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下商洛中心城市发展的探讨

2015-12-09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商洛城镇化中心

周 剑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新型城镇化下商洛中心城市发展的探讨

周 剑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从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解析入手,结合商洛中心城区的发展实际,对商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的意义等方面,提出了商洛中心城区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新型城镇化;中心城市;商洛市

城镇化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头戏。那么城镇化发展的历程是什么?城市化、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新型城镇化如何确立新型城镇化的地域特色?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般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镇化”一词出现要晚于“城市化”,这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城市化发展探索道路中的特有历程,前者是对后者的引领和主线,后者都是对前者的补充与完善,同时它们都是推动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以新型城镇化来破解“三农”发展中的难题。因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53%的农业人口若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必将无法实现,这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而是“人的城镇化”,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大,还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实现由乡到镇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发展的大方向。

1 商洛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考

2012年商洛市城镇化率为42.9%,且年均增速较快。根据《中国城镇化速度和趋势分析——基于面版数据的跨国比较研究(中规院)》[2]分析,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呈现S型曲线变化。未来中国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可以提高0.121%~0.137%。如果中国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够维持20年左右时间(人均GDP年均增长7%),至2030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44375美元,城镇化水平可达到68%~70%左右[2]。《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率可达到70%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其《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2010)》报告中认为,中国城镇化的峰值估计在80%左右。鉴于以上分析,商洛年经济增长保持7%前提下,2020年预计城镇化率为45.5%~46.5%,2030年商洛城镇化率50%~51%,本世纪中叶商洛的城镇化率可达60%以上。按照社科院研究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此时,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城市硬件方面,需要对城市交通、环境、社会等方面统筹安排,还得考量商洛山地城市总体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及国土品质打造等一系列与平原城市的差异,突出地域特点,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如中医“切脉”,要找出病因,根治病源,固本强基。在商洛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商洛市适时聘请专家把脉,寻求商洛发展的短板,提出了“一体两翼”和秦岭核心区发展格局[3],这就是“根”,是“本”,是破解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也是遏治“城市病”蔓延的根本方法。

2 商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至今6年时间,商洛的城镇化率增长了11%,城市建设变化巨大。但作为秦岭腹地的商洛,充分考量区位的优劣势,努力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没有雷同于平原城市的“土地城镇化”而出现扩城及“半截子城镇化”现象。这就是机遇,是基础。但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商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城市风貌的趋同性。作为南北文化交融之地,南北气候融合之处,商洛的城市建设应凸显出自己的特色。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我们未充分思考和研究,挖掘商洛区位优势的本真,从而没能体现商洛地域特点的城市风貌。即没有秦的雄浑,楚的秀美,也没有长江的委婉和黄河的雄伟。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五要素:道路、轮廓、标志、内部景观及节点,我们注重了节点发展,而未通盘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对接,导致城市整体风貌缺失。

遍观各地城市发展,都在努力打造地方文化,挖掘地方特色。作为山区副中心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是目标,新型城镇建设亦应循此发展,将城镇建设与当地山水景致有机结合,与地域文化特色自然链接,提高土地利用的空间效率,打造宜居城市。有幸到商南白浪镇考察,作为商洛乃至陕西的东南门户,秦、豫、鄂三省结合部,因有“三省石”友谊碑而声名远扬,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故人誉白浪街为“小香港”。现在的白浪镇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景象,且不是方圆百公里,仅对比于河南的荆紫关镇与湖北郧县的杨淇镇,我们就明显在文化特色、产业布局、建筑风格上稍逊一筹,显示了经济发展的不足和对于文化特色、地域特点的重视程度的差距。

2)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新一轮新型城镇化正从“扩空间”向“提功能”转变。产业的发展和人居功能的完善对城市发展带来内生动力。应该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为新型城镇化构筑产业支撑。作为秦岭腹地的商洛,优劣势并存,土地空间利用限制性大,这也是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的原因所在。如何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自然资源,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现如今,逆城市化、关天经济区发展等等政策机遇,使我们有了融入大西安,服务大西安的机会。做大做强养生养老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教育文化产业等等服务产业,聚集财力,打造精品,辐射带动,共同发展。

