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双证融通”改革探索

2015-12-10孙国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双证融通课程改革

孙国荣

摘要:以《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的改革实践为例,探讨研究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双证融通”改革探索中如何进行课程的改革建设。

关键词: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33-02

“双证融通”是职业教育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相衔接,是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工艺和技能,并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目前上海“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培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双证融通”的技能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为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我校根据行业和地方发展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依据,选择我校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进行“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建设。本专业拟实施的“双证融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发展为导向,以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为重点,培养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发展型一线实用人才。本文就“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作为中等职业院校,对“双证融通”试点改革最为关注的是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提高,其中对毕业证书和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发放的从严管理也是为了确保毕业生质量,提高学校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具体的实施者教师来讲,最关注的是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终目标通过学生课程考试考核来体现成果。由此可见,抓好课程考试考核改革就能很好地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的目标,使专业教学与技能鉴定相互促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有效深入开展。以《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为例:

一、课程性质

《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继电控制、电工工艺、电气安全等领域的基本职业技能,使之具有获取维修电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证书能力的一门“双证融通”课程。

1.“双证融通”的实现前提是师资与实训条件。实施“双证融通方案”不仅要强化课程体系,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规范性,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要求。只有充分提升师资力量才能更好地开展“双证融通”课程,其表现形式为:(1)安排“双师型”教师担任课程教学任务,进行实践操作指导;(2)完善实训条件,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条件保障。

2.“双证融通”的框架保障是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要求。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未来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多元化的现代生活。“双证融通”正是将职业证书与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完成教学要求,并促进教学框架的形成。

3.“双证融通”的关键环节是教学实施与评价。“双证融通”实施的关键是课程评价与资格证书评价的一致性,为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案与考核,建议由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与老师共同组成开发主体,以保障“双证融通”的顺利进行。

二、设计思路与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更加侧重于掌握通用知识和技能,确保融通课程评价结果与鉴定等值,同时与其他大类课程形成有机整体,而非割裂的关系。做好“电气运行与控制”的专业技能与资格证的衔接必须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力加以培养,进行针对性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继电控制电路装调”的设计思路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的,通过对继电控制电路的调式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课程学中学到的不仅是电气安装、调式等基本技能,同时也学到了电工作业的基本方法和意识,这对他们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指导他们识别和选用低压电器;能够识读、调试和安装各种机电控制线路;分析和排除常见的继电控制线路的故障;正确处理各种安全事故。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描述的是学生需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点和知识技能。为了推进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率,达到考核要求,最好将课程内容进行分模块划分,以便于有重点的学习和理解。《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内容可以分为5个项目:(1)典型低压电器识别、选用、维修与调整;(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安装调试;(3)双速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线路安装调试;(4)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安装调试;(5)综合应用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这五个内容也可以根据要求不同,下设子项目。以这些项目为标杆,我们可以判断出学生学习的程度和相关技能的掌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成就。

四、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一块继电控制电路现成的电气接线板上进行操作,学生只要根据图纸在这块板上完成控制电路的接线并且调试正确就完成任务。实行“双证融通”教学模式改革后,培训时要求学生在一块光的电气板上从零开始,首先需要学生根据图纸的要求正确选择元器件,然后根据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在电气板上进行元器件的安装固定。这期间需要学生自己在电气板上进行划线、打孔、安装电气元器件等操作。接着再根据图纸进行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接线,完成之后把电气板根据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安装到墙上固定好,接上外围线路、按钮、指示灯、行程开关、传感器和电机,然后用万用表对电气线路进行测量,检验线路是否正确,是否有短路等,最后进行通电调试。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endprint

五、教学实施建议

“双证融通”的教学方案实施主要包括了课程概况、教学计划、实训条件、教师任职资格四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任何资格与设备条件上,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教师的变更不能随意而为,最好聘请长期稳定的教师开展“双证融通”教学,如果不得已需要进行教师变更,需要在获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批准后予以执行;(2)任职教师需要具备与融通证书一致的资格证书,并且证书等级为高级工以上;(3)实训设备必须在技术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双证融通”课程的实施,不得无故藏私。在授课计划方面,也需要有具体安排。授课计划是确保课程实施的关键,反应在《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课程上即是对课程性质、时间,目标的说明。建议将授课计划精确到每个学时,对重难点做好学时数的分配,再根据每个学时的内容编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六、考核方式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进行“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后,“双证融通”课程的考核要求与维修电工(中级)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考核结果达到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双证融通”的考核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一卷定江山”的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更为侧重,通过对学生的阶段考核来判定学生成绩,其考核项目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与传统的考核模式相比,“双证融通”解决了重复考核、报名、培训等衔接问题,帮学生既减轻学习的压力,增加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又不改变对职业技术能力的测评要求,是十分理想的考核方式。

1.综合能力测试采用理实一体的考试,打破常规的考试传统,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以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操作项目课题的形式出现,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来评定学生成绩。

2.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双证”课程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教师只需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过程,而不参与出题、打分等与考试相关的工作。学生在按规定的学时学完课程后,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或者国家技能鉴定部门举办的资格认证考试,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评价。

3.课程考试过程中由相关鉴定部门派出监考和督考人员,以保证考试过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考试的结果符合相关技能鉴定的要求。

通过教学实施、上课过程观察及最终的考核成绩发现:通过“双证融通”的课程改革,使得《继电控制电路装调》这门课真正能够培养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具备相关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课程内容由以往的应试型、理论型向综合型、实践型方向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变“一站式”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实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推动教、学、做等活动,大力推动教学工作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调试项目及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改良考核办法,使得“双证融通”改革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李鹰.高职化工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

[2]张良军.实施“双证融通”的探讨[J].南宁:广西教育,2007,(6).

[3]刘小欢.“双证融通”的课程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1).

[4]童伶.浅析“双证融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构建[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证融通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