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与滨江、余杭对比分析

2015-12-10孙艳雯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余杭西湖区滨江

孙艳雯

(西湖区统计局,浙江杭州 310007)

杭州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与滨江、余杭对比分析

孙艳雯

(西湖区统计局,浙江杭州 310007)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杭州西湖区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区文创产业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趋势。本文在分析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滨江、余杭两区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从而提出明确规划定位,加强重点项目引进;加快建设升级,发挥园区集聚效应;依托文教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21世纪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杭州西湖区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文创产业示范区的目标,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区文创产业呈现出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趋势,总量和占比均居杭州各城区前列,成为杭州市文创产业的排头兵和主阵地。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特别倚重创意才华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虽然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达成共识,但各地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2004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的文化产业概念阶段;二是2005年以杭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契机提出的包括教育、卫生、体育服务业在内的大文化产业概念阶段;三是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二次全委会正式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文化产业从消费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渗透的发展趋势,是对文化产业概念的又一次质的提升。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杭州实际,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关联性、延伸性等特点,在制定行业分类标准时,既要充分考虑区域禀赋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又要注重产业链的形成、拓展与延伸。因此,行业范围具有特殊性,它不同于国家规定的现行统计标准分类,而是一个多行业细分类的重新整合。

杭州市以“连续性、可比性、创新性”为原则,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核心层和外围层两大类,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小类167个,其中,核心层包括了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八大重点行业。

二、杭州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总量稳步增长。2010年-2014年全区文创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28.91、161.67、194.1、221.57和263.93亿元,在整个杭州文创产业中的比重分别为18.36%、19.18%、18.30%、16.3%和16.42%,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二是占比逐年提高。2010年-2014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分别达27.06%、28.53%、30.5%、31.79%和33%,占比持续提高,均比全市占比高15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结构继续优化。从八大行业结构来看,教育培训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一直位列前三,是全区文创支柱产业。2014年这三大文创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65.6亿,占文创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74%,产业集聚发展较为明显。四是平台构筑完善。拥有全国第一个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创意园,数字娱乐、西溪、之江三大省市级文创园,杭州数娱大厦等四大市级文创特色楼宇,文新467创意联盟、黄龙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六大区级创意园。五是效益持续向好。2014年限上文创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8.2亿元,同比增长22.6%,业务情况良好;实现利税111.77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利润90.87亿元,同比增长42.3%,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三、杭州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文化创意产业对比分析

西湖、滨江及余杭作为引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股主要力量,近三年发展各有优势及特点。对三地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西湖区发现问题,找出差距,通过借鉴两地经验,谋求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总量稳步增长,但首位被超越。从2011年—2014年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总量比较来看,除2014年滨江区出现总量下滑之外,其余年份三地的总量均稳步增长,发展快速,其中,余杭区增长量最大。西湖区在2013年前总量一直位居杭州各县市区之首,但与滨江的差距逐年缩小,直至2013年被超越,2014年虽重新赶超滨江,但被飞速增长的余杭赶上,总量仍居第二位。(图1)

图1 2011—2014年西湖、滨江、余杭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情况比较

2.结构持续优化,但信息服务业差距明显。从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结构比较来看,三地各异。相较之下,西湖区经过多年的优化,结构更趋全面、合理。现代传媒业、设计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业呈“三足鼎立”态势,一直引领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余杭区因淘宝这艘航母的影响,信息服务业占比60%以上一枝独大。滨江区一直以发展高新产业和动漫产业为特色,加上阿里巴巴、网易等龙头企业的领军,信息服务业一枝独秀的状况更为显著,比重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2014年虽有支付宝(中国)迁入和支付宝(杭州)成立,西湖区的信息服务业有长足的发展,但较其他两区差距依旧明显,而在其他重点行业上则有较大的优势。

四、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湖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与滨江、余杭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单位规模零散小,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有待加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程度仍然偏低。从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来看,2014年底,西湖区

共有限上单位766家,其中企业582家,行政事业184家;滨江区共有限上单位591家,其中企业562家,行政事业29家;余杭区共有限上单位318家,其中企业192家,行政事业126家。从单位数量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都远多于两兄弟城区,但就单位平均增加值来看,西湖区远低于滨江和余杭,单位规模普遍零散小,且缺乏像阿里巴巴、淘宝、网易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

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虽然已具雏形,但在总体规模、产业集聚等方面优势还不突出。其发展受产品价值低、生产规模小等限制,在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这也反映出文化创意产品缺乏必要的竞争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成熟。

2.发展速度有所放缓,重点行业增速有待提升。由于整体环境受经济政策影响,调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逐步传导显现,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从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来看,2014年底,西湖区仅信息服务业、现代传媒业和文化会展业三个行业增幅领先滨江和余杭。教育培训业虽体量较大,但受行业发展的局限,增加值相对稳定,增幅基本保持一定水平。设计服务业多为房地产下游相关,受前两年房地产低迷的衍生影响,增速有所下降。艺术品业总量较小,因艺术品投资不景气及相关行业萎缩,出现负增长。外围层的增幅也落后于余杭区,各类重点行业增速有待提升(图2)。

图2 2014年西湖、滨江、余杭限额以上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增速情况比较

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1.明确规划定位,加强重点项目引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制定各类规划,实现“差异化”、“互补式”发展。拓展招商平台,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性强的旗舰企业和项目,积极培育标杆企业、知名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文化品牌、创意设计和电子商务相融合的“横向产业链”潜力,重点发展现代传媒业和动漫游戏业,加强对信息经济和互联网内容深度开发和利用,开发网络内容衍生产品,为文创产业做大做强提供设计支撑。

2.加快建设升级,发挥园区集聚效应。一是园区扩张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应遵循"求精不求多"的原则,同时要提档升级错位发展,例如,同样是影视园区,可以形成影视企业集聚地、人才教育培训中心、衍生产品制造基地等不同类型。二是致力于多元化的服务。在提供场地、设施的同时,注重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供政策、融资、法律和企业管理等中介服务。三是提高园区专业化管理水平。建立专业经理人管理模式,聘请具有管理经验的经理人来运营,使之走上产业化道路。

3.依托文教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充分利用西湖区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平台优势,大力引进“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大师名家以及国际创意界知名人物,提升文化产业的品质。二是不断壮大领军队伍,积极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入选西湖区“515”新世纪人才工程进行培养,开创文创产业领军人物集群格局。三是大力培育后备人才,借助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优质高校聚集效应,建立健全文创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文化人才加盟文化产业创业活动。

4.加强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导向,加强面向文创企业发展过程的政策设计,加强对薄弱环节扶持的针对性,优化和提升发展环境。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增强政策、项目、产业的契合度,引导重点文创企业上市,提升产业链竞争水平。积极构建投资、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文创产业支持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加大对文创企业、优秀作品和大型活动的宣传推介,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对文创产业的亮点和特色进行全方位报道,促进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施越霞)

猜你喜欢

余杭西湖区滨江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杭州余杭 “三位一体”推进殡葬改革
西湖区多所新学校(新校区) 将投入使用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双百工程”“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