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员育人”理念的高校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研究

2015-12-09谢辉祥郝钦伟陈立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全员育人精细化管理

谢辉祥+郝钦伟+陈立

摘要:从绝对性和相对性角度对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辩证理解,既有助于纠正高校办学实践中对大学核心使命认识的偏差,也构成了大学“全员育人”理念的逻辑起点。高校办公室应结合“统筹协调、信息传递、参谋服务”的部门特性,探索精细化管理之路,建立校院两级办公室联动机制,以充分发挥办公室系统的隐性育人功能,保障高校“全员育人”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全员育人;高校办公室;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6-0005-03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大学核心使命的认识:“全员育人”理念的逻辑起点

中国高等教育界提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在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的理念已有多年。然而,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部门本位主义影响,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办学实践中并未完全落实,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异化。对此,除了重新审视大学发展战略,反思高校运行与评估机制之外,有必要从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角度,辩证地理解人才培养在大学的中心地位。从理想角度对大学核心使命的再认识构成了大学“全员育人”理念的逻辑起点。

1.绝对性。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在于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学者、创造性的学术活动以及优良的学风。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通过借助学科、专业、校园环境把极具创造思维的教师和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新的创造力。这些如何在大学产生的呢?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就是大学通过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为师生提供相互激发,相互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产生终身受益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最终为社会输送热爱真理的人。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为现代大学的四大职能,并非处于“矩形的四个角”,而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拓扑结构。其他三项职能则围绕、服务、支撑人才培养中心职能,并通过为社会培养人才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详见图1)。

2.相对性。相对性蕴含于绝对性之中,通过对相对性的理解、分析,能够加深对大学核心使命绝对性的理解。所谓大学核心使命的相对性有双重含义:一方面,相对于大学内部的管理、后勤、公共服务等部门而言,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学的日常运行过程中,相对处于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大学工作的侧重有所不同。比如某些阶段,大学可能会过度关注科研,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或者过度追求标志性成果,这些都有可能冲击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对此,政府和办学者应牢记育人是大学的根本,在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绝对性”的同时,防止人为地将上述“相对性”放大。

(二)全员育人理念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不仅是教学工作,大学里的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也负有育人的责任,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这缘于人才培养的“木桶效应”,即培养质量的提升程度,取决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那块“短板”。以管理部门为例,管理人员参与制订的规章制度,负责设计和运转的工作流程,提供的咨询和服务,甚至日常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学生对母校的认同和感情。大学应坚持和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动员全体成员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自我教育的功能,将全员育人逐步固化成学校的理念和风气,从而发挥出巨大能量。

(三)高校办公室的隐性育人功能

高校办公室尽管不直接参与教书育人工作,却是面向全体师生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是高校运行的“中心枢纽”,是校内重要信息的“集散地”和“加工厂”,还是高校决策层的“参谋部”,具有隐性育人功能。其主要体现在三个“全”,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所谓“全员”,是从育人客体的角度来理解的。具体指高校办公室服务的对象,包括师生、校友和公众。通过为师生提供主动、热情、优质的服务,直接或间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通过为校友服务,以强化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和“情感印记”。高校办公室作为公众了解大学的窗口单位,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对高校的印象,又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示范作用,并通过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推进全员育人力量整合。所谓“全方位”,是指高校办公室充分发挥参谋助手职能,正确履行统筹协调职能,推动高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为教师治学、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和人际环境。所谓“全过程”,是指高校办公室基于“行政中枢”的部门特性,协调、配合其他管理部门研究与改进工作,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范围由“第一课堂”拓展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基于“窗口单位”的部门特性,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以此把人才培养的概念从学校延伸到社会,扩大育人工作的覆盖面。

高校办公室具有隐性育人功能,意味着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目标性、时效性以及实效性,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如何革新高校办公室管理方式,落实全员育人理念,成为本文研究的目标。

二、精细化管理——高校办公室发挥隐性育人功能的路径选择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其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组织目标分解、细化与落实的过程,是让组织目标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提升组织执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1]高校办公室实施精细化管理,能促进潜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集中多方智慧,形成教育合力,使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变成每位办公室成员的自觉行动。

1.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精细化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精”就是切中要点,即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把握“统筹协调、综合服务、检查督促、参谋助手”等关键环节,以此带动全面工作的高效开展。“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执行、评估与反馈。对此应通过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实现“以制度管人,以标准做事”。所谓“化”,就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制度要内化。通过制度和标准对师生员工的行为发挥明确的导向作用,形成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组织氛围与文化。以上是对精细化管理普遍意义的理解。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高校的组织结构具有其特殊性:高校并非一个严密的“科层组织结构”,而是一个松散连接的组织系统;高校并非为了创造经济效益,而是探究学术、培育人才、引领社会、传承文化。[2]面对大学职能多样化、院(系)办学差异化、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需求个性化的高校组织特征,办公室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应避免“刚性精细化”与“柔性人性化”之间可能的冲突,努力实现刚性制度与柔性人本思维的高度统一。具体而言,就是要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把握和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在管理的每个环节充满人文关怀,以制度的认同为出发点,以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培育点,实现制度的刚性与文化的柔性水乳交融。endprint

