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 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2015-12-10黄晗
黄晗
摘要: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就业工作的地位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就业工作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新时期如何做好就业工作,如何提高毕业生质量,是每个高校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29-03
一、会计学院就业基本情况
1.2014届就业基本概况。2014年,该院毕业生总人数545人,共10个班。其中男生122人,就业率为96%。女生423人,就业率为87.5%。截止到2014年9月11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9.54%,在545名毕业生中,签约381人,占总人数69.91%,升学和出国57人,占总人数10.46%,灵活就业490人,占总人数8.99%。
2.2014届就业数据分析。(1)就业专业对口度分析。已就业的学生中有91.4%的学生从事的是本专业或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升学出国的学生中有95.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本专业。(2)性别对就业影响分析。截止到2014年9月11日,未就业的学生总人数为55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53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在男女比例几乎为1:4的实际下,女生无疑是最突出的就业困难户。为提高女生的就业率,下面进一步分析女生的就业特点和待就业的原因:(1)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女生。这类女生一般成绩并不突出,她们的大学生活都是在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忙碌的学生工作中度过,她们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但由于她们较成绩优异的女生而言并不擅长考试,因此常常在求职的笔试环节惨遭淘汰。对她们而言,只需要面试的企业是最佳选择。(2)成绩优异的女生。这类女生大多当年都是以较高的高考分数入校,她们埋头苦学,热衷于考证和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她们有着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各类获奖证书,这类女生大多会选择考研,并会选择一所不错的学校为目标。即使考研失败,她们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也比较高,更倾向于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往往会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考银行。(3)表现一般的女生。这类女生无论是成绩还是综合能力都一般,未就业的34名女生中,一部分是热衷考试,屡败屡战;一部分是面试常常失败,有些灰心丧气;另外一部分是比较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一直处于茫然找寻状态。
3.就业单位行业分析。2014年,毕业生在就业单位行业的选择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制造业,占17%;商务服务业,占15%;金融业,占13%。
4.就业单位性质分析。2014年,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
5.就业地域情况分析。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大多是以生源地和离生源地较近的城市为主,该院学生多数为湖北省内生源,所以,2014年,选择湖北为就业所在地的人数比例为79.47%,江苏和广东,均为为2.07%,甘肃为1.88%,安徽为1.69%,贵州1.32%。
二、就业工作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就业是毕业生成才的起点,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方的高校,毕业生是否能就业、就好业,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反应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就业专业对口率高,办学特色明显。由就业数据分析可知,该院毕业生在择业时大部分选择专业对口工作,这说明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较高,专业就业观念强,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院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特色明显。
2.就业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已就业的学生中,有121名学生进入国企,57名学生升学出国,1名学生进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大陆中部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一直对该院毕业生青睐有加,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院学生专业功能深厚,综合能力强,在该事务所的工作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明显提高,是该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体现。
3.用人单位反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足够的动手操作技能。有的用人单位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还希望招聘的毕业生一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独当一面,这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对基数大、时间紧、任务重的就业压力,结合实际,会计学院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推行领导包保责任制。为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工作,增强就业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院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书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就业专职人员和毕业班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领导小组负责本院毕业生就业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同时,实行院领导包保责任制,院领导联系班级,与班主任一同推进班级就业工作。
2.建立动态信息反馈机制,促进就业工作高效开展。根据学校就业工作的目标,该院认真制定各阶段的就业工作计划,并每周通过QQ群、班主任例会等方式公布各班的就业情况进展。2014年學院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制度,结合各班就业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些激励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就业工作的高效开展。
3.开展女生就业专题,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基于女生人数众多且就业困难大的实际情况,该院专门针对女生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和相关礼仪培训,这也是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从大四第一个学期开始,该院会针对女生开展“就业指导”沙龙式宣讲,宣讲会分为前期和后期两部分:前期注重于集中解惑答疑,针对求职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给出指导性建议,并就女性化妆、礼仪进行专门讲授,主要是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后期则侧重于个性化指导,采取学生与指导老师“一对一”谈心的方式进行,老师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
4.举办考研辅导讲座,为学生考研提供专业化指导。该院学生历年来都比较热衷于考研,但升学率却一直不算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學生给自己定位过高,部分学生盲目从众。针对学生错误的考研认知和盲目跟风的实际情况,该院在考研前举办考研专题辅导讲座,由院领导亲自讲授。通过对各学校历年考研情况分析,对学生在选择报考学校,选择专业以及备考安排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每年考研复试期间,会提前摸清学生上线情况,发动全院老师,利用一切资源,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复试帮助。
四、新时期的就业工作思路
2014年在就业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基数大、就业工作压力大,仍需要更多老师参与和帮助;“走出去”力度不够,除了熟悉的相关用人单位外,还需要拓宽联系单位;未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友资源;实习就业一体化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年,针对去年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的相关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1.推行导师制,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特点,为部分学生配备专业课老师担任学生导师。通过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能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从而提高其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拓展就业市场,建立求职就业长效机制。加大“走出去”力度,除了熟悉的相关用人单位外,还需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推广面。不定期走访重点企业单位,加强校企联合力度,促进产学有机结合。动员全院教职工力量,利用老师在专业、行业等方面的资源,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同时,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3.用好党员队伍,发挥党员服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作用。党员是一支强有力的就业辅助队伍。在校期间能优先入党的大多是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他们扎根在同学中,了解实际情况,更能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把促进就业纳入到党建活动中,建立各种平台,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临近毕业阶段,这样既考验锻炼了党员的党性,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从而有力地推动就业工作。
4.借重校友资源,开拓毕业生就业新思路。对校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广大校友回报母校和社会的心愿,也可以为就业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路径。首先,校友资源本身的优势和特点,非常符合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的要求。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而仅靠高校平时合作联系的单位提供信息,已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校友的工作单位便是今后毕业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次,校友还可现身说法,帮助学生克服就业误区,真正将就业指导做实做透。再次,校友的工作单位也可为毕业生实习和实训提供平台和机会,为毕业生走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学期就能做好。新时期的就业工作特点,要求我们要广开渠道,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目标,促进就业率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