学科,其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更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其次,增加应用方法类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还应考虑增设与本学科有关的方法论课程,以使学生学习到实践应用的程序、原则及方法。

(五)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论文标准和考核办法

学位论文不仅是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各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根据《西南科技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暂行)》分类制定了各领域的《学位授予标准》,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应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工程类硕士论文类型有工程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或应用研究、实验研究或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工程管理类论文;工程规划类论文。其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且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或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进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预答辩三次专题汇报。毕业论文应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西南科技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暂行)》已明确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的一系列要求,文件规定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必须参加各学院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预答辩合格者方可参加论文评审,经校内外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申请参加毕业答辩。为了保障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答辩成员中要有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相关行业实践领域的专家。

(六)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培养质量

要保证联合办学体制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必须建立起严格的质量过程控制及质量反馈机制。首先是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加强培养重点环节的督查。可以通过不定期查阅专业课程综合考试试卷,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不定期赴学院和实践基地、合作单位的走访,结合实践学习计划、过程记录和总结报告,了解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专业实践结束前一周内,研究生须填写并提交《西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由实践基地及学校对其专业实践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出勤率、挫折应对能力、沟通协作及执行能力、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领导和同事满意度等,考核不通过者,须重修专业实践,以确保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质量。论文的开题环节可以通过“全日制工程硕士开题报告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化,确保开题质量。

此外,我校已建立起质量跟踪反馈机制,保持与就业单位的双向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七)完善“奖助”体系,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发展

为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动力,保障研究生能够潜心科技实践,学校发布了《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三助”岗位及津贴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校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奖助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日趋成熟,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大力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我校的全日制工程硕士13个领域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人才支撑。

学校充分发挥建材行业背景优势,同以广西柳州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建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学历晋升、人才培养合作关系。针对当前企事业单位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结合自身资源与特色,在过程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等相关工程应用领域,为广西柳州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培养输送了26名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积极服务国家国防事业建设,在积极参与科研合作的同时认真做好国防建设高级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控制工程领域,先后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立了一系列以工程硕士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合作,先后招录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工程硕士共49名,并在控制工程领域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此外,学校在积极加强自身学科建设、服务建材行业、国防建设的同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后同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与合作关系,有针对性的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

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校正逐渐成为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国防军工等重点单位,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和西部教育、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论

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在“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西南科技大学逐步完善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相关培养方案的修订、导师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学位标准及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探索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充分保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理论+实践”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效果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杜占元.在2011年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暨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1-6.

[2]张志红,潘紫微.全日制专业硕士: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3]曹思婷.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5):105-108.

[4]李新权. 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2010(8):83-86.

[5]我国专业学位基本情况[EB/OL].[2011-5-10]. http://www.cdgdc.edu.cn/ xwyyjsjyxx/gjjl/szfa/267338.shtml.

[6]PA Gloor. Swarm Creativity: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out the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Co-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Joint Education” System

ZHANG Qing, ZHANG Xiao-qian

(Graduate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s facing on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WUST has adopted the “Co-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Joint Education” system, together with actual experience, which to explore creative training mode about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Insisting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Respect Theory, Strengthen Practice”, SWUST has done a lot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promote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mainly on six aspects: training program, group tutorial system,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academic dissert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thus to reach the aim of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education.

Key words:Joint education;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mod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5)03-0091-05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课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研究 (项目编号:2014-JY-084)。

作者简介:张庆(1982-),女,汉族,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