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5-12-10尧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关键词:教育体制体系活动

焦 烈,王 尧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焦 烈,王 尧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相互融合,融合过程中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为基础,以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为依托,以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保障,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和学生的专业特点,促成学生在社会中最大化的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内容和结构上的有机结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是发挥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的实践教育。专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能够引导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需

求。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能够促进专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将专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发挥最大效用,促使学生更有动力学懂、学通专业知识。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要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协调发展、保持一致。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内容和结构上相互融合,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比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还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经历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取得初步的成绩和一定的经验,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为实践教学提供实施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实践教育活动为基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不够完善,形式单一,仍以校内独立的科研项目和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为主要形式,没有做到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其次,各校之间的活动模式雷同,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两个部分。实践体系又分为校内实践平台体系和校内外实践项目体系。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校内实践平台体系的目标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在实践平台上以模拟实训的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创业意识。校内外实践项目体系的目标是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把学生在学阶段的创业意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的突破。

(一)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理念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设计、专业特点,合理编排课堂内容。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体发展兴趣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

(二)实践体系

在建立实践体系时,除了开发内部资源外,还可借助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外力推动,将外力内化为实践的动力,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促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1.校内实践平台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通过多次使用各种创新创业模拟实训软件,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创业流程,体验创业风险,形成初步的创业意识。孵化基地是以学校与政府合作模式为依托,建立用于孵化、孕育微型企业成长的创业基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孵化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更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有力支撑,为学生从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校内外实践项目体系。以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各种创新创业项目活动。以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专题交流会、创新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体系。以校内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为基础,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层面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并分配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具体的实施途径,两种体系是相互递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下图表示:

图1 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关系图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为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依托。而大多数高校主要依托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团委、就业等教育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这种管理体制在面向创业大赛和创新项目上是比较实用,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教学中存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具体、模式不规范、数据不翔实,形式化严重的情况,体现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管理规范。因此,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一文中提到“我们建立了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就业指导中心四个司局联动机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并“准备成立由知名企业家、企事业单位专家、高校教师、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须建立独立的符合各个高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创新创业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两大要素系统,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载体和存在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可以制约和带动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建立和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规范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核心,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以创新创业教育规范的实体形式具体体现出来。

图2 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与两个基本要素系统关系图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实践教学提供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须以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创新创业教育体制中各个机构之间的具体运行是由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来协调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既包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它们之间的运行机理。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出现各环节之间不能紧密结合,各主体之间不能积极配合导致实践环节资金短缺、缺乏经济保障;师资队伍薄弱、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应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通过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和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校外协助组织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参与意识,通过建立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形成校内、校外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氛围。保障机制包括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监控、监测和分析,及时反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制约机

制既可以监督实践教学体系中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查看教学环节完整性,又可以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加以评价,发现不足及时完善,持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化。通过保障机制对校内外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规划,使经费资源、师资资源和设备资源等能够有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用,从而保障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并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供的理论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建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运行都离不开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产生,使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得以持续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教师和高校的管理者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存在着偏差。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自主创业者的培养速成班”等,这些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也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和大学生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适当的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高校首先应该转变管理者和教师队伍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认识,并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培训和交流活动,使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能够转变管理和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提高管理者和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水平。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执行者和引导者,增强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能够切实的改变创新创业教育当前的局面。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已被世界诸多国家所重视。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要载体,必须从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出发,正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体系入手,注重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结合。从实践体系出发,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操作技巧,积累创业实践经验,磨炼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以及未来事业的开拓者和经营者。

[1]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阐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1(6).

[3]王革等.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4]林立荣.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11).

[5]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6).

[6]周建华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2).

[7]刘振忠等.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责任编辑:宁沈生)

焦烈(1981-),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王尧(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本文系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以实验室模拟实训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号:JG12 DB344)为重要,同时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加快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2015-01-13

G40

A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之一,而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创新创业的素质,更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因此主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高校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体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