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研究历程与当代思路研究实践
2015-12-09毛静
毛静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并且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政治层面的体现即为政治哲学。这一深有影响力的学科兴起,回应了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研究历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当代思路研究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研究历程;当代思路
从学术概念层面来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范畴界定,在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并非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事实上它与政治哲学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该种研究是基于政治哲学特有的视角展开的,不同于唯物史观框架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而言,虽然其所强调的是以科学方式对世界进行探究,但是聚焦点在于广大的市民社会、人民主权以及国家与所有制关系,其中很多涉及经济学领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一种特殊领域的哲学,其研究维度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比如专业概念、研究范畴系统等。通过思辨方式及其他类型的政治哲学形式来开展对话,以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所谓自由主义政治哲学面前丧失了话语权。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研究历程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而言,其中国化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三次飞跃。早在19世纪20年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第一次在中国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杆革命大旗。然而,在刚刚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来指导行动时,很多领导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认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和真谛;具体工作中甚至还照搬照抄欧洲、前苏联的实践模式,最终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直到毛泽东同志领导开展中国革命时,立足实际,结合中国的特色,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前苏联成功经验的不断探索过程中,终于提出了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原则,对党内脱离实际,照搬照抄成功经验的本本主义者进行了批评和严厉打击;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与当时的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革命生死攸关之际,才挽救了党和全国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历程的第二次飞跃,关键人物是提出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同志。经过十年的“文革”动乱,当时的中国经济满目苍夷,而且国民的思想观念非常保守。在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党粉碎了四人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要求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当时中国一穷二白,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之间的差距巨大;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从整体来看,邓小平同志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观的唯物论作为出发点,面对实际情况,正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从而寻求和制定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发展的有效方针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打破传统的顽固思想观念束缚,才能将中国带向富强民主的发展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举起了改革开放这面大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观为指导思想,辩证地看到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此也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研究历程中的第三次飞跃,应当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继往开来、批判性地继承前任领导人提出的理论,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八大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人本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历程说明,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大胆探索的结果。这个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能不能实现这个结合,结合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里程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思路研究实践
1.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兴起的主要原因。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时代都有其主流指导思想,并在发现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每个时代的特征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社会问题即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及其现实的具体体现,基于对时代、现实问题的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即是对政治生活以及相关政治事物,从政治哲学层面上进行反思。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其社会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早,在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最为显著。在该种情况下,西方的大量学者开始致力于政治层面的分析和思考,力求找到能够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国内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水平才与西方国家上世纪50年代的国情相近,只是该种国情比西方国家所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以中国封建时期为例,政治、文化都打上了封建烙印;西方国家则多起源于民主思想和相应的制度,而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直到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进入,才使得我们开始认识民主、建设民主社会。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该种文化思想影响的消除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型期必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在该种情况下,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而且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出现,归根结底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旦遇到了问题,就要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成为研究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理论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构建。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一直是近代中国制度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在国内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随着政治哲学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来有效解决当前实践中的社会发展最新问题,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有效转变。然而,任何学术研究,都是由研究对象和方式构成的,即研究应当选择怎样的切入点,应当从现实问题着手还是从理论建构层面切入。
对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一定要立足实际,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成为一种单纯的思想观念。从本质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包含着社会哲学的内容,即在整个社会中研究问题的哲学,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思想,表达的是时代之声,而且这种思想能够反映当前时代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是决定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特性。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时代中的问题、任何内容形式上的所谓正当合理问题,其实命运都是共同的,关键不在于答案是什么,而在于问题是什么。基于此,实践中真正需要批判、分析的要点不是答案,恰恰是出现的问题。在社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代其实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时代性,或者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是与生俱来的;这些问题均是时代对新政治哲学的研究方式、对内容的呼唤,如同每个事件都有时代烙印一样,你将永远无法抛开时代去纯粹地研究问题。对于政治哲学的研究,如果脱离社会实践,则必然会面临死亡,具体的研究内容也就无法转化为实践指导思想,对广大群众没有实质意义。对于政治哲学的研究而言,另一个重点是通过对社会观察提出问题,认识、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国研究历程与当代思路研究实践,批判性地对人类生活的时代意义进行反思,理论性地表征人类生活的困惑、理想与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和引导新时代精神,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所在。
结语:总而言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政治社会问题,以政治生活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应该种环境条件的政治哲学理论。随着现代化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方向也应当有所倾斜,首要任务是从政治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入手,逐渐建构能够适应于现实生活、能够有效引导时代思潮的政治哲学理论,这是未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俞建兴,李丽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团队[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11).
[2]孔令兵.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进展——读孙民《政治哲学视阈中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从葛兰西到拉克劳、墨菲》[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
[3]邹卫中.承续与建构: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综述[J].攀登,2011,(03).
[4]朱哲恒,章仁彪.时代使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J].求实,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