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危机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2015-12-10李宝生
李宝生
摘要:本文依据课堂环境的“心理动力场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和翻转课堂的相关理念,对当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课堂形态、师生关系、评价体系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只有创立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加强职业英语教材建设,实施“概念型”英语教学法应对课堂危机。在教材、教法、评价、角色等各个环节增效、增能,保障实现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是解决课堂危机最根本的出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危机;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34-02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技术进程的步伐加快和“自媒体”时代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超文本形式的出现,当下大学英语课堂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对来自老师的有限的程序性知识和来自教科书静态的陈述性知识乃至“众随一人”的师生关系,在态度上、行为上和情感上表现为诚惶诚恐、漠然无奈、消极抵制或我行我素。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感觉到伴随着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今90后大学生“难教”、“难相处”;教师的身份、尊严面临危机,情感、信念濒临崩溃。在当今大学生崇尚“快餐文化”和自媒体视域的语境下,面对学生敢于和善于逃课、拒教、拒考的现象和缺乏权威、缺乏活力的大学英语课堂危机的现实进行必要的反思,探究与时俱进、本土化、多模态化的新的英语教学法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一、课堂危机的状态及其成因
(一)课堂危机的表征
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拓展人生的视野和智慧。但目前,在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一种新的课堂形态悄然呈现:教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地展課件、讲课文,可谓煞费苦心。而讲台下,学生玩手机,看iPhone,几乎整体缺失课堂里应有的“眼球效应”和双边活动,理想无力、浮躁肤浅、纠结迷茫趋于常态。教师的讲课演变成了“独角戏”、“自娱自乐”。这样的课堂危机,直接导致了被威胁、被漠视的教师身份的危机和对教师信念的惶恐与无奈。
(二)课堂危机状态的成因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缺乏目标语环境,教材编写的职业化定位淡薄,过于强调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形态,沿袭语言分析而非语篇识解的教学方法,加之似曾相识、缺乏职业指向性的教学内容等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英语应用能力差,自我效能感低。
1.心理懈怠。随着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体系发生变化,大学四、六级考试不再与毕业证和学位挂钩,学生学习英语压力变轻。受此影响,课堂缺乏活力在所难免。正是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英语实用性的局限,学生英语学习缺乏持续的动力和投入,学生上了大学产生了懈怠心理。这种微妙的心理因素是诱发课堂危机的最主要的内部原因。
2.超文本文化的袭扰。在媒体发达的读图时代,便捷的网络工具、丰富的网络资源、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自主化的学习风格,学生学知识可通过各种途径及平台迅速获取。有限的师源知识和海量的网络知识之间巨大的差异是诱发课堂危机的外部原因。
3.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差强人意,改革滞后。大学英语以通用英语为主,有的内容甚至比高中英语还简单。没有符合现代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国际视域的课程内容、教学环境,这是诱发课堂危机和教师身份危机的根本原因。
4.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到位,教学方式陈旧、教学风格呆板。现在的学生渴望建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追求“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如果教师不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等因素,后果只会使学生远离课堂,藐视课堂,引发课堂危机。
5.其他原因。如课程资源不丰富、群体无意识心理、学生管理尴尬等。
二、反思
(一)教师的有效教学观缺失
教学是一种意向性行为,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必须保证学”、“教必须导致学”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据此反思课堂危机中教师信念,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保证效应”和“导致效应”的发育不良源于教师没有准确领悟现代教学观倡导的“教学是教师引发、维系、促进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核心理念。
(二)教学系统观隐身遁形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本身是一个各种要素和主体不断进行复杂交互作用的系统这一事实,语言教学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某种复杂系统,教师从要素和主体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出发理解和管理大学英语教育过程,通过共同活动而建立共享意义。
三、对策与预期
面对低效能、乏活力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增强使命感、紧迫感,除探究教学内容改革外,一直不懈地探究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创建新时期下符合大学生心智特点、学习风格、职业诉求的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
(一)理论依据
1.课堂环境的“心理动力场”理论。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地,课堂环境直接制约教学过程。情感和认知密不可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通过“集体动力”,具有个体差异的学习者在相互启发的集体合作中拥有共同的内在动机,形成集体合力。
2.复杂系统理论。关注由持续流动的不同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随时间发生的变换,具有动态性、非线性、开放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的特征。具体到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包括三点:(1)坚持“增能”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主体系统的良性运作;(2)坚持合作学习模式,实现课堂系统的和谐运作;(3)建构学生学习支持网,保证教学大环境的稳定运作。
3.翻转课堂。亦称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教育界熟知的“掌握学习法”,是一种由教师创建音频或视频文件,学生在课下收听或观看,课堂上则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学生们共同完成作业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彻底颠覆了课堂的旧有模式,虽没有跨越集体学习的藩篱,但弥补了掌握学习法教学时间不经济,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难以区别对待以至于牺牲了优质学生的学习速度等不足,让学生真正能够根据情况自主安排学习。创始人萨尔曼·可汗2011年在TED大会上做了翻转课堂的演讲,引爆了教育界的“翻转革命”。
(二)实施“概念型”英语教学法
“概念型”英语教学法是本世纪外语教学中出现的最新流派,将教学分为五个阶段:(1)解释;(2)物化;(3)交际活动;(4)言语化;(5)内化。目前该方法开始成为国际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
1.“概念型”英语教学法的理论要点。一种教学法或教学流派的理论一般包括语言观、习得观和教学观。除结构、功能和互动三种语言观外,概念型教学法信奉社会文化理论提出的中介观,即语言是个体从低级心理功能向高级心理功能转化的最为重要的符号中介。语言习得观关注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学习环境。就教学内容而言,概念型教学法将语言概念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就教学方式而言,概念型教学法主张采用显性方式教授科学概念。同时,根据需要将二语与母语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就教学评估而言,概念型教学法主张采用动态评估。评估内容不限于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者超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过程。
2.概念型教学法的优点與预期。(1)挑战传统教学流派,倡导有理论指导的语言实践活动,具有概括性和迁移性。它认为强调经验规则的语法翻译法或听说法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缺乏语境;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虽注重语境和真实性语料,但其语言实践活动不具有概括性和迁移性。(2)重视概念性内容的教学,摈弃零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科学的语法概念体系。传统的外语教学将一个概念分解成几部分,零散地教授给学生,学生难以通过对比,形成系统的科学化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旦学生拥有概念性的语言知识概念体系,他们就可以调整自身的语言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3)正视母语的中介作用,加强英汉互译,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四级考试增加了翻译分值,体现了母语是学习外语的重要的中介。如果教师轻易剥夺学习者运用母语自己学习的权利,那就忽视了外语与母语学习的本质差别。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母语毕竟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拐杖”,终究要“丢掉”。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危机的起因来自学生,他们对教师、教学、课堂、教材的不满,促使教师反思、批判、颠覆、重构当下数字化信息时代的课堂文化。无论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还是个人需求角度来看,都需要我们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的概念型英语教学法仍在实践探索阶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有效遏制课堂危机。高教改革呼唤具有时代元素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模式,探索符合中国语境的、本土化的、人文化的、高效能的大学英语学习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国君.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引发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03).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1).
[3]曹学慧.试论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01).
[4]徐国红.分层教学理论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10).
[5]王红莉.利用先进教学理论和思想改革教法[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6]江园.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新教学理论与实际效果[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1).
[7]张褕.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