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集校注》词汇注释辨正
2015-12-09乔立智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1.020
《白居易诗集校注》词汇注释辨正
乔立智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谢思炜先生《白居易诗集校注》,是目前为止注释白诗的相对完整的力著。但其间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今就“欲”、“蹇薄”、“澹滟”、“呀呀”、“ 意气”、“迁次”、“直欲”、“奔迫”、“好是”、“骨竦”、“堆髻”、“老大”、“烟霞侣”、“牵率”、“烂熳”等十五个词汇中的注释问题,采用词汇学、注释学的观点进行辨正。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注释;辨正
收稿日期:2014-08-17修回日期:2014-09-09网络出版时间:2015-01-0713:06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白居易诗歌俗语词研究”(YB2014086)。
作者简介:乔立智(1980—),男,云南大理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1-0100-05
Abstract:The book of Collation and Annotation of Baijuyi ′s Poetry Anthology is written by Mr. XIE Siwei. However,there are 15 problems including some like yu,danyan,yaya,yiqi,qianci,zhiyu,benpo,haoshi,gusong,duiji,laoda,yanxialv,qianshuai,lanman,and so on.
Keywords:BAI Juyi′s Poetry;annotation;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onAnnotationofBAIJuyi′sPoems
QIAO Lizhi
(School of Humanities,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650031,China)
白居易诗歌的系统注释,严格意义上始于朱金城先生的《白居易集笺校》,但该书的注释主要“以人名、地名为主,旁及僻见典故、制度、史实及有关考证,尤注重总结历来之学术研究成果”[1]2,并没有从语言的角度做出系统注释。因此,真正意义上白居易诗歌的全面注释应首推谢思炜先生的《白居易诗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作者在前言中指出:“为白居易诗提供一个完整全面的注释本,在学界早有酝酿。笺释本因体例所限,着重笺释写作背景与人事地理,与全面的注释工作尚有距离……与其他诗文注释的工作方法基本相同,本书的注释内容也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史实与社会生活;二、用典;三、语言”[2]7。由此可见该书性质之一斑。通观《校注》,作者对白居易诗歌的注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创见之多、其成果之丰富皆令人钦佩。然而,“尽管如此,这样一部含有近三千首诗、数万条校语和注释、涉及许多复杂问题、以百万字计的注本……难免仍会留有许多错漏和未解决的问题”[2]8。在研读《校注》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作者的某些注释仍有不尽周全之处[3]84。由于词汇研究与文本注释亦密不可分,而文学与思想的研究同样需要对文本有一个准确的注释[4]13,因此,本文采用训诂学、注释学的方法,就白居易诗歌注释上的15个问题进行辨正。
一、欲
卷一《读张籍古乐府》:“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谢思炜注(以下简称“谢注”):“欲,已。杜牧《书怀》:‘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2]12
按:谢注可商。此处“欲”当理解为“将”,表示将然,而非已然。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王右军帖:后期欲难冀。张曲江《岁初处分敕》:‘欲令所为之政教。’白香山诗:‘游人到欲齐。’”可证。又,“欲”的这种意义传世文献中不乏用例,如《后汉书·赵孝王良传》:“汝与伯升志操不同,今家欲危亡,而反共谋如是!”“欲危亡”即“将危亡”。又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欲来”即“将来”。
二、蹇薄
卷一《初授拾遗》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况予蹇薄者,宠至不自意。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谢注:“蹇薄:犹言蹇剥。《易·剥·卦》:‘剥,不利有攸往。’《蹇·彖》:‘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李瀚《蒙求》:‘赵壹坎坛,颜驷蹇剥。’白居易《草堂记》(《白氏文集》卷四三):‘一旦蹇剥,来佐江郡。’”[2]36
按:谢注可商。“蹇薄”与“蹇剥”意义有别,不能等同。“蹇薄”指资质驽钝、才能低下,往往用于自称,是一种比较谦虚的说法,如宋夏竦《蔡州到任谢上表》:“陛下出阁之初,最先于诸傅,毎惟际会,敢不矜修?其如资性庸驽,赋分蹇薄,虽圣君哀其拙直,而多士嫉其愚狂。”宋吕南公《上曾龙图书》:“知府学士閤下:某南城之东野寒人,少时自虑其智力蹇薄,不足以参农商工技下风,故妄意于文学。”白居易诗中的“蹇薄”正是此义。“蹇剥”则指时运或命运不济,与“蹇薄”所指明显不同。
