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探析
2015-12-09刘丽静
刘丽静
摘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已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凸现了诸多不适,与时代需求发生冲突。一个什么样的课程结构,才能够形成、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紧扣社会特征、时代需求,并且能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自我调整?这个问题不仅是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是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探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职业发展;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96-0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这就导致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入职门槛不断提高。有调查发现,在当今中国,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求职者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必须有很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烈的市场意识以及健全的人格品质,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企业越来越重视综合性人才,只有具体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在企业中找到一席之地且不断得到发展。
我国目前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快速发展,从学生职业发展出发,注重培养岗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以促进职业素质的形成,使学生能够融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实践当中,针对于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什么样的课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从宏观的角度更应该关注什么样的课程结构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如何循序渐进的、综合的构建起知识链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课程结构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变量。在寻求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道路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构建合理的、优良的专业课程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职业发展作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导向的意义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已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凸现了诸多不适,与时代需求发生了冲突。一个什么样的课程结构,才能够形成、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紧扣社会特征、时代需求,并且能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自我调整?这个问题不仅是现在,乃至将来都会是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目标。
从狭义角度来看,它是培育学生具备职业技能的教育,而从广义上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育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具备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中,学校教育将与企业教育同等重要,其中,作为后续的企业教育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经过实践中的检验与锻炼,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各种能力。教育中心的变化转移,会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逐渐融入到世界先进职业教育的行列当中。
职业导向强调职业对于人才培养有效性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它重点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方面,职业发展导向不仅要求培养人的全面素养,而且要关注人的个体发展要求。对于课程结构改革就要以此为导向,明确优化改革目标。课程结构不仅仅包括专业中各课程之间的宏观意义上的组合结构关系,同时也包含了具体课程范围内部知识的微观结构方式。我们说,对于课程结构的突出强调,这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改革中的一种基础性理念。我们所说的职业技能改革,它是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虽然“职业导向”也包含在人才培养中,不断地跟随职业岗位新技术的发展革新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职业发展导向”则明确地提出:职业岗位技术在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不能以目前的岗位职业能力作为范本,而应当与技术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企业紧密合作,在教学中不断渗入“明日的技术”,为学生储备掌握明日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而在职业发展导向下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不断革新课程结构,使之通过变革达到最优化状态将成为必然的要求,与企业结合度高,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职业发展导向”使课程结构优化改革内容与社会岗位需要更为同步。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的几点问题
(一)课程结构固化,内容散碎导致更新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与课之间琐碎不连贯、课程设置比较杂乱。课程结构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之间相互不衔接、课程的逻辑顺序与要素之间的组合缺乏衔接。例如,在某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就出现了所设置课程教学目的比较模糊、课程结构设计的方向过多、教学课程内容较杂乱、功能性也无从把握的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课程结构设计者对课程结构理解不够充分所导致的,尤其是本专业教育教学与市场关系密切程度的预期与把握,其所要面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新领域,相较于其他较为长线型学科专业而来说,需要的更为具体、更为敏感。
2.课程结构混乱,课程顺序本末倒置。主要表现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顺序编排混乱,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比例间或失调。这样的问题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不断出现,长期以来形成了普遍的现象。比如,基础专业课程与理实一体专业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由于缺少相应的课程目标具体逐级区分要求,就会在课程的编排过程中就会发生顺序颠倒的问题,而结果即会表现为课程目录、课程内容上很难看出先行、平行和后续的顺序关系。
(二)专业课程结构远离甚至背离培养目标,无从体现贯穿其中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原则
出现此类问题主要原因为课程教学目的不明、课程设置定位不清晰。在课程分类中表现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划分不明晰,隐显性课程的相互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不到有效重视,即使是在教学计划或课程标准中,也存在着两者之间性质难以区分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走捷径,讲求教育效益,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追求急速的成功,任何不科学的不假思索的盲动行为都要面临失败的后果。如此,在新体制秩序尚未完善合理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出现的简单、盲目的比对和求大求全,会形成不同程度上的盲目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从而就会直接影响到现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以及随之而形成的教育质量。
三、“职业发展导向”模式的教改思路
(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是高职课程结构设置的必要依据
在现代的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结构教学改革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改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与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产生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培养一定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发展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同样需要不断地调整变革,而在专业的发展中,课程结构不断革新优化成为了一种必然。高职教育应按照实际的联系程度来组织课程内容与结构,要辅助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知识;掌握知识,通过所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而且知识的学习与工作任务的紧密联系和真实的实践应该是重要的课程内容。
而“职业发展导向”则在保留“职业导向”主体思想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就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学生在经历社会实践后形成的个人期望的岗位职业能力、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设计职业生涯的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只靠纯粹的知识和工作任务都形成不了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应该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相互结合。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计划并且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够灵活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才能够确定其掌握了某些技能技巧,具备了某种职业能力。
(二)“三个结合”
所谓“三个结合”,就是要将新技术学习、职业资格教育、企业实践教育置于学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前,这种位置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教育重心的迁移和变化:
1.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第一个变化强调职业技能,强调双证融通,是专业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改革重要方向,要求专业相适应的职业资格应根据就业岗位群需要而变化,应不断开发新的品种,提高层次要求。
2.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目前,企业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而第三个结合强调的是企业教育为先,企业实践环节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的是要工学结合。
3.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相结合。过于单纯的技术教育只会沦为一般化的技能教育,不能够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求得更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所以摒弃人文素质的教育单纯的技术教育是没有发展可言的。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不管是知识经济时代还是人力资源兴国所需要的人才方面;不管是适应职场频繁变化,还是应对激烈就业竞争,对于求职者来说,他们都需要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综合型”和“高素质”。而这样的人才,仅仅依靠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课程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只有从具有整体性结构特征的职业素质为起点,确立职业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观念,并以此为指导、设计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2]严伟,黄晓兰.建立素质本位的高职金融保险课程体系——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4):45.
[3]罗崇光,朱建炜,张人杰.高职院校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J].民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4]夏燕靖.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问题探讨[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