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专转本“本科+技师”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三江学院机械、电气五年制高职专转本专业为例

2015-12-09郭彬徐肇杰卞晶晶

职教通讯 2015年32期
关键词:五年制技师应用型

郭彬,徐肇杰,卞晶晶

五年制专转本“本科+技师”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以三江学院机械、电气五年制高职专转本专业为例

郭彬,徐肇杰,卞晶晶

通过对当前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培养定位与教学模式的分析后指出,现行沿用应用型本科知识本位型的培养模式必须转型为高职本科能力本位型的培养模式,由此提出在五年制专转本工科专业中实施“本科+技师”培养模式的设想并进行了实践。

五年制专转本;“本科+技师”培养模式;核心课程群

一、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培养的现状

为进一步构建江苏省高等职教的“立交桥”,2008年起,江苏省对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进行试点。经过7年的探索和努力,现每年的招生专业已达30个,招生人数增至2990人,形成了一定的招生规模。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厅要求各招生院校应根据五年一贯制生源情况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做到单独组建班级,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单独组织教学、单独进行教学评价。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发展道路,受到学生和企业及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但在五年制专转本办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定位模糊

大多数招生本科高校由于缺乏对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根据国际教育分类,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应属于职业本科教育系列)的比较研究,于是就简单地以应用型本科培养定位取代高职本科的培养定位,强调“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素质全面”,但目标不够具体、规格不够明确,缺乏鲜明的“专转本”培养定位。

(二)专业培养无特色

由于专转本学生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仍按照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来安排三、四年级的课程,缺乏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生源特点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针对性,这对于理论基础差、专业技能强的专转本学生而言,不仅给他们在专业理论学习方面造成很大压力,而且不利于他们专业技能特长的进一步发展。

(三)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合理

由于江苏省没有针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单独设定学士学位授予的标准,因而大多数招生本科院校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仍按应用型本科生的标准即要求学生英语成绩必须达到全国英语统考四级的水平,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少能达到此等级,据统计学校2015届机械、电气专业的学生达到英语四级水平的人数只有20%,使得该类学生进入本科高校后,压力陡增、无所适从,因此,现行的学士学位评价标准无疑成为了学生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清晰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对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五年制“专转本”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必须深入研究,厘清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准确定位,彰显特色

我国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定位都离不开这样的描述:培养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素质全面的工程型技术人才;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是属于职业教育体系内的本科培养定位(简称高职本科),根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整个教育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C型为直接就业型,A型为普通教育型,B型为就业准备型也就是职业教育型。根据这一分类标准,则很显然5B(第5级为高等教育级别)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型。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指出:5B——为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5B实际上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它“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业技能——对学习完全合格者通常授予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有关资格证书”;它比5A的课程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其学制特征一般比5A短些,但也不排斥较长的学程。[1-2]

此外,关于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作过精确的表述。她在2014年3月22日的“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以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3]

总之,高职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定“性”在职业或职业群,定“向”在技术技能型,定“格”在专深型,定“点”在实践第一线。[4]

(二)企业导向,注重应用

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应以企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人才的应用性。学校应统盘考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及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与企业的要求。简言之,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就是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施“三对接双证书”的途径:即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培养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生产服务的有用人才,加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融合度。[3]

高职本科在人才培养中要改变重理论、轻技能,实现以企业、用人单位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其最佳切入点就是要在学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培养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深化校企互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实践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对于工科专业而言,“本科+技师”就是一条符合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评价取向,能力为上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价值取向、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及评价五大基本要素组成,其中以价值取向为基点、以目标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为途径、以评价为保障。这五大基本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制约。[4]

一些本科主办高校采用应用型本科学士学位的标准——通过英语四级作为授予学士学位的获得资格,对于五年制专转本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混淆了两类不同的评价标准:知识本位(应用型本科)和能力本位(高职本科)的评价标准,若以知识本位作为获得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则学生需在两年时间内恶补英语科目,不但限制了原有技能特长的发挥,也使专转本两年学习以考试成绩为绝对重心。对于高职本科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专转本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技能强,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应强调能力本位,重点加强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若采用能力本位(如采用能够反映职业能力高低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作为高职本科学士学位的评价标准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三、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本科+技师”培养模式

基于对上述三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学校决定将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采用“本科+技师”的培养模式。

“本科+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两条主线:(1)围绕本科教学要求,培养本科所需要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素质;(2)围绕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培养就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见图1)

