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能源产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2015-12-11李强魏巍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能源效率研究

李强 魏巍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我国新能源产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李强 魏巍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3~2011年数据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Malmquist-DEA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0个省(市、区)新能源产业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04~2011年期间我国各省(市、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不断提高,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较低,新能源产业聚集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其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反而较高,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规模效应不明显。

新能源产业;产业聚集;新能源产业效率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1]。综合来看,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一是新能源产业政策方面。Harmelink et al(2006)[2]、Haas et al(2011)[3]等学者研究了欧盟各国产业政策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欧盟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方面,就美国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实施“双轨制反补贴”问题,陈利强和屠新泉(2013)[4]提出,我国应制定国内主动限权、WTO限权和扩权、对美积极应诉、对美诉讼和反制等政策予以应对。二是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孟浩和陈颖健(2010)[5]构建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力为中等偏下水平。陈艳和朱雅丽(2012)[6]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问题,研究表明,与常规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不具有价格优势,因此,政府制定相应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是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此外,顾树华和周泸萍(1999)[7]、Ermis et al(2007)[8]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做了深入的研究。三是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方面的研究。邱立成、曹知修和王自锋(2012)[9]认为,新能源产业聚集有利于提高新能源产业效率,进而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并基于欧盟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新能源产业聚集的影响因素,发现政策系数、能源依赖度和能源价格其重要影响因素。李士忠、张朝和张素芳(2011)[10]采用区位熵指数对保定新能源产业聚集效应进行了测算,其LQ值从2006年的1.06上升到2009年的1.6,保定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郭立伟和沈满洪(2013)[11]则基于区位商和NESS模型实证分析了浙江省新能源产业集群水平。

综合而言,现有文献的研究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现有文献对我国新能源产业效率鲜有涉及,而这恰恰是事关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为当前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新能源产业效率要低于传统能源效率,其竞争力不如传统能源。基于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Malmquist-DEA生产率指数对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区)新能源产业效率进行测度,实证研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个对多投入、多产出的多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方法。本部分将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Malmquist-DEA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2004~2011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绩效进行评价。

(一)测算方法

参考Bauer(1990)[12]、Fare(1994)[13]、李强和徐康宁(2014)[14]的做法,我们构建两个时期生产率变量的Malmquist指数,如果以t时期的技术作为参照技术,决策单位从t期到t+1期的技术Malmquist指数可表示为:

同理,如果以t+1时期的技术作为参照技术,决策单位从t期到t+1期的技术Malmquist指数可表示为:

其中,x和y分别表示投入向量和产出向量,和分别表示以t时期的技术和t+1时期的技术为参照的距离函数。为了避免时期选择的随意性,参照Caves(1982)[15]等人的做法,用(1)式和(2)式的几何平均数来表征从时期t到时期t+1的Malmquist指数,即:

其中,(3)式又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H)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TCH)两部分:

(二)数据说明

选取2003~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数据为样本,由于缺少西藏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等数据而被排除在外。具体指标选取如下:

1.变量设定

投入指标。(1)劳动力。劳动投入用各省(市、区)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表示(单位:万人)。(2)资本存量。投资用各省(市、区)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表征(单位:亿元)。以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产出指标。新能源产业的总产出用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来表征(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各变量定义及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所示,并采用Deap2.1软件测算得到各省(市、区)新能源产业效率指数。

表2 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评价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2.测算结果分析

表2为我国30个省(市、区)新能源产业效率测算结果,综合来看,具有如下特点:(1)2004~2011年期间我国30个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的总体变动趋势来看,所有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均值都在1以上,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各省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在提高。(2)从区域层面来看,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以及部分东部沿海省份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较低,新能源产业聚集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其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反而较高,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规模效应不明显,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具体来看,内蒙古、贵州、甘肃和新疆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较高,其效率均值在1.2以上;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较低,其效率均值在1.1以下。(3)从时间层面来看,2004~2007年各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较高,所有地区效率指数的均值在1.2以上,2008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具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2009年所有地区效率指数的均值在1以下;2010年和2011年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又有所回升。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200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Malmquist-DEA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0个省(市、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进行测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测算结果显示,2004~2011年期间我国30个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均值都在1以上,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各省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在提高。从区域层面来看,新能源产业聚集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以及部分东部沿海省份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较低,新能源产业聚集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其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反而较高,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规模效应不明显,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从时间层面来看,2004~2007年各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较高,2008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具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0年和2011年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率指数又有所回升。

基于本文的实证研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与传统能源相比,我国新能源产业效率要低于传统能源效率,其竞争力不如传统能源。因此,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政府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新能源产业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企业做大做强,在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

(2)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努力开拓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国内市场。在我国以光伏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2012年和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分别遭受美国和欧盟的“双反”打击,这对我国以外需为主的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国际市场需求逐渐萎缩的背景下,应着力提高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的国内市场需求,逐步降低我国新能源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16]。

(3)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大企业。我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纷纷遭受欧美“双反”打击的背景下,我国应及时调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府对其支持政策,加大对新能源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中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国际市场需求逐渐萎缩的背景下,应着力提高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的国内市场需求,逐步降低我国新能源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

[1]李强,徐康宁.资源禀赋、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3,(4):11-18.

[2]Harmelink M.,Voogta M.,Cremerb C.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newable Energy Supporting Polic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J].Energy Policy,2006,34(3):343-351.

[3]Haas R.,et al.A Historical Review of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Electricity from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EU Countrie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1,15(2):1003-1034.

[4]陈利强,屠新泉.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5):67-77.

[5]孟浩,陈颖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10,(6):51-58.

[6]陈艳,朱雅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J].资源科学,2012,(1):50-57.

[7]顾树华,周泸萍.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体系与方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2):46-50.

[8]Ermis K.,et al.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of world green energy use[J].Energy Policy,2007,35(3):1731-1743.[9]邱立成,曹知修,王自锋.欧盟新能源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J].世界经济研究,2012,(9):18-22.

[10]李士忠,张朝,张素芳.保定新能源产业园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9):34-35.

[11]郭立伟,沈满洪.基于区位商和NESS模型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水平识别与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70-79.

[12]Bauer,P.W.Decomposing TFP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Cost Inefficiency,Non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0,(4):287-300.

[13]Fare,R.,et al.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66-83.

[14]李强,魏巍,徐康宁.国际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4,(9):3-9.

[15]Caves,D.W.,Christensen,L.R.,Diewert,W.E.MultilateralCompositi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Numbers[J].TheEconomicJournal,1982,92(365):73-86.

[16]李强,魏巍.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战略分析[J].社会科学,2014,(9):63-73.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New Energy Industry Efficiency in China

Li Qiang,Wei Wei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based on the Malmquist-DEA efficiency that is input-oriented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index based on 2003~2011 provincial data of 30 regions in China,the result show that:The new energy industry efficiency of improves continually every province(city、area)in China during 2004~2011,The eastern region that has higher new energy industry aggregation index has lower new energy industry efficiency,and the western region that has lower new energy industry aggregation index has higher new energy industry efficiency,it shows that the scale effec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efficiency is not obvious.

new energy industry;industry agglomeration;new energy industry efficiency

F264.2

A

1672-0547(2015)05-0015-03

2015-08-17

李 强(1981-),男,江西黎川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魏 巍(1981-),女,安徽黄山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源逼迫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AHSKQ2014D4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考虑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回弹效应的我国节能减排路径研究”(SK2015A224);2014年安徽省高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猜你喜欢

新能源效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跟踪导练(一)2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