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用电检查工作谈防范供电企业法律风险

2015-12-10蔺大鹏刘付江张丽华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4期
关键词:供用电违章用电

蔺大鹏 刘付江 张丽华

(廊坊供电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

从用电检查工作谈防范供电企业法律风险

蔺大鹏刘付江张丽华

(廊坊供电公司,河北廊坊 065000)

用电检查是供电企业处理窃电、违章用电行为,解决电力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用电检查工作开展的好坏与防范供电企业法律风险直接联系,用电检查工作就是供电企业的防火墙,消防队。建全完善用电检查工作,依法维护供电企业权益,使供电企业适应法治化、规范化的市场环境,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贡献。

用电检查 法律风险 窃电 违章用电

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存在于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用电纠纷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用电纠纷都是发生在处理窃电、违章用电等用电检查工作过程中。用电检查也是防范供电企业的法律的重要环节,是供电企业自查工作和对用户检查工作的双重结合,是规范用户合法、安全用电的监督者,供电企业的防火墙。

1 用电检查的工作内容和意义

根据前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用电检查管理办法》,用电检查有十二项基本工作内容:(1)用户执行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规、方针、政策、标准、规章制度情况;(2)用户受(送)电装置工程施工质量检验;(3)用户受(送)电装置中电气设备运行安全状况;(4)用户保安电源和非电性质的保安措施;(5)用户反事故措施;(6)用户进网作业电工的资格、进网作业安全状况及作业安全保障措施;(7)用户执行计划用电、节约用电情况;(8)用电计量装置、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调度通讯等安全运行状况;(9)供用电合同及有关协议履行的情况;(10)受电端电能质量状况;(11)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12)并网电源、自备电源并网安全状况。

由此可见,用电检查工作较为全面地覆盖了用户受电设备的安全用电、运行管理、电费结算等各各方面。如检验用户受电装置的工程质量,防范不合格装置并网运行,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处理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维护供电企业合法权益等。用电检查工作就是与供电企业可能接触的多种法律风险环环链接,成为供电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体系的重要环节。

2 在处理窃电、违章用电中防范法律风险

用电检查一项核心工作是处理处理用户窃电、违章用电行为。窃电和违章用电是严重侵害供电企业合法权益,违反用电方义务关系,破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行为。用电检查处理窃电和违章用电行为,是供电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履行自身权利的合法行为。自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供电企业已经不是行政管理机构,不再拥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权力,而是市场经济中普通的民事主体,供用电双方是平等的,双方的关系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转变为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用电检查则是依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处理窃电、违章用电行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用电检查观念的落后以及工作不到位,形成供电企业在查处窃电、违章用电的活动中不但未能维护供电企业权益反而陷入被动的尴尬局面。

2.1存在的法律风险

(1)取证过程的法律风险;当用电检查在工作中发现用户存在窃电或违章用电的嫌疑,首要一点就是积极开展调查,搜集证据。而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未知的法律风险,处理不当就会使供电企业不仅难以维护自身权益,还造成额外损失。

首先,近年来,窃电手法、手段不断翻新:如针对IC卡式电能表,出现了伪造IC卡、修改IC卡的电度值、破坏读卡装置;有的窃电用户在抄表员检查时把计量装置恢复正常,等待抄表后再继续进行窃电等。其次,窃电用户普遍抗拒检查,对用电检查人员不予合作,百般刁难甚至采取暴力行为对抗,给用电检查人员查处窃电行为,尤其是搜集证据增加了难度。再次,认定用户窃电行为关键在于获取窃电证据,现实中却存在因难以获取相关证据,无法对窃电用户进行处理。同时,还有由于取证不当造成供电企业被用户恶意起诉,增加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给供电企业带来损失。此外,窃电数额的认定也相当困难,没有规范统一的认定标准和鉴定机构。实际中,都是供电企业自己对窃电数额进行鉴定和确认,明显地缺乏公信力。

(2)处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在确认窃电行为后,用户窃电构成违约或侵权行为,供电企业依据供用电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主张用户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并向用户追补电费和收取违约使用电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止向该用户供电,直至窃电用户停止窃电行为、补交电费。在这一环节中,中止供电主要是针对窃电行为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拒绝缴纳追补电费和违约使用电费的用户,中止供电过程的不规范容易使供电企业遭遇法律风险。