三、澹滟
卷一《杂兴三首》(之二):“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谢注:“澹滟,同潋滟,水满貌。姚系《野居湖上看月》:‘泫露苍茫湿,沉波澹滟光。’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积翠浮澹滟,始疑负灵鳌。’”[2]46
按:谢注可商。澹,《说文·水部》:“澹,水摇貌。从水,詹声。”《广韵·阚韵》:“澹,水摇动貌。”《玉篇·水部》:“澹,水动貌。” 滟,《玉篇·水部》:“滟,潋滟也。”《广韵·艳韵》:“滟,潋滟,水波动貌。”因此,“澹滟”当释作“水波荡漾貌”,如白居易《开元寺东池早春》诗:“池水暖温暾,水清波澹滟。”又《泛渭赋》诗:“迟迟兮明月,波澹滟兮棹寅缘。”唐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其下多芡芰蒲蕖,腾波之鱼,韬涵太虚,澹滟里闾,诚游观之佳丽者也。”旧注:“澹滟,摇动也。”
四、呀呀
卷一《放鱼》:“无声但呀呀,以气相煦濡。”谢注:“‘呀呀,伸张貌。’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2]131
按:谢注可商。《说文新附·口部》:“呀,张口貌。从口,牙声。”《玉篇·口部》:“呀,唅呀,张口貌。”杜甫《呀鹘行》诗,仇兆鳌注:“呀,张口貌。”呀呀,亦当作“张口貌”。“无声但呀呀,以气相煦濡”一联,承上联“青青芹蕨下,迭卧双白鱼”,言被贾之鱼,尽管离水而无法呼吸,仍无声无息,唯以其嘴一张一翕而已。
五、意气
卷一《大水》:“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谢注:“意气,好胜逞强之气。《玉台新咏》卷一《白头吟》:‘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卢谌《与刘琨书》:‘昔聂政殉严遂之顾,荆轲慕燕丹之义,意气之间,靡躯不悔。’李峤《汾阴行》:‘豪雄意气今何在?壇场宫馆尽蒿蓬。’”[2]140
按:谢注可商。《说文·心部》:“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由此出发,凡志之所向(或意之所向)即“意气”,其具体意义可依语境而论;此处“意气”则当理解为“自信无虑”,唯此方可体现“佣舟子”为渔利而不顾危险之情景。另,谢注所列书证中的“意气”,与白居易此诗中的“意气”不同,应该根据具体语境作各自理解:“男儿重意气”之“意气”,当解作“志气”,即所谓“慷慨豪迈、勇往直前、重情重义”等精神,与今日常说的“男子汉气概”类似;至于“意气之间,靡躯不悔”及“豪雄意气今何在”之意气,亦均应解作“慷慨豪迈”。
六、迁次
卷二《赠友五首》之四:“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谢注:“迁次,迁职次序。《三国志·魏书·毛玠传》:‘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旧五代史·职官志》:‘近朝自谏议大夫拜给事中者,官虽序迁,位则降等,至是以其迁次不伦,故改正焉。’”[2]191
韦小宝两口吃了半只,说道:“双儿,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滋味真好。”四个字,不仅是形容粽子,更是屌丝逆袭泡上白富美的喜悦。
按:谢注不了然。迁,《说文·辵部》:“迁,登也。”“登”则变动、则更易,故“迁”可训作“徙”、可训作“移”,亦可训作“改”、训作“变”;概而言之,则举凡世间万物及人生命运之更替、转变皆可用“迁”表示,从而衍生出灵活多变的诸如“晋升”、“调动”、“迁居”、“贬谪”、“流逝”、“离散”、“转退”、“漂泊”等各种相关意义。次,《说文·欠部》:“次,不前不精也。”不前不精,则相对恒久,故“次”可训作诸如“序次”(如长幼之序)、“位次”(如本职之事)等义,为名词;亦可训作诸如“静止”、“驻扎”、“歇息”等义,为动词;概而言之,则世间相对恒久或静止之事,皆可用“次”表示,从而衍生出各类灵活多变的相关意义。当“迁次”连用时,“次”多为“名词”,整个词的内部是动宾结构。
因之,从字面上看,所谓“迁次”,即“徙易人事原本之所在”,其确切意义则可根据具体语境而定。白居易此诗中的“迁次”,当理解为“变动官职或职位”;“迁次不逡巡”,即变动官职或职位而毫不迟疑。
《全唐诗》所见“迁次”共6例(除白居易《赠友五首》而外),它们的具体意义无一不可用以上的训释思路来理解:
杜甫《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又《入宅三首》之一:“客居愧迁次,春酒渐多添。”两联诗中,“迁次”都应理解为“漂泊、流浪”,形容居无定所,四处漂泊。韩愈《赠徐州族侄》:“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此处“迁次”应理解为“变迁、流逝”,形容岁月变迁、星移斗转。罗隐《旅梦》:“旅梦思迁次,穷愁有叹嗟。”此处“迁次”应理解为“变迁、变更”,意谓命运悲凉,身于逆旅而转思变易通达。白居易《苦热喜凉》:“岁功成者去,天数极则变。潜知寒燠间,迁次如乘传。”又《感秋咏意》:“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着熟衣。”两联诗中,“迁次”皆当理解为“变更、变易”,形容时日流逝变更之迅速。
七、直欲
卷二《伤宅》:“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谢注:“直欲,真欲,竟欲。张谓《代北州老翁答》:‘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2]165
