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书装之美,享书香之魅

2015-12-10江少莉

出版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书刊美育

2015年8月21日,由海天出版社、深圳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5华夏阅读论坛暨《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新书分享会”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会议由深圳、香港两地知名的文化学者胡野秋全程主持,该书领衔选编者、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在会上作了《钟爱现代文学、胸怀传统书香的姜德明先生》的主题分享报告。据悉,在《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以下简称《辅助美育》)一书中,姜先生不仅娓娓而谈上世纪中国新文学书装艺术的发展脉络,而且为老一辈书刊装帧设计的功臣们树碑立传,介绍了闻一多、丰子恺、司徒乔、陈之佛、钱君匋、叶灵凤、卞之琳等名家在封面画、插图和“毛边本”等方面的文艺爱好和具体实践,并介绍了鲁迅、萧红等作家直接参与书刊设计的情形。

1 关于《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

《辅助美育》的作者姜德明先生,笔名“余时”等,钟情中国现代文学书刊的收藏和研读逾半个世纪,是继唐弢之后中国大陆最著名的现代文学书刊收藏家、书话家。姜先生于1929年生于天津,1951年于北京新闻学校毕业后,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兼任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等。

姜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热衷于书刊阅读和收藏,著有散文集《南亚风情》《绿窗集》等四十余种,尤以读书随笔和书话集,如《书边草》《书叶集》《书梦录》《余时书话》《姜德明书话》等著称于读书界。他为北京出版社主编的《现代书话丛书》十六册,堪称中国书话的经典之作。论者以为,他的散文“文风朴实,少华丽,不造作”,“前期的书话多在献珍捧奇、品书论人,后期的书话多在谈论新文学史上的故人旧事”,选题具体而微,给人见微知著之感。

《辅助美育》是姜先生首次在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作品。由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家、“中国最美的书”荣誉获得者周晨先生负责该书的整体设计,定位在仿民国书刊风格。该书图文并茂,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开本、用纸、插图和封面设计等版本知识,书中随文配有相应的现代文学书刊封面,增添了读者欣赏书籍装帧艺术的趣味,是可读性、审美性、典藏性兼具的精品读物。

该书由徐雁教授及其研究生弟子陈欣、马德静,从姜德明先生作品中精心选取与书籍装帧有关的随笔进行注释。全书主要反映了五四以来数十年间中国书装发展的脉络,每篇文章或围绕一本书的书装设计,或集中阐述一个人的书装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如关于鲁迅,书中展示了《野草》初版本等60余部书刊封面设计,近20幅精美插画,有的还附有扉页或版权页;在《丰子恺的封面画》《纯朴和率真》《单纯的美》三篇文章中,介绍了丰氏封面画、扉页画、刊头画等代表作,充分肯定了其以漫画手法装饰书衣、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可贵特色。

2 可以“辅助美育”和“传播美术”的书装艺术

在新书分享会活动现场,出席嘉宾从《辅助美育》的内容特点和装帧设计特色、书籍装帧的历史、书话的传承与阅读推广等角度,与读者分享了该书丰富的人文内涵。

深圳海天出版社总编辑兼海天书友会会长陶明远说,本书的书名出典于现代作家、学者闻一多先生的名言:“美的封面,可以辅助美育;美的封面,可以传播美术。”而本书作者对新文学书装艺术的喜爱和钟情,通过一篇篇娓娓道来的读书随笔传达给了读者,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版本知识和史料资源,有助于提升读者爱书、知书、读书、淘书、藏书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徐雁教授在会上分享了《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一书的内容和他和弟子们编注本书的心得。他说,在当今“全民阅读”的氛围中,出版社和图书馆就好比是一根藤上的甜瓜和蜜瓜,在全民阅读的纽带上甜甜蜜蜜,左手握右手,大手拉小手,共同把我们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和书香文化,做得更加芬芳,更具宜人的魅力。而本次论坛就是为《辅助美育》这朵“奇葩”所做的一种阅读推广尝试的新探索。接着,他用“看图说话”的课件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笔下的姜先生漫画头像,在私人书房中的姜先生的书香生活照片及其著述书目和书影等。

