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评价分析

2015-12-09司继刚综述审校

医学综述 2015年19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谷胱甘肽肝细胞

司继刚,赵 群(综述),曹 原(审校)

(淄博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淄博255036)

2014年1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再次发布报告,建议停止处方和调剂单剂量含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超过325 mg的药品,服用过量的 APAP可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死亡[1],FDA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避免这一风险。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于2014年1月26日提醒公众,多种抗感冒药含有APAP,使用时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不要同时服用多种含APAP的药品,用药期间不要饮酒[2]。这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于APAP安全性的关注。APAP导致的肝损害是其常见不良反应,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多次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对APAP的肝毒性和安全性问题进行咨询,现就APAP的药理学特点、肝毒性机制及其肝毒性防治作进一步评价和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

1 APAP肝毒性机制

1.1 肝毒性的流行病学 APAP又名醋氨酚,习惯名称为扑热息痛,是非那西丁的主要代谢产物,属乙酰苯胺衍生物。APAP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解热镇痛药物,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感冒发热、头痛及其他疾病导致的发热和疼痛等。正常治疗剂量时,APAP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小,在多数国家为非处方药。但是,如果过量或长期服用APAP可引起肝脏损害、瘀胆型肝炎,严重者可致肝昏迷甚至死亡[3]。2007年,美国1600例急性肝衰竭病例中,APAP中毒是最常见的病理原因[4]。在美国50%以上成人急性肝脏功能异常病例是由药物引起,其中APAP是引起肝衰竭并需要肝移植的首要药物,且近年来病例数仍在增加[5-6]。谢俊丽[7]报道的29例APAP不良反应,肝损害6例,占20.7%,而且不良反应多较严重。

1.2 药动学和毒性形成机制 APAP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0.5~2 h血药浓度达峰值。口服剂量650 mg时,血药浓度为5~20 mg/L,约25%与血浆蛋白结合;大量或中毒量摄入后,则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可达43%[8]。APAP的肝毒性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其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是其在体内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这条途径在婴儿出生数周后形成,因此新生儿体内APAP排泄缓慢,毒性相对增强。人体中大部分APAP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形成无毒性物质,自尿中排泄,少量药物以原形自尿中排泄[9]。有4%~5%的APAP在肝脏依赖于肝细胞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产生一种高活性的中间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N-acetyl-p-benzoquinone imine,NAPQI),NAPQI能够和肝脏中央小叶细胞中谷胱甘肽稳定共价结合而失去毒性,由肾脏排出[10]。因此,在APAP常用治疗剂量下不会产生肝毒性。但是,当大剂量服用时,可导致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通路饱和,体内产生大量NAPQI,迅速与谷胱甘肽共价结合,导致谷胱甘肽耗竭,而未与其共价结合的NAPQI则会与肝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巯基结合,引起肝细胞死亡[11]。动物实验表明,过量的APAP通过耗竭肝细胞中谷胱甘肽,影响肝细胞线粒体的功能,导致肝细胞死亡[1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过氧化物的主要灭活酶,一旦谷胱甘肽储存量下降,该酶灭活能力下降,导致过氧化物在体内蓄积[13]。这些因素均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消失和膜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细胞内钙紊乱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肝细胞毒性反应[14]。

2 APAP使用剂量

2.1 成人常用量 每次0.3~0.6 g,口服,用药间隔4 h以上,日剂量一般<2 g,疗程为:退热一般不超过3 d,镇痛不宜超过 10 d[15]。

2.2 儿童常用量 按体质量每次10~15 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日1.5 g/m2,分次口服,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儿童24 h不超过5次量,疗程不超过5 d[16]。

