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学生“成长导师制”运行机制研究
——以平湖市职业中专“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为例
2015-12-09吴英姿
吴英姿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学生“成长导师制”运行机制研究
——以平湖市职业中专“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为例
吴英姿
中职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制”是新课程改革内容之一,导师队伍的组建和职责的履行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理性做出选择。“家、校、企”三维立体式的导师制,从个性化家长导师、团队式家长导师、精英式家长导师、班主任德育导师、专业课技能导师、“双师型”德育导师、企业导师几个领域和角度进行主体定位。从精心选择,合理配置是基础;加强学习,明确职责是重点;适时激励,完善考核是动力三个方面进行“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导师制的机理分析。同时,对“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导师制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分析。
中职学校;选择性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立体;成长导师制
2014年11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立足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基础实际,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方案明确各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选择的专业指导,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以下简称“导师制”)。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
“导师制”,即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性的个别指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导师制”在我国发源于研究生教育,然后层级下移,不少高校对本科生实施了“导师制”教育,随后,国内的不少中小学也在探索“导师制”。国内高校本科生实施的“导师制”侧重时间上的“分段导”,国内中小学所实施的“导师制”侧重于德育教育。传统的中职教学中,中职教师以“教”为主,家长以“管”为主,企业师傅以“带”为主。本文所要研究的“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导师主体定位为家长、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本文所要研究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空间维度的全方位育人,时间维度的全过程育人,目标维度的全方面育人的有机结合。
一、中职学校“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的背景分析
(一)“选择性”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本次浙江省新课程改革要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专业的选择、对于是就业还是升学的选择、对于若干“自选课程”的选择、对于“学分”和“学制”的选择,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育兴趣,明晰成长方向,树立发展目标。平湖市职业中专自2012年成为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学校以来,一直致力于“职业导向、技术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校企“专兼”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2014年9月,平湖市职业中专以示范校建设成果为契机,
开始了关于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课程领域学校推出75门选修课进入推介阶段,最终有45门选修课走进高一和高二的课堂。2014年,平湖市职业中专在在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前期探索中,学校也对已有导师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对导师的主体进行重新定位,对导师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新的研究。以期能让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全面认识自己,理性分析自己,并做出最适合的选择。由于本文所探索的内容属于机制研究,所以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侧重于在以往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建议的探索。
(二)学校现有导师制功能的不健全
学校现有三支导师团队,分别是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的学生德育管理导师团队;以政治教育为主的职业生涯职业教育师团队;以心理老师为主的心理导师团队。三支导师团队各自在独立的领域内发生着作用,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个别沟通。中职学校现有的导师的作用方式侧重于个别的辅导,而对全员的指导则无法操作,作用领域侧重于德育和心理方面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多方面选择指导则没有涉及。
二、中职学校“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主体定位
由于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学业特点决定了中职学生要在家庭、学校、企业三个空间内进行交叉轮流的学习和生活,这也决定了学生成长导师的主体需要家长、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共同的担任,并协同发挥作用。
(一)家长导师团队的建立
中职生大都是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身体发育接近成人,但对于社会形势,特别是经济产业形势的认识还很不全面,他们的成长不仅需要家长的物质支持,更需要家长的精神鼓励与抉择协助。家长资源是学校成长导师团队的主体之一。学校主要是在以往家长会会和家长委员会的相关探索基础上进行“家长成长导师”的梯队建设,力争使学生能够在享受个性化指导的同时也共享到更多的家长资源。
1.“一对一”个性化家长导师。最了解学生的莫过于家长,每个家长在某些方面都具备成为学生成长导师的潜质,但如何能让家长走进导师的角色,这就需要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相应的制度规划和后期的任务驱动。虽然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偏见越来越少,但不少家长还认为孩子在职高只不过是“顺其自解”地“长长大”,至于孩子在职高生活期间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则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关注,即使有一小部分家长认为有必要去关注的,但在实践中的参与度也很低。每位家长都应该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个性化的导师,所以在“选择性”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让所有的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是我们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
2.“多对多”团队式家长导师。学校多年前,就成立了家长会员会,现如今学校层面家长委员会成员共有14人,教学部层面的家长委员有26人。以往家长委员会成员更多的角色是学校德育活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让他们参与进来,是“导师制”运行机制要思考的问题。由于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围绕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可以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选择,包括选择专业方向或专业;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会选择,保证选择的科学性、有序性,这就需要在校本《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的实施的过程中多方参与,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方就是家长,家长委员会无疑就是家长的代表,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对《课程改革方案》制定和过程上参与来对学生进行“多对多”式教育引导。
3.“一对多”式精英家长导师团队。学校的学生总数为4382人,如果按广义的家长来算,相对应就应该有万名以上的家长,这万名家长中不乏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这些精英的加盟会使学校学生成长导师团队的资源更加丰富,实力更加雄厚。由于选择性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和“自选课程模块”组成。“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属于校本课程。学校在制度上的初步构想是在校本课程中的“自选课程模块”中引入精英家长资源。让家长通过参与自主选修课来达到“一对多”的引导教育功能。
(二)学校教师导师团队的建立
学校教师是选择性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成长