2.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办公室工作中的体现。(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精细化管理强调赋予每位组织成员以责任与信任,注重组织成员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激发,这就要求适度压缩管理层级、下放决策权力,使得办公室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纵向管理压缩,横向管理扩张”,促进高校办公室管理中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集权化与分权化更好地结合,从而形成网络型组织。依据任务需要灵活组建的“项目团队”或“工作小组”将成为网络节点,以保持高校办公室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2)管理决策的柔性化。由于高校的非营利性组织特质和松散结合的结构特征,使得高校办公室所处的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高校办公室在管理决策时强调“利益需求的最佳满足界限(即适度原则)”,要求管理决策保持适当的弹性,以妥善处理校内外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3)组织激励的科学化。高校办公室成员大多是从校内其他单位选拔出来的,总体素质较高,看重自我才华的展示和自我能力的实现。因而,高校办公室应建立鼓励组织成员参与集体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机制,从而营造宽松、平等、相互欣赏和信任的氛围,创造各种交流机会,激发知识创新和工作创新,由此形成人尽其才的组织机制,提升办公室成员的组织认同感与凝聚力。以上三个方面在高校办公室管理实践中是相互作用的。首先,“管理决策的柔性化”、“组织激励的科学化”将直接影响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效果。其次,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提升管理柔性化,办公室成员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并逐步优化办公室的组织结构。此外,办公室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将进一步影响管理决策、内部激励的运行模式,从而改善实际工作效果(详见图2)。

三、校院两级办公室管理联动,构建全员育人长效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大学已经从农业经济社会的“象牙塔”、工业经济社会的“推动器”,发展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开放式”由此成为众多大学的办学模式定位。在此背景下,校院(系)两级办公室作为枢纽型“机关”,在精细化管理实践中“不在‘关,而在于‘机”:不应“关门办事”、做“关口”、当“关卡”;而应研究机理、建立机制,联动互通、开放合作,实现工作环节的有机衔接,各类资源的有机循环,以及工作系统的有机运行。

(一)树立三种意识

1.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办公室是校院(系)党政领导与师生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与院系运行的中枢神经。办公室成员无论身处任何岗位,都要有强烈的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注重培养“宏思维”,坚持从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去思考、筹划、实施和评估工作,自觉维护学校利益和荣誉。

2.学生意识。从校院(系)两级办公室隐性育人的对象来理解,“学生意识”涵盖两类群体:(1)在校生——今天的学生。英文单词parent(父母、养育、培育)与peasant(农民),两者不仅形似、音似,在其表意上均有养育、培育的含义。在某种意义上,人才培养之于大学,其地位恰似农作物之于农场;学生之于学校,相当于孩子之于家庭。办公室树立“学生意识”,就是要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因势利导,兼顾人本关怀。(2)校友——昔日的学生。校友广泛的影响力、强大的凝聚力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是形成大学声望的重要基石。校院(系)办公室应主动为校友服务,在他们取得成绩时给予祝贺和鼓励,在需要支持时给予帮助,使母校成为校友永远的精神家园,成为校友创新创业的“孵化器”、终身学习的“充电器”、建功立业的“助推器”。

3.学院意识。学院是高校办学的真正实体,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学校办公室应为院(系)发展予以支持,院(系)办公室应为师生研学提供服务,校院(系)两级办公室共同服务教育教学一线,构建层层递进、科学完整的高校育人保障体系。

(二)校院联动互通

如前文所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倡导以卓越的服务支撑组织运转,强调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管理方式。结合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现状,校院(系)两级办公室应构建协同机制,促进办公室系统内部诸要素、诸层次乃至诸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作用,切实提升管理效率,保障高校全员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行。

1.热点信息互通,服务领导决策。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搜集、整理、传递信息和提供决策咨询,是办公室履行参谋职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发展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校院(系)两级办公室应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互通。在工作重点上,学校办公室侧重于学校内部的整体运行状态跟踪、外部的环境扫描与分析,为院(系)教育教学运行与改革提供信息支撑;院(系)办公室应侧重于贯彻校院(系)两级的意图和要求,及时反馈院(系)内运行信息和师生诉求,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基层信息,为职能部门改进工作提供思路。

2.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整合学校资源实现整体发展目标,需要理顺高校内部的各种关系,确保校内各单位、广大师生的活动与学校整体目标相一致。在人、财、物等资源整合过程中,各方对有限资源的争取容易引发矛盾。对此,校院(系)两级办公室应联合发挥协调职能,在纵向上共同推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上令下行,下情上达;在横向上共同协调各院(系)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资源整合的顺利实施。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努力外争资源。校院(系)两级办公室应注重校外合作渠道、校友资源等方面的共享,携手做好学校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公众以及校友的沟通协调工作,挖掘和整合学校外部资源,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英杰.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2.

[2]王孙禺.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9-7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办公室全员育人精细化管理
高校办公室管理难点与优化方式研究论述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浅析高校办公室业务管理的结构优化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