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双导师制的研究

2015-12-09解凯次文杰张利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双导师研究生教育

解凯+次文杰+张利锋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为主,而企业需要的实践型创新性人才相对缺乏。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其次说明了什么是双导师制度以及双导师制度中校内外导师各自发挥的作用,并且分析了在双导师制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此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双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074-02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特别强调: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推进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将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北京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技北京行动计划》中处于重要地位。北京是文化创意产业之都,正努力建设世界城市,要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大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作为保证。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环节与社会结合不够紧密,教育偏重理论而轻实践,多是为后续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做铺垫,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而目前,高校或科研机构人才需求已大大减少,同时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人数稳步上升。企业普遍认为,目前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严重缺乏的现象。学术型人才的大量冗余,我国社会紧缺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匮乏,迫切需要我国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稳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大批研究生涌入社会,导致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等工科专业来说,学历、文凭已不能单单作为进入社会的敲门砖,实践能力、个人能力更被企业所看中。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进入到社会的过渡期。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具有实际项目工程经验的教师,这样一方面将推动高校教育模式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教师自身的学习,在理论能力扎实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进行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行业人才需求的标准,采取定制、定单式培养,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

二、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的一种形式,它以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为依托。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其中第一年主要是在校内,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到三年进入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导师制是指研究生培养由校内、校外两名导师共同负责,两名导师之间既有协作,也有一定的分工。校内导师是高校自身的老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基础理论学习与指导工作,帮助提升学生个人文化修养与科研能力;与校外导师一起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等工作。校外导师为学校从企业中聘请的高素质人才,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负责研究生在基地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研发工作的能力;协助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基地培养结束后,对研究生给出鉴定意见。

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实践型人才,因此一支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关键。首先,要引导教师有实践意识。目前,许多导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开始担任导师的工作,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在校内选取有过实际开发经验的导师,或者开辟各种途径与企业开展合作,让校内的导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结合企业的工程项目,增长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校外导师的聘请方面,需要考虑企业的知名度以及企业相关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工程实践案例的经验。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是双导师制度的基础,科学高效的基地建设是双导师制度顺利开展的保障。

探索基地建设模式:首先学校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基地建设发展基金,先把基地整体框架搭好;其次,努力吸引一些知名企业设立创新基金,参与基地建设,支持学生课题立项和项目开发,积极做好科研成果转化。

探索基地管理机制: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建立“多位一体,突出自主管理”的机制,即学校政策大力支持,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建设,学院积极参与,研究生自主管理,校企共建。

从其他已率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校运行情况看,联合培养研究生取得了一定成效,强化了研究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需求的能力,能够弥补单一导师培养可能存在的知识结构与知识面的欠缺,所培养出的学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同。由于我国双导师制度起步时间较晚,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四、存在的问题与相应解决方案

1.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否与实际需要相匹配。在目前研究生的学习中,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弊端。如很多课程及教材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的差别很大,或者是一部分课程设置没有必要性,或是一部分课程内容陈旧,未能根据科技发展进行动态化的实时调整。目前,我国科技水平迅猛发展,高校所学习的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我国产业创新的发展需求。解决办法: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特点,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依托于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聘请校外具有实际工程开发经验的导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企业的科研成果与需求直接反映到课堂上,由此来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endprint

2.能否有足够多的研究生参与到双导师制度中来。企业需要的是科研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研究生,而高校的导师手中一般都有几个课题同时开展,自然就非常需要自己研究生的帮助。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放缓,特别是一些普通院校,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足,高校导师更是不会对自己的研究生轻易放行,越是优秀的研究生越是要牢牢抓住。所以实际可以参与到联合培养项目中的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需要考虑的。解决办法:在基地建设之初,就需要规定好进入基地的研究生的数量以及选拔方案。在开学后,即组织开展相应选拔工作,以自主申报为主,导师推荐为辅。对于符合条件的研究生,由学校层面组织,进入基地进行联合培养。对于在实际选拔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对制度进行完善。

3.校外导师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在专业型人才培养中,校外导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是校内导师所无法取代的,甚至比校内导师的作用更要突出。部分院校存在双导师制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仅仅是名义上的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职责不够明确清晰,责任不到位。校外导师自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来负责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只是在需要校外导师签字或给出评定建议时才会露面。解决办法:我们需要完善双导师制度,明确校内外导师职责,采取不定期考核与评价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导师采取淘汰制。

4.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主要看中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对于理论型学术研究生来说确应如此。但对于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为目的的专业型研究生而言并不恰当,特别是急需实践创新能力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培养质量则更应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企业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上。所以,传统的评价模式不能有效评价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解决办法:对于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我们应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学校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要考虑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客观需求,二是要突出对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评价特点。

五、结语

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而双导师制度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的一种,改变了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方式,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我国大力支持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电子与通信工程这一特别看重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来说是极其适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制订合理完善的教学大纲与培养计划,完善基地管理制度与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让双导师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魏宪宇.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3]杨红云,孙爱珍,何火娇,等.“双导师制”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122-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双导师研究生教育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