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药治疗

2015-12-10许衍峰

医药与保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脂肪肝酒精

许衍峰

浅谈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药治疗

许衍峰

目的 探讨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 对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结果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酒精、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性别、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中医治疗多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治疗为主。结论 脂肪肝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干预,中医治疗上应根据辩证对症治疗。

脂肪肝;危险因素;中医

脂肪肝(fattyliver)是肝脏的病变之一,在我国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脂肪肝的发病既有病理性因素也与日常生活相关,当肝细胞中的脂质含量超过肝湿质量的5%时,即可称为脂肪肝[1]。本文通过对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中医药治疗方法。

1 脂肪肝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1.1 酒精 酒精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饮酒的人群中40%会出现肝炎和脂肪肝,酒精会造成肝脏细胞的酒精样变。在脂肪肝的人群中,长期饮酒的比例明显高于不饮酒的比例,且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多脂肪肝的发病率上升。

1.2 肥胖 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有报道在正常BMI(22-23.2)的45-54岁男性中,腰围身高比≥1/2的比例明显较高,因素肥胖与脂肪肝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3 糖尿病 超过1/4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而超过1/2糖尿病合并脂肪肝[2]。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合并二型糖尿病的脂肪肝患者其空腹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非二型糖尿病脂肪肝患者,这说明慢性胰岛素的升高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3]。

1.4 高脂血症 多项研究报道,脂肪肝患者其血脂四项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更高,这说明高甘油三酯水平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研究发现肝脏细胞的脂肪沉淀成分主要为甘油三酯,且临床上半数脂肪肝患者合并有高甘油三酯血症[4]。脂肪肝的形成与脂肪的氧化有密切关系,脂肪细胞脂肪氧化减少及合成增多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

1.5 高血压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5]。而胰岛素抵抗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且在脂肪肝的患者中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因此,高血压与脂肪肝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联系。

1.6 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 接触对肝脏有毒性可引起肝脏的细胞病变,其是脂肪肝发生的有密切的关系。常见可引起脂肪肝发生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四环素药物。

1.7 性别 众多研究显示,脂肪肝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在这其在饮食结构上,男性与女性有一定的差别,同时吸烟可增加甘油三酯的含量,而甘油三酯是脂肪肝细胞改变的主要成分,这其中差别除饮食因素影响外,在生理因素上,女性血浆中的脂蛋白含量低于男性,且雌激素的脂肪动员作用可促进脂肪的代谢,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存储,促进生物氧化过程,促进脂肪代谢。这些最终结果是导致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2 中医药研究

祖国医学认为脂肪肝的表现,当属于“肥胖”、“瘀血”、“胁痛”的类型表现,中医中并无脂肪肝的名称。因此在治疗上多给予调整血脂的方剂。根据脂肪肝的临床表现、症状分型以及生理病理变化,中医在辩证分治时多认为脂肪肝为患者长期饮食多油腻食物,或吸烟、饮酒过度,以使患者感受湿热疫毒,血质凝聚不前。其主要病变位置虽然在肝脏,但根据中医理论,脂肪肝的发生与胆囊、胃肠、脾脏的运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治疗上用药多增益血气,调养肝脏,增加肾精,辅以解毒药物,活血生津,以疏肝解郁,运化肝胆。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脂肪肝多选择小柴胡汤或人参,尤以小柴胡汤为佳,因其可发挥减缓脂肪肝病情的作用。目前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受到人们关注较多,按照所述病机,脂肪肝可分为4型,其治法如下:

作者单位:735000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2.1 瘀血型:疏养刚脏,促进血液循环。在膈下逐瘀汤加减为主。方剂特点:血双调,活血破瘀,以降为主,可有升。主要药物有:草决明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山楂15克,6克元胡,桃仁6克,川芎10克,五灵脂10克。

2.2 湿热型:化浊利湿,解毒为主。方以平胃散加减。方剂特点:补气,化湿和热。主要药物:陈皮6克,厚朴6克,车前子15克,荷叶20克,苍术10克,甘草6克,青皮10克,泽泻15克。

2.3 痰湿型:软化滋润,化浊柔肝。旋复花汤,大黄蔗虫丸和方加减。全方特点:通利疏肝,利胆祛湿。主要药物:姜黄6克,栀子15克,蔗虫15克,茵陈6克,青黛15克,大黄10克,海带10克,麦冬15克。

2.4 气滞血瘀型:疏肝理气,理气和中。当党柴胡疏肝散及逍遥散和方。全方特点:补气为主,兼有化瘀,调肝脾。主要药物:泽泻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枳壳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冈所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本文研究显示,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酒精、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性别、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导致的脂肪肝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中医治疗脂肪肝具有效果稳定,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适合于长期服用。中医治疗多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治疗为主,但应辩证对症治疗。

[1]邓笑伟,刘冰,马春梅,等.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危险因素关系 [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3): 243-244.

[2]李朝喜,刘俊峰,史丽,等.初诊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7):973-975.

[3]何本振,夏国园,江珍珍.脂肪肝声像图分度与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69-271.

[4]Bruno A S,Rodrigues M H,Alvares M C B,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t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Brazilian postmenopausal women[J].Climacteric,2014,17(4):465-471.

[5]黄欢,卞兆连,王绮夏,等.上海市社区60岁以上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J].肝脏,2012,17(8):546-550.

R259.7

B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脂肪肝酒精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高甘油三酯血症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跟踪导练(一)(2)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