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转本专业该设计的课程培养体系坚持了下述两点原则:(1)“二补三重视”,一补英语,二补重要的平台课程;一重视专业基础课,二重视专业核心课及限选课,三重

视职业技能训练。(2)注意加大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凡涉及到考证(技师或高级工)的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应考虑1:1或1:2之间。在这样的课程设置原则指导下,形成新的课程培养体系占比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本科+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图2 新课程培养体系比例关系

上述课程培养体系强调专业知识,突出技术实践能力,各类实践课程总占了48%,加强了对高职类学生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具体来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措施:(1)提高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课时比例,通过实践加强专业理解;(2)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任务性训练”等课程,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重视职业技能,设置专门集中性实训课时,帮助学生通过专业技师的考核,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要求相接轨,达到人才培养的对应性。[5]

二、构建专业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如技师)相对应的核心课程群

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有针对性的推进核心课程群建设。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五年制高职专转本专业为例,(1)将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对技师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课程群(见表1);(2)按各课程群建立相应的学科组,从而把控对技师要求和本科教学要求的衔接;(3)要注重分类培养,因材施教。[6]

表1 基于技师资格标准的本科教学课程群对应情况

四、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本科+技师”的实践与建议

(一)具体做法

1.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体现能力为本的培养思想。组织相关专业的领导、老师及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学习高职本科能力本位的培养思想,认真修订教学计划,务必体现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专业课教学要求,确保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满足考技师的需要。

2.要体现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特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这一特色体现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保障作用,因此,我们要求各专业都要做到对理论教学的“二补、三重视”,实践与理论学习均不可偏废。

3.考技师证书的两个注意点:(1)同一个专业有多个技师工种时,要从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的通用性来考虑选择,据此我们选择了机械专业的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汽修四个工种,而电气专业选择了维修电工这一工种,收到了学生们和社会的欢迎;(2)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学生的考前培训尽量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校外协助为辅,学校的电气专业依托校内而机械专业利用与校外合作进行,由于相互配合得好,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各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学校2014~2015二年共取得技师合格证34人(其中:数控车13人、数控铣3人、加工中心5人、汽修3人、维修电工10人)占符合报名条件同学数的32.7%(自愿报名的原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持有技师证书的学生就业率高、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相关建议

1.尽快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位评价标准。前已叙述表明,只有当价值取向以能力为本位时,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等才能从知识本位转型为能力本位,才能够顺利实施“本科+技师”教学模式,才能够发挥好专转本学生专业技能强的这一特色,重点培养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2.推进“订单式”就业解决方案。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相比较,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则是:定“性”在职业或职业群,定“向”在技术技能型,定“格”在专深型,定“点”在实践第一线。很显然,从就业角度来看,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范围宽,而高职人才就业范围窄,但高职人才是经济社会急需的专深型人才,为体现他的特色最好的就业解决方案就是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高职本科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针对性与融合度。

3.实施“5+2”专转本一体化招生模式很有必要。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五年制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一致性以及本科招生院校“宽口径”的入学条件,导致了专转本学生外语与数理基础较差,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他们在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专本课程之间缺乏衔接,严重影响着专转本培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江苏省考试院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试点“5+2”专转本一体化招生。实施“5+2”专转本一体化教学方案,有利于五年制大专与高职本科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企业导向、理实一体”的思路,也有利于实行“本科+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有利于加强高职校与高校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衔接,以提高“专转本”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严雪怡,杨金土,孟广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J].机械职业教育,1997(10):41-45.

[2]余祖光.新《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分类法与职业教育学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1):41-44.

[3]鲁昕.现代职业教育应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EB/ OL].[2014-3-25].http://www.zgddmx.com/ news/show.asp id=31877.

[4]郭彬,徐肇杰.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的专业教学,凸显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以三江学院高职院的办学实践为例[J].三江高教,2012(4):9.

[5]焦玉成,杜逸鸣.电气类专业本科职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教育,2015(84):44-45.

[6]季鹏,李春光.“本科+技师”型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课程体系的建设[J].考试周刊,2015(56):152.

[责任编辑 秦 涛]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年制专转本本科+技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13JSJG238)

郭彬,男,三江学院校长助理,高职院/继教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徐肇杰,男,三江学院高职院/继教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卞晶晶,女,东南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12

A

1674-7747(2015)32-0014-04

猜你喜欢

五年制技师应用型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