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实习护生有效临床沟通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2015-12-10李静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护生患者

李静薇

摘要:目的,了解在临床护理实习中护生的有效护患沟通能力,为探讨如何进行有效护患沟通,促进交流,减少护患纠纷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实习的专科护生120名,采用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专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67.87+16.95,得分率为60.6%。结论,实习护生应积极提高自己的临床沟通能力,让患者从各方面全力配合治疗护理,为尽快康复创造条件。

关键词:护生;患者;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1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医患纠纷频现。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同时缺乏跟患者的有效沟通,使得他们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操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为了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护生在做护理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完善的沟通能力,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已被国际护理界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行为之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解放军306医院实习的专科护生120名,均为女生。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52+2.18岁。

2.研究方法。①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填表前向护生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参与的自愿性、量表的填写方法及要求,当场填完后回收。本次发放问卷120份,剔除无效问卷,110份问卷合格,合格率为91.7%。②研究工具。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一般资料和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实习护生的年龄、家庭情况、民族。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分为6个项目(28个条目),包括建立和谐关系(6个条目)、敏锐倾听(5个条目)、确认患者问题(5个条目)、共同参与(4个条目)、传递有效信息(3个条目)、验证感受(5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计分为1~4分,即从不、偶尔、经常、总是。理论最低值为28分,最高值为112分。得分越高,表明临床沟通能力越强。③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的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用x+s和百分率来描述。

二、结果

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

三、讨论

1.分析专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情况。在我院实习的专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是66.3+18.73,是理论最高值的59.2%,由此可知我院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有待加强。分析原因,首先在校学习期间,教师更多强调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忽视了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其次,护生对疾病的护理认识只局限于书本,不能恰当的将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因此导致护患交流障碍。同时,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时,带教老师强调谨言慎行,以至于不敢在患者面前讲话。第三,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加之紧张,护生在患者面前缺乏自信心,其操作行为会遭到患者质疑或拒绝。而患者方面,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他们希望由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进行护理,不相信护生的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造成护生不敢与患者交流,动手机会相对减少,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护生与患者做不到良好的沟通。从各因子得分可以看出,确认患者问题、建立和谐关系能力、敏锐倾听能力相对较强,而验证感受、传递信息和共同参与能力方面欠佳。分析原因,可能与在理论和临床教学中,教师强调倾听能力以及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有关,使护生在实习中能够倾听患者的诉说,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而临床中护患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验证感受能力是深化沟通层次、提高心理护理水平不可缺少的技能,此项的分值不高,究其原因与护生对该方面的重视较少有关。在临床沟通过程中,由于护生认为自己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会更加重视资料的收集,从而忽视与患者的互动及反应,使得护生共同参与及验证感受得分较少。护生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如果对患者的需要或感觉作不出判断和反应那就谈不上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无法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舒缓感,就不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

2.实习护生临床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护生与患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第一,塑造良好的形象。据研究发现84%的人对他人第一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护生应注意自己的着装和修饰,力求给患者带来美感;第二,恰当的语言沟通。语言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护生与患者进行交流更离不开语言,良好的语言能抚平患者心理上的创伤。而面对不同病人等不同因素,护生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第三,倾听。良好的倾听是沟通成功的关键。护生应全神贯注、放松姿势。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要让患者有压力。认真仔细的倾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诉说,不随意插话或转移话题,也不要急于做出判断,恰当地给予反馈如微微点点头,轻声应答“是”、“知道了”等。护生与患者沟通时与患者目光接触的时间要适度,大概占全部谈话时间的50%~70%,这样可以给患者轻松和被尊重的感觉;第四,恰当使用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面部表情的解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类的很多情感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第五,平等对待患者。对待患者要从心中树立人人平等的意识,无论患者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业等,也无论他有何种疾病,均应平等的对待;第六,秉持真诚的态度。把患者真的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孩子一样的照顾,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主动的去问候、关心患者,患者就能打开心门与你沟通。

四、小结

加强护生与患者的沟通,可以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尽早与护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舒缓感。加快患者对自我病情的客观认识以及有效适应,便于护生与患者双方的交流,利于护生及时并充分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体会病人的真正所需,及时采取规范、合理的护理措施,解决患者实际问题,让患者从各个方面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为尽快康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静,许庆珍.护生行侵袭性操作前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8,5(4).

[2]杨芳宇,沈宁,李占江.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的初步研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9(31).

[3]Yam B M,Rossiter J C.Caring in nursing:perceptionsof Hong Kong nurses[J].J ClinNurs,2009,9(2).

[4]陈秋恋.影响护生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

[5]罗碧华,曹和安.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

[6]黎伟英,刘惠军.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的非语言沟通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2,6(3).

[7]赵莉,龙霖.《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

[8]蔡素芳.浅谈护理中的“肢体”语言[J].中外健康文摘,2008,5(6).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护生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