导师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职责不同学生成长导师团队由班主任导师团队、专业课教师技能导师团队、“双师”教师职业导师团队组成。
1.班主任德育导师团队。虽然此次课程改革并未涉及到德育,但“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学校原有的学生成长导师团队的工作重点侧重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都是班主任要面临的新问题,所以班主任德育导师团队的培训内容要更加多元,才能更好地解读好课程改期方案,并让学生在“选择”中自由而又有方向的成长。
2.专业课教师技能导师团队。新课程改革前的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的技能,而不会过多地去考虑学生到底适不适合此专业的学习,因为学生即使不适合也基本上没有再次选择的权力。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属于适应期,他们在此期间上专业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所以专业课教师要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的评估,以供学生在选择时参考。如何让专业课教师学生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专业化的评估,是专业课教师提高指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3.“双师”教师职业指导团队。以往的双师型教师只是教师后续学习能力的证明,也是改善教师结构的需要,但真正能让“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的领域却很少。所以在新课程改期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学校中指导指导师、人力资源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育人功能。
(三)企业导师团队的建立
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再次强调要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企业是育职业人才的大摇篮。企业师傅也应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学校于2013年开始在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电子电工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化学工艺专业中进行“五维十段”长短学期的工学交替模式的探索,我们在一、二年级设计长、短学期制度,包括三年级的两个学期,中职三年分为“十个学期”。一般而言,长学期为3个月,短学期为1个月;长学期学生在学校组织学习、短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训(习);长学期的学习为学生在企业实习作“技术准备”,短学期的岗位实习是对学校学习成效的检验。在这样的长短学期中学生将在高一和高二的两年里有三个半月的时间在企业里生产性学习,学习期间企业师傅不仅要对学生的实战技能进行指导,同学还要引导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学习和对其职业观进行引导。
三、中职学校“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度的运行机理
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家长、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将分别在不同的时、空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对中职生育人的效果,最终要达成在时间维度方面让学生成长导师团队实现全过程育人,在空间维度方面让学生成长导师团队实现全方位育人,在目标维度方面让学生成长导师团队实现全方面育人。即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导、学业进行辅导、就业进行指导、生活进行引导、心理进行疏导。
(一)精心选择,合理配置是基础
导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导师制度通融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为确保中职学校选择性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严格导师选择标准,合理配置优化导师资源,导师的选择要从德、技、能等多方面考虑。因为导师队伍涉及到了家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三类人群,在这三类人群中如何进行选择和配置是中职学校成长导师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家长导师当中“一对一”的个性导师基本上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成长的“个性化”的导师本身就是学生的家长,或其法律上的监护人。“多对多”团队式家长导师,由于要参与学校的《课改方案》制定和执行,所以在选择时要考虑到其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一对多”精英家长导师,由于要通过课堂与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技能辅导或生活引导,所以要考虑到,其工作性质和学校所设置选择课的相关度,最好在学校选修课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如机械操作方面、电路装配方面、生活技能方面等。学校教师导师团队主要涉及的是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以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师、心理咨询师为主)”,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教师导师资源的选择要从思想道德素质、师德师风修养、专业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片面追求职称、学历、
职务等显性因素。企业师傅导师,主要是从“德”、“技”、“文”三个方面来考量。
表1 家长导师资源配置方式
表2 学校教师导师资源配置方式
表3 企业导师资源配置方式
(一)加强学习,明确职责是重点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对于中职学生的家长、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来说都是一项新的课题,所以加强学习,并明确各个时期的育人职责是学生成长导师制的重点。学生成长导师的学习内容主要有统一的测评类软件学习,指导方法的学习、业务技能类学习。由于学生在职校学习三年要面临多次的选择,这种选择既包括专业的选择、学期的选择、升学还是就业的选择、选修课的选择等,每一次选择都会有会一些同学需要导师的指导,所以给出最适合的建议是学生成长导师的重要职责。
表4 学生成长导师的学习内容和工作职责
续表4
(二)适时激励,完善考核是动力
导师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精力和时间的育人工作,并且在评价时很难将导师的投入通过量化的指标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来。所以学校在学生成长导师的考核过程中将根据受导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适时的激励,如根据受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评定导师的级别,如初级导师、中级导师和高级导师。在终极考核中机制将采用定性考核为主,定量考核为辅的评价方式,根据师生的配合情况、职责履行情况。职能部门的监督评价情况和受导群体的评价情况等给出考核等第。
四、中职学校“家、校、企”三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效果预测
在平湖市职业中专“选择性”课程改革项目进度表中,成长导师制度的正式实施时间应该是2014年的第二个学期,所以只能对中职学校“家、校、企”一维立体式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学校在选择性课程改革过程中关于导师制的预期效果主要是实现了时间维度上实现的全过程育人,空间维度上的全方位育人,目标维度上的全方面育人。在时间维度是从入初到高一第一学期的适应期,从高一高二期间三个半月的企业学习,再到学校期间的6个半月的学习,从高三是选择升学还是就业等每一个孩子学习的阶段都有导师团队适时指导。在空间维度上,家庭和学校和企业都有导师伴学生左右。在目标维度上,学校一直坚持思想教导、学业(专业技能)辅导、职业指导、生活引导、心理疏导相结合,力求让学生在导师的作用下全面发展。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中职“选择性”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配套工作,中职新课程改革虽然给予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和选择的机会,但学生并不完全具备选择的能力,因不了解选择的内容,不能正确的分析自己,不能果敢的做出决定的中职生大有人在,所以中职学校学生成长导师制度的实施势在必行。中职学校“家、校、企”三维立体式的学生成长导师团队的建立能使家长角色更加丰富,定位更加准确,职能更加完善。使学校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解惑”,也更能在参与学生成长中增强教育的使命和育人的智慧。企业导师的作用使企业的实战技术和企业文化具备了育人的功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大局观。学生在时间维度上的全程受导,在空间维度上的全位受导,在目标维度上的全面受导,是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重要主要主观保障。在“家、校、企”学生成长导师制的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实施中,我们将依据客观的校本情况进行调整,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责任编辑 秦 涛]
吴英姿,女,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5)32-0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