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

2015-12-09王春艳

关键词:开腹内膜淋巴结

刘 瑜,王春艳,刘 英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

刘 瑜,王春艳,刘 英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妇产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宫旁组织切除长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预后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高发于更年期及绝经期女性,以子宫内膜腺体癌最为常见。临床上,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宫腔镜及子宫内膜分段诊刮术可确诊[1]。传统治疗手段为开腹手术,但由于该种术式受年龄、机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手术创伤大,部分患者因难以忍受巨大创伤而死亡。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腹腔镜手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其具有刺激性小,创伤小等优点,预后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最佳手术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1.3±8.9)岁,子宫内膜癌Ⅰ期44例,Ⅱ期11例,Ⅲ期35例,内膜样癌67例,非内膜样癌13例,合并糖尿病12例,原发性高血压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3.4±7.3)岁,子宫内膜癌Ⅰ期40例,Ⅱ期17例,Ⅲ期23例,内膜样癌71例,非内膜样癌8例,合并糖尿病9例,原发性高血压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子宫内膜癌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1)穿刺进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安置举宫器。脐下缘1 cm处切口,建立气腹。脐缘10 mm trocar放置30°镜。脐孔两侧水平位置约8 cm 处做操作切口2个,切口长度约5 mm,双侧髂前上棘内上方位置约2 cm处做操作切口2个,切口长度约5 mm。双侧麦氏点上方位置约1~2 cm处,做穿刺口2个。(2)腹腔镜下切除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两侧淋巴结。(3)腹腔镜下行全或次子宫切除术。电凝离断子宫动静脉,超声刀分离子宫血管间隙与输尿管至“隧道”口[2]。电凝切断骶韧带。(4)凝断“隧道”前叶至输尿管入膀胱处,充分暴露阴道直肠及膀胱间隙,离断主韧带、宫骶韧带。(5)经阴道取出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子宫及双附件,缝合阴道残端。对全部患者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全子宫切除术[3]。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耻骨联合中点至脐间选择手术切口,若需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和(或)盆腔淋巴结切除,于耻骨联合中点至脐上约3 cm处选择手术切口,麻醉方式、手术步骤同观察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切除长度、宫旁组织切除长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s)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154.26±46.322.73±0.52.54±0.514.6±4.5225.9±103.3对照组245.67±54.232.58±10.52.67±0.414.3±5.1312.5±142.4 P <0.05<0.05<0.05>0.05<0.05组别 手术时间(min)阴道切除长度(cm)宫旁组织切除长度(cm)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枚)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复发及死亡发生。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逐渐成熟,该技术现已成为我院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术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术中出血量少主要是由于腹腔镜具有放大视野的作用,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止血更彻底,同时采用能量器械切割分离时,也可进行止血。气腹加压使小血管闭合,无腹部长切口,肠道干扰小,大大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关于不同手术类型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有文献报道显示[4],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癌,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预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文献报道显示[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三年生存率与复发率相似,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生存率与家族史、肿瘤级别、年龄(>65岁)高度相关,与手术方式并无直接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复发及死亡发生。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进一步随访调查。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

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短期随访结果显示,不同术式对预后效果尚无影响,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1] 王 迪,马彩玲,叶远征,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比较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5(7):596-604.

[2] 崔 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对比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

[3] 罗翠珍,张洁清,姚丽军,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03(8):216-219.

[4] Ghezzi F, Cromi A,Uccella S,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endometrial cancer: a minimum 3-year follow-up stud-y[J].Ann Surg Oncol,2010,17(1):271-278.

[5] 肖长纪,赵 静,郭 朋,等.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08(6): 608-614.

R737.33

B

ISSN.2095-8803.2015.07.078.02

猜你喜欢

开腹内膜淋巴结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