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定义丝网版画的特征

2015-12-10刘益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3期

刘益春

摘要:此文章为作者多年来在丝网版画创作的基础上精心写作而成,用实践者的理论对丝网版画的语言重新归纳和定义,对当下创作显得颇为重要。文章指出丝网版画的最大优势为:彻底的平面化语言、影像语言的利用、色彩置换的快捷、当代科技手段的综合利用等几大特点。而把丝网版画表现肌理、色彩降格为丝网版画的一般特征。

关键词:丝网版画;平面化语言;影像语言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72-02

丝网版画艺术在国内经过30年的发展,较早的《丝网版画技法》(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陈聿强翻译)已经有关于丝网版画的艺术的特征的论述,目前一般文献都以丝网版画“画面肌理丰富,色彩绚丽,承印物多样性,作画面积较大等”作为主要特征。其形而上的所谓特征,使我们进入了丝网学习的大门。但随着创作的深入,各艺术家对丝网版画创作所形成的新的面貌,却是我们目前的理论所缺席的。所以,以一个丝网版画创作者的身份,去归纳当下丝网版画的特征,对丝网版画的发展或者说更好的利用丝网版画技术为我们的创作支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新梳理丝网版画的特征,将丝网的特征归纳为三类。

一、丝网版画的最大优势

丝网版画的最大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彻底的平面化语言、影像语言的利用、色彩置换的快捷、当代科技手段的综合利用等几大特点。

1.彻底的平面化语言。这是丝网技术最容易表达的效果。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流派纷呈,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1881—1964)于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现代艺术理论概况。现代艺术的整体特征是瓦解了古典主义依靠明暗、光线等多层次过度的技法,取而代之的是用轮廓和平面色彩表达造型。所以平面化的痕迹渗透在现代艺术的大部分流派的语言特征。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后期喜欢平面的色块组织极其抽象的造型,并且其色块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他利用局部的黑色色块,把鲜艳的色块连接在一起,使画面完整统一。其主要使用手段为剪纸和丝网版画。而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画家也马克·罗斯科Rothko(1903-1970),其作品是对色彩、平衡、形状、构成、深度、尺度等形式因素的关注。在他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有边缘的色块,但感觉到的却是由微妙色彩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尤其是后期可以见到两三个色彩明亮、边缘柔和、微微发光的矩形色块,它们毫无重量感地排列在一起,如同一种自由的思想漂浮于画布上空。简练、单纯,但却磁力般地将人深深吸引,罗思科在绘画中注入了强烈的精神成分。通过几位画家的画面关系分析,在当代艺术中,造型的平面化处理是当代艺术的主要视觉特征,这种平面化的效果,是丝网最容易表现的效果。

2.影像语言的利用。自相机发明以来开始变革的现代艺术,在对待摄影的态度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最大限度的离开摄影,即表达摄影所不能表达的,从塞尚、梵高、毕加索、到波洛克其绘画都与摄影毫无关系,完全抛弃了摄影般的古典艺术法则。第二种态度是理性的看待摄影,利用摄影语言、摄影手段进行绘画创作。直至当代艺术,直接或间接利用摄影、影像是的主要媒介之一。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利用成像清楚的照片进行参考,绘制成虚化的影像的效果。John McHale约翰·麦克黑尔(1922—1978),米莫罗泰拉Mimmo Rotella,爱德华多·包洛奇Eduardo Paolozzi (1924—2005),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1922—2011),Peter Blake彼得·布莱克(1932年)、Tom Wesselmann汤姆·韦塞尔曼(1931-2004)则利用杂志等印刷品的图像进行拼贴组合画面。汉密尔顿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让我们今天的家庭如此幸福》画面尺寸只有26×25cm,就是有利用印刷图像进行画面拼贴的画面。而更多画家则是利用丝网印刷技术感光摄影图像进行创作。把图像巧妙地进行了画面的转换,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87)、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吉尔·伯特(1943—)&乔治(1942—)等等,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之后于1987年发明的Photoshop软件,则把摄影多种曝光,各种滤镜的运用等各种摄影技术和摄影暗房手工处理图像实现了数字化,使调整摄影图片成为非常简单、非常普及的技术,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对图像认识的更加深刻和利用图像更观念化的创作。

3.色彩置换的快捷。因为丝网的技术,才有了这样一个令艺术家喜欢的方式。当丝网制版形成一定的漏墨区域,艺术家不但可以按照既定的颜色进行印制,而且可以使整个创作过程变得更加富有戏剧性的——置换颜色进行印制。丝网技术实现了非常快捷的置换颜色,使画面原本的色彩关系完全改变,从而带来同一画面的不同趣味。安迪·沃霍尔是运用最充分和最成功的画家,其代表作品《玛丽莲·梦露》一直持续创作了3~5年,其大量的作品就是利用制版完成的几套色不同置换。形成了众多不同色彩关系的《玛丽莲·梦露》。色彩,在版画的很多版种中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唯独丝网版画,套色的便捷使色彩的利用变得十分丰富,尤其是在学习丝网版画的过程中,反复置换颜色,会提高我们对画面色彩的把控能力。从而充分挖掘丝网版画色彩的表现力,对画面中微妙变化的把握,色彩的协调性的高度把握。

