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制作感应电流琴》教学设计
2015-12-10郑健
郑健
摘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设计一堂物理探究实践课。应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闭合电路和电磁感应等物理原理,探究制作感应电流琴。
关键词:幸福课堂;物理实验;感应电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1-0077-3
1 教学分析与设计
“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3-2第一单元第三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一课课前准备了相关实验器材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电阻定律实验器、木制米尺、方木板、铜线或钢丝若干、螺线管线圈、导线、永磁铁、调音器、长铁钉、M4自攻螺丝、纸杯、螺丝刀、尖嘴钳、检流器。教师演示准备器材:电流放大器、便携有源音箱、自制六弦琴和十三弦琴成品。
在八年级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声音的基本知识(响度、音调、音色),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在高二上学期的电路模块又学习了闭合电路及电流、电阻的知识;在本单元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正要准备继续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教学目标
①通过改变琴弦振动频率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根据发声原理制作单弦琴;②应用电磁感应原理,探究两种使金属琴弦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③将产生的感应电流放大为声信号,制作电声乐器三弦琴、六弦琴等,凭借自己的音乐素养尝试演奏。
(2)设计特色
①融合通用技术教学特点,学生亲手制作,在玩中学,营造宽松、自由、开放的氛围;②结合音乐课的乐器音律基本原理,感知科学之美和音乐之美,激起幸福感;③围绕学生的探知渴求,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施展所学、分享成功,体会喜悦和幸福。
3.流程环节(图1)
3 教后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中,教师仅是顺应着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地给出问题方向,在需要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的时候予以帮助,具体过程则交给了学生。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问题是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主角。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力于强化和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时最后,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十三弦电流琴(图5),并通过自学音律为学生弹奏古筝名曲,这一设计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教师把自己对物理学科的挚爱、对物理教学的使命感、对学生的责任心交织成了一种幸福感。学生自然会被这种“情感场”所感应陶冶,必将产生巨大的物理学习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阮享彬.用生活化实验实现物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J]. 物理教学探讨,2015,33(1):1—3.
[2]郭如松.让物理课堂成为“幸福课堂”[J].物理教学探讨,2013,31(11):13—15.
(栏目编辑 邓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