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2015-12-10蚌埠医学院安徽省蚌埠市23303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护理学学时小班

王 茜 李 娜 王 松 徐 兵 谢 晖 蚌埠医学院,安徽省蚌埠市 233030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提出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为此,我校护理学专业在建设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的一项举措是在2011级本科护生中抽取60名学生构建教学改革实验班。《儿科护理学》课程在实验班中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1级本科护生中随机抽取2小班共60人作为实验组,其中男4人,女56人;同年级另2个行政班60人为对照组,男5人,女55人。2组学生第1~6学期的课程成绩平均分:实验组为(68.97±13.02)分,对照组为(69.13±13.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护理学》课程总学时数、授课内容、教材2组无差别。

1.2 教学方法

1.2.1 实验组: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具体安排如下:(1)学时:总共72学时,其中大班授课45学时,小班讨论15学时,临床见习12学时,周学时为6学时。(2)讨论小班的划分:15人/小班,分别由4位老师负责。每个小班又分成3个小组,作为讨论课的基本单位。(3)讨论主题:共设计5个主题,分别是:各年龄阶段儿童的保健;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性护理;病例讨论-腹泻患儿的护理;病例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进展论文研读。(4)组织方式:充分借鉴文献报道中的经验,小班讨论的组织分为三个阶段[1],见表1。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总学时72学时,理论课60学时,临床见习12学时,周学时6学时。

1.3 评价方法

1.3.1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查阅文献[2,3]、教师讨论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质量评价表,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教学效果、总体评价6个维度20个条目。教学态度包括:按时上下课、擅自调课或脱课2个条目;教学内容包括: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信息量、临床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补充5个条目;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学生思考、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时间分配、授课技巧应用、结合临床实例情况5个条目;教学互动包括:课堂学习氛围、师生/学生间互动2个条目;教学效果包括:学习主动性提高、获得的信息量、沟通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5个条目;总体评价:是否喜欢教学模式1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记分标准: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满分100分。课程结束后向2组学生发放评价表,当场收回,共收回120份。

1.3.2 理论考试成绩:从我校儿科护理学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闭卷考试,客观题占60%,主观题占40%。2组学生理论考试试卷、时间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 2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无差异(P>0.05),实验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教学效果、总体评价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组(n=60)对照组(n=60) t P教学态度 9.03±0.34 9.15±0.39 1.79 0.00 0.07教学内容 17.32±1.34 15.86±1.18 6.33 0.00教学方法 19.04±1.76 16.54±1.64 7.69 0.00教学互动 8.43±1.09 5.94±1.26 11.58 0.00教学效果 21.46±1.85 15.42±1.48 16.48 0.00总体评价 4.34±0.28 3.72±0.47 8.64

2.2 课程考核成绩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为(88.54±3.72)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84.24±4.16)分,经比较t=5.97,P<0.05。

3 讨论

3.1 小班讨论的主题丰富,使课程教学内容更立体化 实验组中的“小班讨论”课中,设计了5个主题,既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如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又有与临床密切结合的病例讨论(腹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同时还有体现临床人文关爱的主题(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最后还有关于儿科护理进展的论文研读,在教学内容上真正做到了将理论知识、临床思维、人文关怀、科研方法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学生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小班讨论为学生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化的课程。

3.2 小班讨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教学互动更好 小班讨论课需要学生根据讨论主题,在课外进行任务分工,学生在这种小组分工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4]。实验组学生普遍认为,小班讨论增加了师生、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讨论课上以学生陈述和讨论为主,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3 小班讨论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小班讨论课培养学生获取文献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在病例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来进行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增强了临床思维能力。在课程理论考试中有40%的主观题,主要集中于病例的分析,实验组主观题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整理讨论意见和PPT汇报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建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4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方向 小班讨论课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5]。另外,由于小班学生人数少,需要的教师数量大,为了减少小班间的教学差异,每次课前必须集体备课,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小组内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较强,在多次讨论课中都承担了小组的主要任务,使部分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较差的学生没有或很少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何督促每一位同学参与,把小班讨论课的考核纳入到课程平时考核中是我们继续研究的课题。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丰富了儿科护理学的课程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贝洪俊,白玉华.基于合作性学习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49-152.

[2]邓辉,邓菲菲,黄小娥.校院合作模式下急救护理校内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03-905.

[3]莫江萍,韦桂姬.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101-102.

[4]杨晓明,李胜玲,赵文燕,等.小组合作性学习对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2-123.

[5]朱艳敏,陈超.“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62-63.

猜你喜欢

护理学学时小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护理学杂志》稿约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