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雏莱茵鹅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2015-12-10许英民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兽医专家门诊黑龙江铁力152500
许英民(黑龙江省铁力市172 信箱(兽医专家门诊) 黑龙江铁力 152500)
1 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的某养鹅场,于2014 年5 月10 日从外地购进雏莱茵鹅1 500 只,当饲养到7 日龄时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严重腹泻为主的症状,在2 天后死亡已达146只。吕某用氟哌酸、安乃近和氨苄青霉素进行治疗,但未见效果,随后前来就诊。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为雏莱茵鹅副伤寒。
2 临床症状
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睑肿胀,缩颈闭目,呆立不动,羽毛松乱无光泽,双翅下垂或伏卧地上,严重腹泻,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便,少数排出带紫色血块的水样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潮湿,被粪便所污染,饮水增加,逐渐消瘦,临死前颈部弯向一侧,或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态。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病死雏鹅4 只,可见雏鹅的支气管、气管充满大量液体,气囊混浊,并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样物质。肝脏肿大,有条纹状出血或针尖大小的坏死灶,一般呈灰黄色或黄色,肝边缘钝圆,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肺脏充血,略有肿大,其边缘呈肝样硬变。肠黏膜充血和出血,较突出的是盲肠肿大,盲肠内有干酪样团块物质形成的栓子。脾脏明显肿大,呈暗红色。肾脏色泽暗红或苍白。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雏鹅的血液、肝和脾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散在、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4.2 细菌培养与分离
无菌操作采取濒死雏鹅或死亡雏鹅心血、肝组织,直接划线于普通平板、鲜血平板和S.S.琼脂培养基上,另将心血接种于普通肉汤,均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 小时,再取肉汤培养物划线于S.S.琼脂培养,观察其菌落生长形态。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菌落为圆形、微隆起、边缘光滑,直径1.5m m 左右,在鲜血琼脂中生长旺盛,在S.S.琼脂中生长的为圆形、无色半透明、中心黑色。肉汤培养物在S.S 琼脂中生长的菌落与直接划线的菌落形态相一致,细菌能在肉汤中生长,使肉汤呈中等混浊,有少量白色沉淀,不形成菌膜。用培养物涂片、镜检,均为散在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4.3 生化试验
取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该菌对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乳糖、杨苷和茅卫醇,不分解尿素,不液化明胶,吲哚(-)、V-P 试验(-)、硫化氢(-)。在三铁斜面的反应为红色,穿刺线为黄色,产气和硫化氢。
4.4 攻毒试验
取8 只4 日龄健康、未接种任何疫苗的雏鹅,分2 组(4 只1 组)。将分离菌喂服及蹼部注射试验组雏鹅,3~4 天后试验组雏鹅死亡,而对照组存活。发病雏鹅症状:精神不振,水样腹泻。
4.5 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纸片法作药敏试验,该菌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庆大霉素高敏,对土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氟哌酸、卡那霉素低敏。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5.1.1 防止种蛋污染
产蛋鹅舍应清洁卫生、干燥,放置足够的产蛋箱,在箱内勤换经消毒清洁的垫草,以保证种蛋的清洁,防止粪便污染。
5.1.2 勤收集种蛋
对产在院内、路边、运动场及河边等处沾有粪便、泥土污染严重的种蛋严禁入孵,因其多被病原菌污染,在孵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爆破,而污染整个孵化器。做到勤收集种蛋,可防止被污染。种蛋及时入库,蛋库的温度应为12~14℃,相对湿度在75% 左右,要经常消毒保持清洁。
5.1.3 孵化器经常消毒
应于入孵后12 小时内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容量用福尔马林24m L,高锰酸钾12g,消毒20 分钟,打开门或开一个通气孔通风换气。
5.1.4 防止雏鹅感染及脱水
接运雏鹅的用具、车辆应于使用前后进行消毒防止感染。接雏后尽早地供给清洁的饮水并加入适当的抗菌药物,可防止发生细菌感染。雏鹅感染本病后,由于败血症或脱水而死亡,所以不能断水,要供给充足的饮水,有脱水现象出现早用口服补液盐。
5.1.5 养鹅场要灭鼠
鼠类常是本病的带菌者或传播者,可以污染饲料、饮水和鹅舍,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所以养鹅场要灭鼠。
5.2 治疗
(1)在雏鹅病情较轻,有食欲的情况下,可用10% 氟苯尼考拌料,100g 拌100kg 饲料,供雏鹅自由采食,连用3~5 天;饮水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25g 兑水100L,连用3~5天。
(2)对于病情较重的可用硫酸庆大霉素4 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2 次/天,连用3~5 天。
(3)病雏鹅口腔溃疡者,可用2% 硼酸溶液清洗口腔,口腔涂以碘甘油。也可通过饮水添加20m g/kg 龙胆紫药水,隔日1 次,连用2~3 次,可明显改善口腔溃疡。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和恢复期,提高饲料中氨基酸含量20% 以上,每150L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227g(1 袋),饮水中添加0.1% 的维生素C、维生素K330m g,也可在饲料中添加3% 红酒酵母多糖(含黄芪多糖、菊花多糖、木聚糖、果寡糖、O PC 和U G F 等)连用7~10 天,原饲料配方不变,对病后机体恢复效果尤为显著。
经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3 天后不再出现病雏鹅和死亡,第5 天后淘汰19 只没有治疗价值的病雏鹅,7 天后基本康复。
6 小结
(1)雏鹅副伤寒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等为主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表现为精神沉郁,呆立,腹泻,扎堆,饮欲增加。病理变化:肠炎,盲肠肿胀,直肠扩张。本病例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雏鹅心血、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均能获得鼠伤寒沙门氏菌。
(2)雏鹅要与成年鹅分开饲养,防止间接或直接的接触。患病种鹅所产的蛋不能留做种蛋进行孵化。搞好环境卫生,这是防止种蛋污染的重要环节之一。食槽、水槽、鹅舍、产蛋窝、运动场及水塘等应经常消毒和保持清洁
(3)雏鹅副伤寒沙门氏菌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种蛋及孵化器传播,使孵化率降低,孵出带菌雏鹅,可造成大量雏鹅发病死亡。传染源还有带菌鸭、鹅、鼠类及污染的饲料、饮水等。
(4)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做药敏试验,挑选出敏感药物,防止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条件做过敏试验的话,可选用在本场不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定要坚持按疗程给药,不要见好就停药。如果病雏用药几天后,病情见好就停药,这样可就前功尽弃,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为了不影响治疗效果,要坚持按疗程用药,直到病雏康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