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与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眼病探析
2015-12-10刘建国
贾 宜 王 玲 刘建国
胰激肽原酶与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眼病探析
贾 宜 王 玲 刘建国
目的 优选糖尿病眼病的治疗药物。方法 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疗程4个月。结果 两组对比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选择使用羟苯磺酸钙药物。
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糖尿病
糖尿病眼病导致视力下降对于病人的生活,工作影响巨大[1]。胰激肽原酶与羟苯磺酸钙都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对于糖尿病眼病的疗效以我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门诊病例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且排除其他病因至视网膜病变。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8-67岁,平均55.7±4.6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68岁平均57.3±5.1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次0.5克(1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每次240单位(2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4个月。其他口服多种维生素、活血化瘀中成药及应用降糖药两组相同。控制血糖空腹4.4-7.0(mmol/L),餐后4.4-10(mmol/L),血压稳定于110-140/70-90(mmhg)。治疗前后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3 疗效判断 分别记录每个病例治疗前后眼底视网膜病变及视力表检测结果。显效:眼底视网膜水肿消失,微血管瘤或及出血斑明显减小或消失,视力提高0.2(标准视力表小数记法下同)以上。有效:眼底视网膜水肿消失,微血管瘤或及出血斑减小但未全消失,视力提高不超过0.2。无效:眼底视网膜病变无减轻甚或加重[2]。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
2 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治疗组病人有8例症状明显好转,光感及视物清晰度有明显提高。疗程4个月结束后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在预期范围。并统计治疗组显效15例(50%)有效11例(36.7%),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4例(13.3%),有效17例(56.7%),总有效率70%。两组对比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X2=9.60,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一部分患者甚或先发生视力下降而引起病人重视后就医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并发症。这时如果不及时治疗进而反复出现黄斑水肿出血斑及微血管瘤增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3]。
现在已有公开资料证明羟苯磺酸钙能有效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多元醇旁路,减少糖尿病患者体内红细胞和内皮细胞内山梨醇的形成,从而减轻细胞水肿及渗透性改善基底膜及微小血管病变。胰激肽原酶能够激活纤溶酶、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糖尿病眼病对于病变区域血液供应改善有积极作用[4,5]。两药物通过不同治疗途径最终均能达到缓解糖尿病眼病病情,本文资料显示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视网膜水肿均吸收,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有减轻,一部分病人上述好转与视力提高不完全一致,可能因为病情重、病程长或单纯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血管病变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炎症减轻视力未能同步改善[1]。由于羟苯磺酸钙能有效抑制和逆转毛细血管高通透性、降低血液粘度,稳定或提高视力[2],治疗一个月后,治疗组病人已经有8例症状明显好转,患者有眼前一亮的惊喜,视物清晰度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一部分眼底病症有改善但视力未短期内明显提高。有报道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后视力显著改善超过本资料有效率,而且肌肉注射胰激肽原酶14天短期治疗有83.3%达到视力显著改善[3],提示注射治疗能缩短病程。但是本文资料治疗药物均为口服,疗程4个月,仅治疗组有8例短期内视力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无这样疗效。显示羟苯磺酸钙较胰激肽原酶更加有效改善视网膜水肿及纠正视力模糊感光下降的病人关心首要因素。
用药体会是病情轻视力余剩有0.5及以上的疗效好,治疗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两种药物均为有效治疗药物,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对比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因此糖尿病眼病的治疗选择使用羟苯磺酸钙药物。
[1]陈雨,朱晓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33-435.
[2]林惠军.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45-47.
[3]李金超.胰激肽原酶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9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72-73.
[4]周玲芬,程凯尧.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6):127-128.
[5]裴锦云,晏丕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 2015,2(5):706-708.
作者单位:463200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R58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