4.当代科技手段的综合利用。当代科技一般所指为数字技术处理图像,有关这种技术的设备、软件在当今层出不穷。第二类技术为跨学科、跨行业现代技术的运用,比如雕刻机进行丝网版面制作。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时代,网络时代、图像时代,数字技术时代、娱乐时代,它们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迫使我们重新构建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艺术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时代性,历史上任何科技的改进都带来了艺术创作的不同方式和不同趣味。版画是所有传统绘画学科中与科技结合最紧密的,而丝网版画出现,则是版画与现代科技的最新碰撞,是当代科技与绘画结合最紧密的画种,在捕捉图像、调整图像、菲林输出、感光制版等环节都可以利用电脑协助。持续地研究和运用在丝网版画中利用现代科技,是一项最重要的课题。Roy Lichtensten罗伊·李希腾斯坦(1923—),James Rosenquist詹姆斯·罗森奎斯特(1933—)等等大量波普艺术家正式使用当代的科技,使作品独树一帜。endprint

二、丝网的一般特征

1.图像的重复的快捷。可以把画纸平铺在台面上,把图像进行一个个的重复印制。从而形成图像无限重复的力量。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1928—1987)使用此技法比较多,但现代印刷技术可以更快的重复图像。

2.承印物的多样性。其他绘画都可以在任何媒介上表现,相对于版画的其他版种而言,丝网可以不受承印物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材质上印制。承印物的不限制,是丝网一直以类引以为豪的优点。但这也是相对版画的其他版种而言。版画其他版种对纸张的要求,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铜版纸张要求耐水、耐压,必须采用含植物纤维量强、无工业胶水的纸张。石版,对纸张的要求也极高。而唯独丝网,可以印在任何物体上,玻璃上,石头上,木板上都可以印制。但这些所有的物体,都早已是直接绘画的载体。从原始人绘制在洞窟上,地面上,墙面上,刀中世纪绘制在木板上,布面上等等。无不是对载体的无限自由。水墨画也是如此,在陶瓷上、织物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3.大幅画面的印制。油画,可以画的很大,尤其是当代、现当代绘画中,尺幅都很大。美国画家克洛斯的超写实油画,尺幅达到3~5米。国画可以选择大型宣纸直接绘制,也可以使用拓裱技术,把多张小画面的纸张组合在一起。国画、油画等画种都可以不受尺幅的限制,而版画就不一样,版画受机器、材料的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尺幅相对较小。丢勒的那么复杂的铜版画,尺幅也就10厘米多。石版画石材的大小限制了画面的尺寸的大小,更不用说了。传统的木刻插图,是书籍的一部分,尺寸也可想而知。当代木刻,也受压印机尺寸的限制,而无法完成大幅面的,除非采用手工完成已印制。相对于版画的其他版种而言,丝网在印制大幅面画面上占有天然优势,丝网印刷时当下还活跃于市场的唯一印刷技术,市场需求的大幅面画面,需要大型机械完成印制,因此,大幅面丝网机械的生产成为厂家互相竞争的动力。所以丝网版画能够相对于其他版种而言,会尺幅比较大,但比起其他绘画手段的随意性。那就不能企及了。

三、丝网的劣势

传统认为的丝网版画优势,随着时间的转换,它已经变为劣势、比如丰富的肌理。在丝网刚刚产生的当下,很多画家在菲林片上通过水油不混的原理、用刀刮刻颜料、实物捺印等表现肌理。但是随着综合版画的发展,综合材料直接进入制版环节,任何材料的痕迹,都可以通过铜版机压印实现。所以,丝网表现的肌理,在综合版面前,感觉逊色。再次,丰富层次的表现也是丝网的弱点。丰富微妙的层次是版画表现的弱点,同时也是丝网版画的弱点。受版的限制,而没有画笔那样自由生动描绘画面层次。

四、结语

当下艺术创作重思想、重观念的年代,个性的思想论、哲学观左右创作,而以技法为本体研究出发,为艺术家所不屑。但对于技术性极强的版画创作而言,以技法为前提,以当代艺术理论为视觉支撑,拓展技法本身所能拓展的更多空间,是版画创作在当代语境中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英]Mark Francis.POP[M].Phaidon Press,伦敦:菲登出版社,2010.

[2][法]于贝尔·达弥施,著.董强,译.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3][德]Uta Grosenick.ART NOW[M].Taschen publishers,科隆:塔森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