按:谢注可商。此处“直”为“但、特”之义,此义由来已久,清代小说家已发之,如《尔雅·释诂下》:“梏,直也。”郝懿行义疏:“直者,特然独立之貌,‘特’与‘直’亦音近义通;‘直’又语词,‘特’、‘独’、‘徒’一声之转,而其义亦通矣。”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直,犹特也,专也。《晏子·杂篇》:‘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直使楚,犹特使楚耳。《韩诗外传》曰:‘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言特使人追还去妇也。”又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三·留侯世家·直堕其履汜下》:“《史记·叔孙通传》:‘吾直戏耳。’《汉书》‘直’作‘特’。”亦可证。因之,诗中“直欲”应理解为“但欲、只欲”,表示为一己之私而刚愎自用、不顾他人劝阻。谢注解作“真欲、竟欲”,不甚了然。
另,“直欲”在唐诗中多连用,如皮日休《先辈垂文二同年》:“才非师赵壹,直欲效陈咸。”又《重送》:“不奈此时贫且病,乘桴直欲伴师游。”韩愈《郑羣赠簟》:“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赀。”以上三例中,“直欲”皆当理解为“但欲”或“只欲”。
八、奔迫
卷二《和分水岭》:“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谢注:“奔迫,奔流。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2]246
九、好是
卷二《有木诗八首》(之二):“好是映墙花,本非当轩树。”谢注:“好是,真是。”[2]251
按:谢注可商。此句“好是”,与下句“本非”对文,当释作“本是,注定是”;“好是映墙花,本非当轩树”,言其本来便是(注定是)映墙之花,而不是当轩之树。谢注将“好是”释作“真是”,似与诗意不符,亦不甚了然。白居易诗中“好是”多见,皆可作“本是、注定是”理解,如《吴中好风景》:“况当丰岁熟,好是欢游处。”言正是欢游之处。又《寄庾侍郎》:“怀哉庾顺之,好是今宵客。”言本是今宵客。又《禁中》:“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言本是修行处。又《凉夜有懐》:“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言本是相亲之夜。又《小院酒醒》:“好是幽眠处,松阴六尺床。”言本是幽眠之处。又《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幸陪散秩闲居日,好是登山临水时。”言陪散秩闲居之日,正是登山临水之时。又《不出》:“好是老身销日处,谁能骑马傍人家。”言本是老身销日之处。又《题报恩寺》:“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言本是清凉地。
十、骨竦
卷四《八骏图》:“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谢注:“‘骨竦’,又作‘骨耸’,精爽貌。杜甫《魏将军歌》:‘魏侯骨耸精爽紧,华岳峰尖见秋隼。’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张祜《寄王尊师》:‘天台南洞一灵仙,骨耸冰棱貌莹然。’”[2]375
按:谢注不甚了然。“骨竦”即“骨高、骨壮”,形容骏马骨骼精壮。此词亦可喻指人体貌清俊、精神焕发,谢注所列书证中的“骨竦(耸)”,皆为此义。他例不赘。
十一、堆髻
卷四《时世妆》:“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谢注:“堆髻,同椎髻。《汉书·西南夷传》:‘此皆椎结。’颜注:‘结读曰髻,为髻如椎之形也。’”[2]405
按:谢注可商。“堆”、“椎”并无通用例,此处“堆髻”实为“椎髻”之误,不必强作校改。详见本章第一节第9条。
十二、老大
卷五《效陶潜诗十六首》之十二:“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谢注:“老大,长大、成人。《相和歌辞·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513
按:谢注可商。此处“老大”是形容词,形容年纪大,但不一定专指今天所谓的老人,年岁超过某一限度也可用“老大”;“老”和“大”都指年岁高或年龄超过某一限度,两者是并列关系。此词在白居易诗中较多见,如《琵琶引》:“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又《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十一:“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又《昭国闲居》:“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又《感逝寄远》:“相思俱老大,浮世如流水。”又《酬皇甫庶子见寄》:“春坊潇洒优闲地,秋鬓苍浪老大时。”又《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大抵着绯宜老大,莫嫌秋鬓数茎霜。”另,“老大”亦可重叠作“老老大大”,进一步表示强调,翟灏《通俗编》卷十一“老老大大”条云:“《传灯录》:赵州到茱萸山,山僧曰:‘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州曰:‘向甚处住?’僧曰:‘老老大大,住处也不知。’又庞居士问女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话语!’《五灯会元》:有朋讲师谒开元,开元曰:‘老老大大,何必如是?’又晓愚问五祖戒‘不落唇吻’一句,戒曰:‘老老大大,话头也不照顾。’…”又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颖叔老老大大不能以前辈自居,尚何求哉!”
