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学习贯穿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2015-12-10钱宝科
钱宝科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多角度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或同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实施,在此纲要的指引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深度改革已势在必行。中学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引导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思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从多角度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自主学习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思想已逐步被专家学者所认可,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探讨和研究,首先要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自我设定学习目标、自我制定学习计划和内容、自己激发学习动机,主动构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强调主观能动性,具体可分为三个过程:①学习活动的计划和安排;②学习活动的实施、调节与修正;③学习活动效果的监督和评价。通过长期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反映三个方面的含义:①学习者自我控制能力,反映了学生的态度和能力;②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选择;③综合反映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行为和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1.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关于课程教学的观点是“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教……”,可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建立自主学习课堂,积极改变原有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且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的创造性。自主学习的创造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也是灵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应用知识、学习新的知识,重组新的知识结构,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3.自主学习的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地、封闭式地学习,而是经常需要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自主学习的程度也不同。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此基础重新构建知识体系,这时不需要或很少与人交流沟通。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或原有知识的创新型学习,就必须要多和专业人员交流沟通,这将大大有助于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主要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包括注意力、觀察与分析能力、想象和记忆能力,具体表现为兴趣、意志、信心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
1.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基础是实践能力发展的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低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关系,即理论知识厚度决定了实践高度。自主学习要能将理论知识的升华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去探寻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学与用相结合。
2.独立学习与老师指导。自主学习不是孤立的独立学习过程,而是不断与人交流的过程,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知识点的独立自主学习,更好地结合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独立学习与老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属于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当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而认识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非认知因素参与,如老师指导等。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正如“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有一桶水”的比喻。
四、课堂中贯彻自主学习的策略
1.把握时机,设置教学。教学时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是与老师的互动,所以学生对语文课文有浓厚兴趣,身心处于兴奋状态,发现知识与个人的生活经验相关时,能对教师充满信任时,那是提高学习效果最好的时期。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个时机,确立学生能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设置教学,为学生创立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2.精心设计,预习导入。很多学生都没有自主预习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指导,笔者每天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达到三个层次:①读通,就是能扫除文中生字词的障碍,弄懂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能够在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的情况下读好文章,读顺文章。②读懂,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③读出文章的中心,这是最高的层次,学生在前两次读的基础上,能抓住重点语句,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层次不要求全部达到,量力而行。设计预习导入是引导学生知道怎样的自主学习,从中领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3.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笔者在以往听公开课和观摩课中,常常会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是有序的思考、回答,基本不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但这是授课教师在教学前担心学生出现七嘴八舌的现象而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可能答案也预先给了学生,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单一了,嘴巴被堵上了,思维也就会被堵上了,七嘴八舌的时候正是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笔者认为可以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他们一个平等交流的好机会。这样才能面向全体,不至于把学生训练成单一的机器。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民主和谐。
4.自主提问、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提出问题,说明他积极思考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当学生思维阻塞时,适当引导。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书本知识,不要追求统一的答案,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自主的去尝试、探究体会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即使是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学生的思维就是一闪的念头,往往一闪的念头就是灵感的火花,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当今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寻找知识的泉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电脑、计算机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宽、自主学习的平台越来越好。学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广阔的平台,会大大促进其自主学习效率。由于网络中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在正确的方向下开展自主学习。具体措施如下:①设置自主学习内容:这个内容的设置应该较为宽泛,是一个较为大的范围,要有趣味性、知识的综合性和创新性。②独立寻求解决方案:学生以自主学习内容为题,独立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并依据一定的目标,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③学生之间交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视角,所给出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有所差别,因此让学生之间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有助于他们思想碰撞、发现不足、彌补差距。④学生与老师交流: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将自己自主学习成果汇报给老师,老师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客观性点评,并与学生深入探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以此促进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将逐步转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同时,自主学习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兰.自主学习理论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科技信息,2011,(24).
[2]闫从军.中外自主学习理论之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3]何翼.自主学习理论与教师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
[4]季春元,周顺祥,田维珍,袁先雄.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必备要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06).
[5]汤敬安,吴玲英.“自主学习”的定义与理论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6]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7]吕长青.浅谈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5).
[8]吴健强.试论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内涵与特征[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1).
[9]沈钟钟.自主学习:定义、理论及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