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住创业者

2015-12-10蔡学俭

出版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老同事编校刊物

蔡学俭

2015年10月10日,有位老同事告诉我:“吴楚光同志走了。”事觉突然,我大吃一惊,当即电话询问,知是突发脑溢血于8月16日不幸去世。他是1950年代一起编辑《中南农民》半月刊的老同事,是在中南人民出版社继而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共事的老伙伴,又是退休后创办和编辑《出版科学》的老搭档。今年88岁,正值米寿。有人去世如今大都不举办追悼会,也不安排遗体告别,信息高度发达,而老者谢世的消息却十分闭塞,许多老友都是走了很久才知道。共事一生,离世时却难知难见,不禁有些伤感。

1993年我们都退休了,自觉身体尚好,对出版事业的依恋仍然难舍,为发挥余热,于是倡议办了《出版科学》这个刊物。我是主编,他是编辑部副主任,以后又是副主编。他做了四十多年的编辑工作,严谨认真,经验丰富,经他约组编审修改加工的稿件,可以称得上篇篇上乘,字字珠玑。他担任过湖北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论编辑部副主任,又是编审,到刊物来做具体编辑工作自然游刃有余,但仍然以普通编辑自许,放下身段,字斟句酌,没有半点马虎。刊物问世后,曾以“不放过一个差错”赢得赞誉,其中就有楚光的很大贡献。

创刊初期,《出版科学》编辑部主任是郑津舟同志,以后他又担任副主编。他和楚光是同一类型的编辑专家,两人可谓珠联璧合。他也是退休后参与创办和编辑《出版科学》的,退休前任湖北科技出版社社长。我这个主编虽不是挂名,但管得不那么具体,事事操心的是津舟,他是实际上的主编。1998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他参加在武汉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出版理论研讨会,会议开完回家深夜突发脑溢血,经治疗无效于1998年12月4日去世。我曾经写了一篇怀念他的文章,其中说:“编刊任务不轻,待遇菲薄,他从不计较,并且每天坚持上班,从选题策划到文稿加工到版式设计到校读清样到分发刊物到档案整理,以至办公室的种种杂活,事无巨细,亲自动手。”我在文章中还说:“我深觉内疚,如果我能多分担一些他在《出版科学》的工作,也许他不会突患此病。”津舟的笔名叫轻舟,他去世后,我以轻舟两字联句书写了一幅挽联以作悼念:“轻名利以粉芥,终身为人作嫁,不失书生本色,俯仰无愧;舟泛航于江海,几番风雨飘摇,保持党人品德,风范永留。”

津舟是《出版科学》同仁中最早谢世的战友,以后是2007年9月因病去世的编辑部副主任常灿辉同志。她退休前是湖北人民出版社《汉语大字典》编辑部副主任,从头至尾参加了这个大型出版工程的工作,是《汉语大字典》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指导整部字典的校对。她是一位资深校对,按时下的说法,可以说是一位“校神”。她因一生从事校对工作,落下许多职业病,视力退化,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但仍应允参与创办和编辑《出版科学》。有了津舟、楚光和她这三位编校专家,《出版科学》的编校质量便有了理想的人才保证。《出版科学》的编校过程步步衔接到位,手稿排字和电子文稿两审两校,修改加工后又两审两校,清样要清,发稿时要求无一字一符改动,出胶片后要进行核对,出刊后还要经过质量检查。灿辉有一双察微知著的慧眼,每每众人都已审校的文稿,经她核校仍然会发现差错,因此,刊物必须要她最后把关才能放心出版发行。

灿辉走后,《出版科学》又一位副主编杨小岩同志于2014年因病去世。他原任《武汉大学学报》主编,以后调武汉大学出版社任总编辑,2003年退休后到《出版科学》工作。他不仅编辑经验丰富,编辑业务娴熟,同时政治敏感性很强。他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政治导向,《出版科学》正需要这样政治、业务双肩挑的行家里手。但天不假年,哲人其萎,又被病魔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我先后同津舟、楚光、小岩和灿辉在《出版科学》共事一二十年,团结和谐,相互学习切磋,度过了一生难忘的时光。办好刊物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仅举一例,刊物规定每逢单月1日出版,大家讨论制订了一个共同遵守的工作流程,要求何时集稿,何时审校,何时发稿,力争在前一个月25日出刊,虽逢假日也不更改。这样刊物每期都能提前出版,并在发送样刊时一并寄送稿酬。这看似小事,却在作者中获得了好评,为刊物赢得了好名声。

刊物的初始创业者中,如今有四位先我而去,包括我还有三人健在,其中我的年龄最大,身体最差,每念及此,不觉凄然。但令人倍感欣慰的是,《出版科学》正以新的姿态昂首阔步前行,继续创业者年富力强,且政治更成熟、学识更优深、业务更精湛。刊物紧跟时代和出版前沿,团结了很多高水平的作者,发表了众多高质量的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创业是一个持续的接力的进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坚持不懈地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永远在路上,前一代创业者为后一代创业打下基础,后一代创业者继续奋然前行,创造新的伟业,因此,创业者的贡献是刊物创造力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记住创业者,怀念创业者,永做创业者。因楚光去世有感写了如上一些话,以表达我对四位《出版科学》老同事的深切怀念。

2015年10月12日

猜你喜欢

老同事编校刊物
可 惜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见老同事感怀
我俩都是中国人
我最喜欢的刊物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