十三、烟霞侣
卷五《祇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三韵》:“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谢注:“烟霞侣,指隐居之侣。”[2]461
按:谢注可商。“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如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又唐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太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魏特进、房仆射、杜相州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又元乔吉《绿幺遍·自述》:“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烟霞侣”指与山水结成伴侣,喻性好山水,多暗含与世无争、意愿隐居之义,如白居易《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诗:“愿为愚谷烟霞侣,思结空门香火缘。”唐丘丹《奉酬韦苏州使君》诗:“久作烟霞侣,蹔将簪组亲。”唐徐夤《龙蛰》诗之二:“中林且作烟霞侣,尘满关河未可行。”
十四、牵率
卷六《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谢注:“牵率,为人勉强。《后汉书·孔融传》:‘取媚奸臣,为所牵率。’《三国志·蜀书·张翼传》:‘自翼建异论,(姜)维心与翼不善,翼亦不得已而往。’”[2]572
按:谢注不了然。牵,《说文·牛部》:“牵,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玄声。”所谓“引前”,即“非自愿而向前”,引申而指“行为或事件非主动发生而为外力所勉强”。率,《说文·率部》:“率,捕鸟毕也。象丝罔,上下其竿柄也。”引申而为“用网捕鸟兽或罗致人才”,如汉张衡 《东京赋》:“悉率百禽,鸠诸灵囿 。”《孔丛子·居卫》:“子思居卫,言苟变于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进一步,则“率”可训作“率领”、“遵循”、“顺从”等义,概而言之,即“行为或事件非主观所为”。
因之,“牵率”当理解为“所作所为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牵”与“率”都是动词,二者是同义复合的并列关系。
十五、烂熳
卷七《春寝》:“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 谢注:“‘烂熳,同烂漫,蔓延不止。’司马相如《子虚赋》:‘所以娱耳目而乐心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江淹《去故乡赋》:‘情婵娟而未至,愁烂漫而方滋。’”[2]607
按:谢注可商。“烂熳”本义为“光彩四射”,由此引申出“放浪”、“不拘形迹”、“豪放”等义,此处“烂熳”意谓“酣睡的样子”,是在“放浪”、“不拘形迹”、“豪放”等义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5]881。历代诗文中“烂熳”作“酣睡的样子”之义的用例颇多,如杜甫 《彭衙行》诗:“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餐。”明高启《早发土桥》诗:“仆夫昨行苦,烂熳睡正熟。”清方文《天界寺书怀》诗:“烂熳睡终夜,顿觉清心魂。”又,白居易诗中多见“烂熳”一词,皆无“蔓延不止”义,如《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喜山石榴花开》“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妬”《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忆旧游》:“六七年前狂烂熳,三千里外思徘徊。”《晩起》:“烂熳朝眠后,频伸晩起时。”《睡后茶兴忆杨同州》:“今朝餐又饱,烂熳移时睡。”
另,注者引江淹《去故乡赋》及司马相如《子虚赋》两例作为论证,亦可商榷;司马相如《子虚赋》“所以娱耳目而乐心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一句中,“靡曼”、“丽靡”当为名词,“烂漫”、“美色”对文,亦当为名词,将“烂漫”释作“蔓延不止”,不合文义;江淹《去故乡赋》“情婵娟而未至,愁烂漫而方滋”一句,乃言己身钟情婵娟而不得、避忌不拘形迹之态而益滋,“烂漫”亦名词,为“放浪形骸”之义[6]209。
[参考文献]
[1](唐)白居易,朱金城笺注.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8-607.
[3]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刍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83-87.
[4]乔立智.唐诗词汇研究方法考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2):13.
[5]罗竹凤.汉语大词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881.
[6]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