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

2015-12-10阎涛金桂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企业

阎涛 金桂芹

摘要:为配合学院由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为学生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必须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实操水平与工程意识,做好学生角色转换,合理利用资源、改革实践教学等使学生打下坚实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拉近与企业的距离,毕业后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地方经济;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工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18-0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基础主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机械制造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工程意识。对于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本科学生,原有的普通本科教学体系已不能很好适应,而应侧重应用,以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设施进行改进,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在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结合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及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服务地方经济,更新教学内容

1.与地方经济接轨。学院的机械学科建设方向确定为:地方性,应用性,差异性。而黄冈为湖北省的农业大市,工业基础则较为薄弱,市政府正加大力度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窑炉制造、精密机械制造、造船、化工等工业,所以急需这些领域的机械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为与地方经济接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走特色发展之路,需要适当增加或缩减原有教材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例如增加农业机械制造、钣金加工相关内容,强化特种加工中线切割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2.紧跟时代步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材的更新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在讲解加工刀具内容时,在课外以讲座的形式讲解现代数控设备的刀具材料(超硬刀具材料、陶瓷刀具材料、新型涂层等),效果很好。再有新工艺新设备的内容,诸如近年兴起的3D甚至4D打印技术、十工位十三轴数控加工设备等内容也可适当添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参加在北京等地举办的国际机床展等大型先进设备展览会,这些都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但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处理好先进知识和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切不可只图新而疏忽了基础,再先进的知识也是由基础知识发展而来。

3.改革考试方法。把原来纯理论考试改为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部分内容可实行上机(加工机床)考试,并适当提高实操分值比例,而且,还可把普车、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等的技能考证成绩与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操技能。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现代网络已经遍布在各个角落,为促进学习效果与交流,需把该课程资源上网,其中要把更新的教学内容以及辅导资料放在课程资源的网站上,在建立课程试题库等资源时,要结合黄冈的优势工业、学生发展定位以及学生基础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来制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要合理利用、有所取舍,而非盲目的利用,教师要注意合理的引导。

课程改革加大了实训课程的比例,缩短了理论课课时,这造成有些学生对当日所讲理论难以吃透,需要课下钻研,另外,有些同学为扩大知识面或深入研究,也同样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来学习,为此,在建设课程网站时设置在线答疑,以便于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或利用习题课或晚辅导时间进行答疑,为学生分忧解难。

二、提高教师的实操水平与工程意识,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实力

1.师资现状。(1)理论教师。主要问题是与实训脱节,理论教师往往学历较高,但大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来到学校,从未进过企业或公司,缺乏实践经验与工程意识。(2)实操教师。受当地经济基础的影响,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大多去了苏州、深圳等地,再有编制、待遇等问题的制约,很难聘到企业的能工巧匠,大多数为本校因参加技能大赛获奖而留校的学生,实际上也缺乏真正的企业工作经验与工程意识。

2.解决途径。(1)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有机结合。两类教师应在基本技能上互相渗透,并有所侧重,理论教师应加强实操技能的培训,做到懂维修会操作,而实训教师应补齐短板,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能与理论教师更好的配合。(2)深入企业,提升实力。这些理论与实训教师则需要深入企业学习锻炼,真正融入企业一段时间,而并非走过场,最终具备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到当地企业的新产品与新工艺的研发等工作中,以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校企深度合作打下基础,目前我院机制课程组有教师就正在参与杏仁自动剥壳机的研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来学院授课,一方面让学生认识企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励与帮助本校教师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改革实践教学

1.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学院本身就有“校中厂”——黄冈飞翔模具有限公司,另外还在黄冈、苏州、深圳有与学院多年合作的企业,在改革中要整合和利用好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文化资源,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培养,通过在合作企业开设实验课、实训课、做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培养“懂工艺、会操作、会维修”的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2.“教、学、做”有机融为一体。为达到以做为主、在做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做的目的,把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齿形加工等内容设计成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先在计算机仿真实验室上课,使用模拟加工软件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失误造成对人及设备的损伤,而且还可以节约耗材,然后带领学生在学院金工实训中心上课,采用四节连堂(前两节理论、后两节实训)的形式,从而将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学生在仿真环境和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虚拟教学和实际操作,掌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真枪实弹”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学习,经实践证明效果很好。endprint

3.支持学生机械社团工作。引导对机械设计制造等知识感兴趣并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学生成立机械协会,学院在资金、实验实训设施的使用、耗材上给予一定支持,同时要注重培养其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及创新意识等,这些同学的专业水平高了,甚至可以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提升其综合实力,另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也有利于帮助身边基础薄弱的同学的学习。

4.积极参加各种机械设计、制造类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制造类创新大赛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促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制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训练,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强能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制造大赛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设计制造能力与工艺创新能力,也促进了制造工程实践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它不仅吸引了广大同学踊跃参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5.更新改造实验实训设施,开放实验设施、场地。随着学院实验设施的老化、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应不断更新实验设施,增加一些实验装置的数量,改变原有本科阶段只是老师做学生看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行预约制开放部分实验设施和场地,并设置高水平教师指导,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促进学生实操水平的提高。

四、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1.学生角色转换。在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某些章节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作为一名新入行的工程师,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装配工艺规程设计内容时,可从飞翔模具厂找来一套塑模,让学生(把自己模拟成飞翔模具厂刚招来的技术员)来亲自设计其装配工艺,然后分组讨论(模拟成飞翔模具厂技术组),最后再由真正的飞翔模具厂技术部长来总结,通过这一措施,使得学生对企业不再陌生,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也增强了信心,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2.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基本未见过各种加工机床,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组织课堂讨论,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结语

总之,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改革要为当地经济服务,体现出“应用”的特征,促进学院走特色发展之路,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卓越的机械工程师打下基础。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门课程的改革是难以达到目的,围绕这个专业的其他课程、实训项目都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师资水平也应不断提高,甚至班主任都应与普通本科有所区别,而每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是无止境的,都应不断的实践、总结、提高、再实践,不断循环,从而得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最终使学生的大学四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毕业后快速融入公司、企业,修炼成为卓越的机械工程师,成为地方企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肖俊建.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225-226.

[2]饶水林.办好高职院校的思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爱梅.新时期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26):161-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