3 APAP肝毒性预防

3.1 不可超量使用APAP Blieden等[17]报道,在美国 APAP常作为镇痛药来使用,且使用剂量常>4 g/d,因此易导致严重的肝损害,每年约有30 000例患者因APAP肝毒性而住院治疗,其中约半数患者非故意超量服用,很多是服用了含APAP的阿片类复方镇痛制剂而超量的。美国FDA发布的“限制APAP处方药中含量”的决策规定APAP处方药中每单剂量中APAP的含量≤325 mg,并且限定成人APAP最大推荐剂量≤4 g/d[18]。在我国APAP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为不超过2 g/d,这是比较安全的有效剂量。超量服用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原因,一次剂量超过7.5 g时即可导致急性肝坏死。我国APAP多为复方制剂,多种抗感冒药物含有APAP,而抗感冒药物一般是非处方药,公众容易购买和获得,增加了超量使用的概率。应避免同服2种或2种以上均含APAP的抗感冒药,张军丽[19]报道的6例APAP中毒患者均为误服2种以上含APAP的抗感冒药,导致APAP过量中毒。因此,服用抗感冒药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切忌超量服用。

3.2 使用APAP不可同时饮酒 在APAP所致肝损伤中,慢性酒精中毒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美国FDA告诫人们如果饮酒,就不要服用 APAP,两者合用会损害肝脏,同时FDA还指令药品生产厂家在药瓶上贴上“小心酒精”的警示[1]。长期饮酒者对APAP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性。APAP的中毒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有无饮酒史、营养状况、合并用药情况等。Lopez和Paramore[20]报道,多数药物性肝损害严重病例是服用APAP和饮酒共同作用的结果。酒精可诱导肝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长期饮酒的人APAP代谢产物NAPQI增多,同时酗酒者可耗竭谷胱甘肽,肝脏组织内谷胱甘肽储备减少,可降低APAP导致肝损害的阈值,使酗酒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因此,如果是在服药期间饮酒,即便服药量很少,在短时间内也会达到中毒剂量,从而导致中毒症状[21]。

3.3 特殊人群 APAP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个月龄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物,但其作为非处方类药品,在销售和服用方面有较大随意性[22]。我国药品评审专家认为,鉴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考虑到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医学知识实际情况,建议1岁以下儿童应用时应作为处方药,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23]。新生儿是特殊群体,对于新生儿的发热,可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尽量避免使用APAP及布洛芬等对肝肾有明显损害的药物[24]。如必需使用,应降低使用剂量和疗程。另外,对于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心病、贫血以及妊娠期妇女亦应尽量限制或避免使用该药[10]。

4 肝损害救治

患者在服用含有APAP药物的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厌食、腹部肝区不适甚至眼结膜黄染,应考虑肝损害的发生,立即停止用药,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一经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应立即进行治疗,及早静脉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或腺苷甲硫氨酸[25]。N-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巯醇化合物,在体内脱乙酰基后成为谷胱甘肽合成的前体,能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浓度,从而有效减轻肝损伤,是目前治疗APAP过量特异性较强的药物。腺苷甲硫氨酸是肝脏重要的代谢产物,主要作为甲基供体参与各种酶促转甲基过程,并通过转巯基通路,合成牛磺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前体,能够有效减轻药物性肝损伤,治疗APAP中毒。虽然APAP在体内大部分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结合物的形式进行代谢,但外源性补充葡萄糖醛酸内酯对APAP的代谢无影响,对APAP所致的肝损害也无保护作用[26]。对于一次性大剂量服用APAP急性中毒的患者,如服药时间不超过6 h,立即清水洗胃并通过胃管注入活性炭,以吸附肠道中的药物,减少药物的吸收,而血液灌流是清除已吸收入血药物的一种有效措施[27-28]。

5 小结

APAP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肝损害越严重,而过量使用APAP导致的肝毒性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服用APAP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剂量,分清婴儿和儿童用量,避免重复使用APAP,且服用时不饮酒是避免APAP肝损害的重要措施[29]。药物性肝损伤重在预防,提高认识,并加强用药指导,如能正确使用,APAP仍是临床常用的、安全、有效且经济的解热镇痛药物[30]。

[1]FDA.Acetaminophen Prescription Combination Drug Products with more than 325 mg:FDA Statement-Recommendation to Discontinue Prescribing and Dispensing[EB/OL].[2014-01-14].http://www. fda. 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safetyalertsforhumanmedicalproducts/ucm381650.htm.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公众不必恐慌[EB/OL].[2014-01-26].http://www.sfda.gov.cn/WS01/CL0051/96401.html.

