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5-12-10谢生锋马绍惠
谢生锋+马绍惠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和创造信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学生;课程;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05-02
一、引言
知识化和信息化是21世纪的主要特征,这就给全民族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各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素养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能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利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对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对大学生个人、高校和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既是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主要任务。
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评价、利用信息以及交流信息的能力,共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部分,这四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Web 2.0时代,也出现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再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这些有利条件使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容易,然而在面对海量信息的同时,大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信息,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内容。
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信息意识需要加强
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意识是人们产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动机,进而自觉寻求信息、利用信息、形成信息兴趣的动力和源泉。信息意识强的人,由于重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能够抢先捕捉良机,从而取得成功,面对缤纷复杂的海量信息,要求学生具有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采取积极的态度,具有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然而有些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不太清楚,信息意识不强,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差,以至于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1]。
(二)大学生信息搜索技能有待提高
通过笔者了解的大学生,大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手段还主要以网络和图书馆纸质图书为主,然而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非常少,实际上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藏,里面包括CNKI电子资源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数据库和中华数字书苑等文献资源库,通过设置检索条件,可以很快的从这些电子资源库里搜索出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而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信息。
(三)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不明确,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没有一个指导性方向。这样导致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建设进展缓慢,虽然各高校在大一年级的上半学期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大学生学会了利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工具来获取信息,但是对信息理论知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方法和信息道德修养等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课程,即使有的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会教授学生信息检索的方法,但也只是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一个极小部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四)没有统一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目前,国外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比较多,比如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高校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ANZIIL标准以及英国国家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标准[2]。相对于国外成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国内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标准较少,目前现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还处在部分专业人员和学者的个人研究阶段,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标准的制定。所以说,现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难以在其他地区进行普及和推广。在北京地区具有通用性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为北京地区的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提供了衡量依据,但是,由于北京是教育质量发达地方,其评价指标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就不强了[3]。这也是造成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高校应通过课堂教授、讲座、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传授与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关注程度,主动获取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生活、学习中对各类问题的意识,学生的信息意识越强,对信息的加工分析和创新能力也越强。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让新生尽快熟悉本校的图书馆,学会正确使用图书馆的各种纸质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
(二)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高校图书馆不仅信息资源丰富,而且人力资源也丰富,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有专业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经常给学生开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导航、文献检索方法和信息知识等专题讲座,从而使学生熟练使用本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对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5]。同时图书馆馆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学习和创新信息知识,来促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建设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应把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纳入进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有一个课程体系,将信息素养作为大众化的通识课程来开设,课程设置要注重内容的层级性和教育的阶段性,每一学期需要学习哪些课程,课程的性质为必修或选修。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信息素养导论》课程适应于新生学习,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开设《电子文献检索》、《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检索》等课程,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学,同时还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四)建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平台
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可在部分专业人员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区的教育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高校大学生发展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6]。各高校依据评价标准体系对其中的指标权重和分值进行分配,从而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定量考核,高校根据量化后的评价标准体系可以开发一个系统平台,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考核更加便于操作和管理。
四、结语
综述,面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现实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使信息素养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深入探索并实践出符合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使大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创造来促进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晶.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34-235.
[2]钱毅,高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探讨[J].情报探索,2013,(1):26-28.
[3]周美芳,杨静,王晓博.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对比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16-18.
[4]范新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32(6):89-93.
[5]李娅,韩长志.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进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2):117-120.
[6]赖茂生,孙鹏飞.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8):113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