首先,中止供电前,用电检查人员要给用户下达停电通知书,这个过程很容易诱发法律风险。其一,停电通知书送达时的客户接收问题。实际工作中,就有客户曾以没有接到停电通知书为由,恶意纠缠,要求供电企业对停电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停电通知书送达给什么人,才算通知了客户?目前,在下达停电通知书的环节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对客户接受问题更是空白。这中局面导致在现实中,存在一些企业用户故意不承认收到停电通知书的人员为本单位员工,认为供电企业没履行充分提前通知的义务;而这些用户负责人对用电检查人员却是避而不见,使停电通知书难以下达,使供电企业无法依程序采取进一步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2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1)立法滞后,制度欠缺;自改革开放以来,供电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规范供用电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用电检查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在电力法律法规上立法滞后,没有相关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地方对用电管理的立法也是凤毛麟角,已有的规章制度明显落后于时代。现行的电力法律法规在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窃电、违章用电等情况,就显得力不从心,漏洞百出,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得以钻漏洞,谋取非法利益,而供电企业无所依据,难以防范,疲于应付。(2)供电企业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在供电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由于供电企业处于自然垄断地位,一些供用电企业依旧抱着“电老大”的观念,有的用电检查人员更是难以转变角色,在履行职责时,认识偏差,盲目行事,结果是把企业推到风口浪尖,不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3如何防范处理窃电、违章用电中的法律风险

(1)加快推动立法,完善法治环境;为了在处理窃电、违章用电工作有更加充分合理的依据,一方面,供电企业应推动全国人大在电力方面进行新的立法,适应当前的供用电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在全国性立法尚未出台之前,结合地方实际,推动地方立法。只有建立健全电力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为供电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同时,供用电企业还要学会借助政府机关的帮助,开展用电检查工作,这样既有利于用电检查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社会的综合治理。供电企业只是普通民事主体,开展用电检查工作时,只能依据电力法律法规和供用电合同履行职责,遇到的侵权窃电案件,构成犯罪的,就应及时由相关公安部门处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2)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当前法治环境确实给供电企业3重视用电检查工作,建好供电企业的防火墙

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同时也为供电企业依靠法律维护企业权益提供了可靠保障。用电检查工作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不仅实质上,依法开展用电检查工作,还要遵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以法律为武器打击窃电、违章用电等违法用电行为。当发现用户存在窃电、违章用电等违法用电行为时,及时采用拍照、摄像等现代手段采集证据,并有效地保护现场,封存证据,为可能的诉讼做好充分的举证准备。依法、依程序地处理窃电、违章用电等违法用电行为,正确运用法律赋予供电企业的权利,避免拖延纠缠和恶意诉讼。用电检查工作不仅要符合实体法律法规的要求,也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要求,严格规范地履行职责。(3)依靠技术手段,提高防范能力;窃电、违章用电等违法用电行为多发生在城区老城区和城郊、城乡结合部等地区,这些地方,计量装置落后、抄表收费管理困难,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供电企业应该加大对上述地区的计量装置和供电新路改造,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计量可靠性和防范手段。改造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维护供电企业自身利益、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供电企业的改造活动也是造福用电客户,奉献社会,促进建设和谐社会,为供电企业赢得良好声誉。

电力系统一直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的观念,在供电企业,也存在重视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对营销管理等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对于用电检查,供电企业更是常常认为其是事后处理部门,忽视用电检查平时的日常工作,只在出现窃电、违章用电时才想起用电检查。用电检查的日常工作与用户紧密相连,贯穿客户用电全过程,涉及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是供电企业避免与客户发生法律风险的防火墙。因此,用电检查工作要从严要求,规范管理,依法履行职责,真正地发挥出供电企业防火墙的作用,维护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1]唐进,著.浅谈供电企业法制建设的保障作用[J].供电企业管理,2003.

[2]宋小钢,著.供电企业查处窃电应当注意防范法律风险[M].大众用电,2003.

猜你喜欢

供用电违章用电
用电安全
由“咬文嚼字”说一说反违章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我校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国家立项
用电安全要注意
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
用电大客户的供用电形势分析和营销服务策略研究
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漫画违章
广州交警使用无人机抓拍违章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