[3]Abdelmegeed MA,Jang S,Banerjee A,et al.Robust protein nitration contributes to acetaminophen-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acute liver injury[J].Free Radic Biol Med,2013,60:211-222.

[4]Bower WA,Johns M,Margolis HS,et al.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for acute liver failure[J].Am J Gastroenterol,2007,102(11):2459-2463.

[5]黄志刚,熊焕宏,黄晓春.25例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血药浓度测定与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3):250-251.

[6]苏海滨,王慧芬.关注药物性肝衰竭[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10):738-739,747.

[7]谢俊丽.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127-128.

[8]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335-1336.

[9]Mohar I,Stamper BD,Rademacher PM,et al.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damage in mice is associated with gender-specific adduction of peroxiredoxin-6[J].Redox Biol,2014,2:377-387.

[10]陈立峰.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2005,17(4):176-178.

[11]汪倩,徐瑞娟,杨劲.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剂量与药物干预靶点[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3):247-251.

[12]Henderson CJ,Wolf CR,Kitteringham N,et al.Increased resistance to acetaminophen hepatotoxicity in mice lacking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0,97(23):12741-12745.

[13]James LP,Mayeux PR,Hinson JA.Acetaminophen-induced hepatotoxicity[J].Drug Metab Dispos,2003,31(12):1499-1506.

[14]杜雨蒙,丁劲松.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及其解毒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3,11(2):112-115.

[1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5-186.

[16]曲明.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J].医药前沿,2012,2(8):56-57.

[17]Blieden M,Paramore LC,Shah D,et al.A perspective on the epidemiology of acetaminophen exposure and toxi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2014,7(3):341-348.

[18]FDA.Acetaminophen Prescription Products Limited to 325 mg Per Dosage Unit: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EB/OL].[2011-01-13].http://www.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 Information/Safety Alertsfor Human Medical Products/ucm 239955.htm.

[19]张军丽.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中毒的急救和预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5):583-584.

[20]Lopez AM,Hendrickson RG.Toxin-induced hepatic injury[J].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14,32(1):103-125.

[21]康明,郑璐.基层部队常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1):325-326.

[22]陈立峰.合理选用小儿退烧药[J].海峡药学,2011,23(4):176-178.

[23]胡仪吉,孙光茂.关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儿童发热时的应用问题的疑问和解答[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649.

[24]杜慧,黄薇.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致新生儿肝功能异常[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1):46-48.

[25]Duffull SB,Isbister GK.Predic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N-acetylcysteine in paracetamol poisoning from reported dose[J].Clin Toxicol(Phila),2013,51(8):772-776.

[26]刘志红,孙晓莉,南鹏娟.葡醛内酯对小鼠对乙酰氨基酚代谢及其所致肝损害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4):322-323.

[27]钱世洲,谢梅珍,叶红珊.血液灌流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2):149-150.

[28]Holubek WJ,Hoffman RS,Goldfarb DS,et al.Use of hemodialysis and hemoperfusion in poisoned patients[J].Kidney Int,2008,74(10):1327-1334.

[29]王宏伟,李彩霞.对乙酰氨基酚致34例不良反应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11):666-667.

[30]许景芝,金月娥,周丽,等.对乙酰氨基酚致急性肝功能衰竭7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4.

猜你喜欢

对乙酰氨基酚谷胱甘肽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对乙酰氨基酚你真的了解吗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哺乳动物GSTP1 基因研究进展
铁氰化钾比色法检测黄瓜中谷胱甘肽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扑热息痛过量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