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战略的思考冯友仁

2015-12-10李青

出版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品牌创新价值

李青

[摘 要] 确立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战略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出版单位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文化产业的贯彻落实。本文从立足学术出版差异化竞争、专注品牌建设,创新内容和形式、紧跟数字化出版的趋势,提高学术出版内容质量、争取基金政策支持等方面阐述新时期出版社如何实施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战略。

[关键词] 重点学术著作 品牌 价值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6-0028-02

Exploration about the Strategies of Publishing Priority Academic Works

Feng Youren Li Qing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Ltd.,Wuhan,430070)

[Abstract] Establishing a strategy of publishing priority academic works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shers assum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 of the spirit of partys 18th conference in culture industry.This thesis illuminates how the publishers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publishing priority academic works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concludes basing on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on, building own brand; innovating on content and form, keeping up with the trend of digital publish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publishing, striving relevant supports .

[Key words] Priority academic works Brand Value Innovation

1 重点学术著作出版的重大意义

1.1 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是时代要求

学术专著出版是将各类学术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或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及前景的研究成果、项目报告、学术论文等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学术专著一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及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出版对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1.2 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是科技发展的要求和出版工作者的责任

2013年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有95% 以上不在国内发表,同时国家还要每年花很多外汇把成果买回用于支撑我们的科研教育。落实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战略、发展我国学术著作出版事业,是提高我国整体出版水平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科学文化进步的必由之路。

学术专著出版属于专业出版,与教育出版、大众出版相比,虽经济效益低、发展速度慢、带动系数小、短期内综合效益一般,但知识附加值高、社会效益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出版社必须平衡学术出版的双重效益,以社会效益为重;出版工作者应承担由出版物性质所决定的双重责任,积极推进学术著作的繁荣和发展。

1.3 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有利于提升出版社品牌和美誉度,是出版社分级的重要依据

重点学术著作出版能充分显示出版社从事图书开发、拓展、创新的能力,出版社的重点图书出版实力能够得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场的认可,图书的品质也能得到肯定,有利于塑造出版社品牌,提升出版社的美誉度,是出版社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业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催生了一批大社、强社,这些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源泉。国家级出版规划反映了这一出版生产力结构的新变化,优秀出版社成为各种国家级重点出版规划和基金资助的领军力量。

1.4 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有利于提高出版社市场占有率,促进出版社发展

重点学术著作出版物由于针对性强,又是重点操作,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更大。重点图书在选题策划、编校、质量、装帧设计等方面要求很高,质量也就更可靠。因此重点学术著作能拥有更好的口碑、得到更多的认可,有利于提高出版社市场占有率。重点学术图书的出版在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将给出版社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出版社的全面发展。

2 出版业如何实施重点学术著作出版战略

2.1 立足学术出版差异化竞争,专注于品牌建设

出版社应当立足于自己的出版,努力构建良好成熟的重点学术著作出版体系,在图书生产过程中将重点学术著作出版的战略规划与区域特色、专业特色、作者资源优势、出版社内在力量结合起来,为重点学术著作出版制定差异化的出版战略,把专业领域做深做好,提升公众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多年来在医学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有所建树。该社出版的《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是神经外科学领域权威著作,我国神经外科学医生人几乎人手一本,十多年来,一版再版,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重大主题和研究性的专著《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丛书》,组织了国内最权威的作者队伍,代表了该领域最高水平,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得到了相关基金的支持。

2.2 创新内容和形式,紧跟数字化出版的趋势

在势头强劲的信息化浪潮中,传统出版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已奠定的权威和地位,实现向数字化转型的良好跨越,提高学术著作的检索效率、扩大受众覆盖面,促进学术著作的更好传播和价值体现。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数据库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其学术数据库每年下载量高达10亿多篇,为全球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提高学术出版内容质量,争取基金政策支持

学术出版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为鼓励精品,保障利益,国家各类出版基金的资助数目规模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学术出版在国家级层面享有众多的基金支持和奖励,如国家出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等。从经营管理方面看,国家出版基金不仅引导出版社将钱花在刀刃上,并会撬动出版社自有资金和其他配套资金,形成“国家出版资金注入—激活更多资金注入—生成更多重点项目—形成新的资金积淀”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出版社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从学术出版品质看,国家出版基金为高品质学术出版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学术出版投入大、周期长,不少出版社对学术出版望而却步。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不仅缓解了出版社做学术出版的经济压力,更会激励出版社找寻高水平作者,培养一流编辑,集聚专业资源,以制作出达到“国家级水准”的精品著作。从学术品牌建设看,国家出版基金不仅是对学术出版的扶持,更是对学术出版物优质、权威的认可。现在各个部委和省市的学术出版基金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为学术出版增添了更多的资金筹措渠道。申请各类出版基金的出版物大多代表某一学科学术著作的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质量保证和权威性,对出版社建设相关专业优势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3 结 语

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化、专业化、学术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为保证重点学术著作图书的品质,出版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把握出版政策,遵循学术著作的规范要求,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走出学术出版独有的出版道路,倾力推出体现时代精神、国家水平、文化意义的优秀出版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对我们的学术出版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www.gapp.gov.cn/govpublic/86/682.shtml

[2]张炜,刘东凤.构建重点学术著作出版体系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4(2)

[3]雷小毅.做专做精出版品牌 推动中国学术创新[J].今传媒,2012(10)

[4]谭跃.品牌是中国出版集团的核心竞争力[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6-13

[5]陈丹,董鑫,张玉洁.爱思唯尔期刊运营模式及数字出版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2)

[6]学术著作出版:缘何“不差钱”却“差了学术”[N].光明日报,2012-03-20

[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中期评估报告[J].中国出版,2013(20)

[8]凸显主题 注重质量 突出重点学术著作 深耕细作:2014年度全国选题综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3-14

[9]王东霞.谈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出版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3(8)

[10]张华.专业化、差异化、精品化:浅谈中小型出版社精品出版战略的实施[J].出版发行研究,2013(8)

(收稿日期:2015-06-15)

猜你喜欢

品牌创新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