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2015-12-09王巍

中外医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西酞艾司西普兰

王巍

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锦州 121000

老年抑郁症指的是特定人群的抑郁症,这包括了老年期第一次发作的抑郁症,还包括了人在年轻时患有抑郁症在老年期间复发的状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命的岁月在增加。目前人口老年化是我国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老年性抑郁症的发病几率也在逐年增加。该研究针对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老年性抑郁症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的对象为该院在2012年6月—2014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标准:①年龄60 周岁以上的群体;②符合ICD-10 的抑郁发出的诊断标准; 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大于等于18 分;④关于该研究具有知情并同意的患者可以被选中。不被选择排除标准:①有过严重身体疾病或脑品质性疾病的患者;②对烟酒或者药物有严重依赖性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自杀倾向的患者都不被列入选择的标准。随机分为2 组,其中研究组40例,男女各20例,平均年龄(31.5±8.76)岁;HAMD总分(23.49±2.16)分;病程(2.17±1.24)年。西酞普兰组40例,男女各20例,平均年龄(59.95±8.57)岁,HAMD 总分(22.98±2.14)分;病程为(2.22±1.32)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随机分到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组,艾司西酞普兰组进行10~20 mg/d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西酞普兰组采用20~40 mg/d 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42 d。研究中单一用药;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患者可在短期服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2 周。

1.3 观察标准

对于观察标准我们要以药量为标准,其中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起始剂量为5mg/d,随后依据病情变化改变剂量,最高剂量为15 mg/d,平均(C9.83±2.28 )mg/d。西酞普兰组患者的起始剂量为2kng/d,随后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最高剂量为20mg/d,平均(<39.63±8.53 )mg/d,疗程为8 周。如治疗是出现睡眠障碍可酌情服用苯二氮革类药物,但不与其他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物等联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艾司西酞普兰组(n=40)西酞普兰组(n=40)组别HAMD 评分减分HAMD 评分减分23.08±2.21 22.87±2.04治疗前(17.09±1.95)*5.58±1.89(19.26±1.78)*3.07±1.19第一周末(15.03±1.55)*7.47±2.01(15.14±1.22)*6.94±2.39第二周末(11.87±2.98)*10.57±2.15(12.05±2.57)*10.61±3.12(7.57±2.94)*14.39±2.02(7.92±3.09)*13.95±2.11第四周末 第六周末

1.4 评价标准

通过HAMD对治疗前和治疗1周、2 周、4 周、6周末评定。疗效以HAMD 减分率评价,减分率分≥75%视为临床痊愈;50%~74%视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在治疗前和治疗1、2、4、6 周末对生命体征、体重指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及心电图进行检查。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HAMD 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中第二周末、 第四周末及第六周末两组间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间HAMD 评分减分率在治疗第1 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详细P 值见表1 。

2.2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治疗1 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西酞普兰组的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减分率明显优于西酞普兰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21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5例,无效7例,临床痊愈率为52.5%,显效率为67.5%,总有效率为82.5%,西酞普兰组痊愈20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6例,无效8例,临床痊愈率为50%,显效率为65%,总有效率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773)。

2.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药物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大多数经过1 到2 周治疗会自行缓解或耐受。艾司西酞普兰组出现恶心6例,头疼2例;西酞普兰组出现恶心7例,头疼3例,呕吐1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641)。

3 讨论

该研究对比了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1 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西酞普兰组HAMD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减分率明显优于西酞普兰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易峰[1]、李国荣等[2]的结果吻合。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也在不断的提高,接近治疗结束时,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西酞普兰组比较总体有效率、显效率及痊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所有患者在治疗全程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其中恶心、头疼是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症状,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使用药品初期,坚持使用后症状自行消失[5]。

PLENG 教授发现,发现了一个新的易购位点,这个新的发现和另外两种异构都能够很好的结合,并且更R 型结合的效果更加的明显。跟R 型的结合没有任何的治疗效果;跟S 型的结合能够有效的增强基本位点从而有效的抑制5HT 转运的蛋白,结果是跟S 型的结合治疗的效果明显。艾司西酞普兰是将R-异构体从西酞普兰中剔除的一种新型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它能抑制5-HT 再摄取的基本和异构位点[6],所以具有更强的对5-HT 再摄取抑制作用,选择性也更强[7-8]。根据数据显示老年人因抑郁症自杀的几率在逐年增加,艾司西酞普兰由于剔除了无效的R-异构体,而起效较快,能更快的控制抑郁症状,从而减少自杀率。而老年多罹患躯体疾病,在服用抗抑郁剂的同时还合并多种躯体用药。艾司西酞普兰的作用受体少,因而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针对需要合用其他药物的老年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可选择性较高的同时安全性也较高的抗抑郁药。

总的来说艾司西酞普兰在老年性抑郁的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安全性极高,在治疗方案选择时值得推荐。由于因为资源条件的限制,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观察的时间仅为6 周,对其长期疗效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未能长期随访,对艾司西酞普兰的长期治疗观察不足,故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1]易峰,张洋洋.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37.

[2]李国荣,唐建良.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4(Z1):58.

[3]孙荣跃,郑新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9).

[4]陈振林,于海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H}上海医药,2011(10):490-491.

[5]吕振雷,张云彪,祁曙光.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1).

[6]李含秋,何柱国,赵慧亮.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6):801-803.

[7]王艳红,张继涛,屈建新.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5):359.

[8]任智勇,王斌红,杨保胜.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8):1015-1016.

猜你喜欢

西酞艾司西普兰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