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校法律教师的角度谈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015-12-10刘志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高校教师大学生

刘志慧

摘要:在处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思想的冲击,对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冲击。作为高校法学教师,应当利用讲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教师;大学生;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54-02

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的基石。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当代中国出现多元化价值和主流价值被边缘化的趋势。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长期被这种边缘化的价值观所迷惑必然会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因此,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制定了战略规划和行动指南。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教师是关键;发挥教师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

一、多元价值观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在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力度的加大,比如市场经济发展中个人的自主性加强,个人自我发展度的拉大,功利化的心态增加了,使得西方一些负面价值观逐渐被一些意志力薄弱自我修养有待提高的人群接受和信奉,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同时引发社会的价值冲突。

當代大学生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难免会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两者的关系转换中产生一些困惑,而作为高校的法律教师有责任及义务为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

1.现状。①政治观念淡薄。当代大学生对于很多时事政治并不关心,比如对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利机构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因此对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策法规没有正确及深刻的认识,对法律课程也是一知半解。②人生价值观。现阶段高校对于自我梦想、价值的实现愿望是很强烈的,但是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并没有很好的思考。相反,更多的是追逐个人利益、攀比功利思想严重。③道德价值观。很多学生对于道德价值观虽然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在实践中往往采取另一种形式,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例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

2.成因。内部原因。①心理不够成熟,对待社会现象看法不够理性。大学生本身正值青春期和心理生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情绪容易波动。一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形。二是当前社会形式纷繁,自身面对学习、竞争、经济、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自我无法调节这些问题。②大学生法律实践自觉性差。很多学生在学校思修及法律课程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忽视对自我修养和守法意识的养成,没有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还有少数学生自我行为完全放弃了伦理道德,并且没有任何守法意识。外部原因。①社会公正观念的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逐渐抬头。个别企业或者官员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巩固扩大自身的权利、利益,以权谋私,视法律为无物,违反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②社会宣传正能量欠缺。中国当代社会进步依然是主流,但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纷繁复杂的各种情形中也渗透着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在这些错误信息的引导下,大学生容易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从而导致违法犯罪。

三、高校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高校能否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我们的三尺讲堂。作为大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自我人生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了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大学生,作为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点关系:

1.加强法律教师自身的政治意识,争做领航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引。高校法律教师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法律主流价值的基石,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首先应自觉加强政治意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贯彻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加强法律教师的责任意识,合理处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14年9月,习近平在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强调,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国的法学是融入大陆法学、英美法系并结合中国社会特殊国情经过长期探索得来的。教师为了学术进步有探索的自由、也有各抒己见的权利,但是教师的个人研究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教书育人不能将违反国家的法制纪律和道德,及掺杂个人研究见解和看法,在课堂上讲授和传播。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现实的误判。因此,教师要将自身的研究与基础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在学校的基础教学中,作为法律教师应当自觉承担起塑造青年学生高尚灵魂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并且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以自己的一家之言来代替。

3.强化法学教师的阵地意识,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守护者”。在网络信息时代,如前所述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下,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容易失去,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诱导。对于一些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给予正确解释,树立正确的思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针对重点问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剖析。运用批判地借鉴的方式,揭露西方价值观的虚伪和危害,提高大学生辨别、抵御西方价值观的能力。

4.强化法学教师的底线意识,遵从“教之道,德为先”。教师课堂的自身言行将潜移默化地熏陶、陶冶青年学子的道德情操。正如孙晓楼先生所言,“大学教授之人格,不特影响于一校之学生,在无形中可以左右社会之风气,国家之盛衰,其关系非常重大”。因此应当加强自身道德意识,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作为法学教师,以自己的“正能量”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罗立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法律因素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73-74.

[2]郭忠孝.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66-168.

[3]于中涛,宋建设,谭月明,等.深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05-207.

[4]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56-57.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高校教师大学生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