在推介姜先生的读书随笔集《书边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时,徐雁教授说书封是由钱君匋先生设计的,封面图案是人参花,人参在民间被认为是一种仙草,在民俗上更有健康长寿的文化寓意,因此,“书边草”也就含有“好书比人长寿”的意思。而书名“书边草”三字,是作者特请叶圣陶先生书写的,非常有书卷气。从该书的封面设计中,可以看出美编的审美旨趣。封面的大图案放在书名的上方,从图案再到书名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到了扉页,则把封面的图案最小化,放在出版社的上方。但因为这个图案一直在读者的脑海中间,这个美感依然还在,就吸引读者关注这个书是由哪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实际上就起到了鼠标的作用,把读者的审美视角,从封面拉向扉页出版社的位置,其实是在宣传出版社,而其他这些元素都没有变化。徐雁提到,现在看到美编经常会把封面彩印的图案黑白化,放到扉页上,其实这是两个封面图案的完全重复,没有体现封面设计的内涵和寓意。

接着姜先生编的《书香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一书的封面画,是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所画的一个读书的父亲与其背着书包的孩子边走边读的情景。徐雁说,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设“4·23世界读书日”二十周年,他呼吁“爸爸去哪儿”剧组能走进书店、书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这些文化场景中去做上几档节目,向社会各界大力传播“书香家庭”的理念和“书香文化”的价值观。

3 具有艺术美的书籍装帧与优秀读物推广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吴晞在发言中介绍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形式,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外书籍装帧的不同历史文化渊源。深圳知名文化学者胡野秋在主持过程中,也发表了他对书籍装帧艺术的见解。

胡野秋说,一个人刚开始读书时往往只读内容,但读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去读到它的文化外延,比如它的开本、插图、装帧设计风格,甚至是谁编的,哪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而这往往是从一个普通读者,上升到一个读书人乃至爱书者、藏书家的一个标志。中国的书籍装帧是五四后开始逐渐讲究起来的,我们期待继承民族传统,让书籍回到有文化味、有书卷气的时代。像这本《辅助美育》,就有“枕边书”的效果。而且书的名字起得非常好,叫“辅助美育”,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不但要读书的内容信息,还要加强审美接受,而提升美育水准,正是当代中国人普遍的任务。

北京大学博士生兼中国阅读学研究会论坛秘书江少莉则从读者角度,分享了开卷阅读《辅助美育》一书的四点读后感。一是本书的选题比较独特,是通过对书籍封面的鉴赏随笔,来传达图书艺术之美和书文化之魅。二是本书在体例上是有创意的。在图文并茂之外,还为书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必要的注释,从而为专业著作的大众化推广和人文科学的普及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而徐雁教授的附文,更为读者揭示了本书组稿的过程,尤其是姜先生在书装艺术方面的追求。三是在内容上,本书揭示了姜先生数十年积累下来的书刊珍品,集知识可读性、艺术可赏性和书业启迪性于一体。四是本书的装帧,富有浓郁的民国书装情调。她认为,在未来的电子书的时代,纸质书区别于电子书最明显的优势所在,就在于它的艺术性。《辅助美育》这本书,很好地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只有能带给读者美的感受的纸质书,读者才会愿意去买。

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在分享会上,介绍了深圳图书馆经典读物推广空间——“南书房”的由来。为了让读者借由新书分享会进一步了解姜德明先生的著述全貌及其作品集,该馆同步举办了“深圳图书馆藏姜徳明著作版本阅读推广展”,首次集中展示了该馆历年来所收藏的包括“三梦二话”——《书梦录》《梦书怀人录》《书摊梦寻》和《余时书话》《姜德明书话》等在内的数十个著作版本,以引领读者走进读书、淘书、藏书随笔的世界。

为呼应五四以来在鲁迅、唐弢、姜德明等“毛边党人”引领之下,读书人和藏书家对“毛边书”的特殊爱好,海天出版社为该书特制了500本“毛边典藏本”,并在扉页钤印了知名篆刻家杨靖华先生专为本书首发篆刻的“余时书话,毛边五百”纪念图章。在分享会现场,抽取了十五位读者成为第一批“毛边典藏本”的收藏者。而由江苏南通藏书家沈文冲自编自印的毛边书文化《参差》创刊号,也随之得到了推介,受到深圳读者的欢迎。由此,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办的“2015华夏阅读论坛”和《辅助美育:听姜德明说书籍装帧》的新书分享活动,也成为在“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上,出版社与图书馆联手推广优良读物的一个成功案例。

(收稿日期:2015-09-20 )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书刊美育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多翻书刊益处大
美育教师
书籍装帧的视觉引导与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