3)“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支撑点不够。秦岭的美自然纯朴,商洛的美也传承了其优良传统,“秦岭最美是商洛”也日益传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古朴、自然、闲适之美更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地方。如何将这种美放大、加厚、绘浓,这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奋斗目标。基础配套服务不到位,特色景点少,旅游体系不够健全等等劣势,这是用我们的区位交通优势所无法弥补的。个人认为,商洛作为慢生活城市打造,其亮点更容易显现。“绿道”——商洛作为西北提出并规划准备较早的市区,考虑其实施和发展的前瞻性不够,机遇意识还不强。

4)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在商洛副中心城市和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中,考虑应用功能多,考虑生态保护少。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斩断南秦岭、本世纪初建环城北路开山等。在小区详规中,对于微气候环境考虑太少,空间管制、通风廊道及建筑形态等未考虑与周边环境的温度场及风场的对接流通,这样形成的封闭空间较多,对于今后商洛主城区、城镇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3 “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的意义

1)完善“带状”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商洛市商州中心城区属带状城市发展格局,而带状城市空间布局难以拉开,交通问题无法解决,更重要的是带状城市基础设施布局难以均衡,这将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缺失幸福和归属感。商洛市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思路,将工业园区、物流集散、技术信息服务、科教文化支撑等综合服务功能统筹布局,形成互为依托的功能单元,为“带状”解决城市的集约紧凑程度和辐射功能作用,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带动山区腹地从相对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促进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和贫困地区面貌改善,以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引领山区整体发展提供了保障。

2)打造关天经济次核心城市,秦岭腹地中心城市的政策支持。由于秦岭山区生态类型多样,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集中区和水源涵养区,但在地质地貌、生物群体、气候以及人文因素共同驱动作用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这样的区位条件制约着商洛的经济发展。但近期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规划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持续发力、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过程水源地建设保护、《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均为商洛在生态保护建设、重大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空间布局上支持中心城市与重点镇聚集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等。

3)附合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向。商洛市“一体两翼”规划,以“一体”为目标,以“两翼”为主体,均衡布置副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优美小镇,使城、镇分别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载体,结合地方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商洛山区的城镇化发展。

4)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助推力。随着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开工并建成,与沪陕、包茂、福银三条高速公路(商洛段)的支撑,商洛市已经融入西安一小时快速经济圈,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的城镇发展迅速加快,村镇道路体系建设和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城镇供水、燃气、公交、道路、管网不断完善,全市六县一区均创建成省级卫生城市,柞水县成功创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

以上基础条件的完善,使商州到洛南行驶时间缩短到了25 min,到丹凤时间40 min,很好的形成“一体两翼”格局,使山区产业规模小、集聚能力差,在区域产业链上往往处于劣势,难以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的问题,通过原三县区产业互补,促进中心城市发展而化解。

4 几点建议

1)规划先行原则。加快《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同时建议尽快编制《中心城市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社会保障体系专项规划》,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社会建设的合理性和完善性。设立长设临时议事机构,统筹规划落实。

2)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一是加强城镇意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阵地,大力普及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二是强化综合管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居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居民行为准则来规范居民的行为。

3)策划包装精品产业项目,注重产业聚集,以产业发展推动中心城市城镇化发展。加强矿业深度开发,同时,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明确和强化中心城市禁止建设区范围。针对“一体两翼”中心城市串珠式发展特点,结合绿道建设,以环境设计、休闲项目设计的手法筹划和建设商州延伸至丹凤的生态保护“长廊”,形成“郊野公园”。因郊野公园具有绿化隔离的作用,有助于阻止城市“摊大饼式”无限扩张现象;同时也能改善中心城市系统的生态环境,形成中心城市“绿肺”,带动中心城市及优美小镇建设。

[1]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ryldhdy 2012-11/17/content-2268826.htm.

[2]陈明.我国城镇化速度和趋势分析——基于面版数据的跨国比较研究.城市规划,2013,5(37):4-5.

[3]商洛市委、市政府.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R].2014-07-02.

[责任编辑 贺小林]

2015-03-21

周 剑(1993—),男,陕西商洛人,延安大学创新学院学生。

TU984.1

A

1004-602X(2015)02-0092-03

猜你喜欢

商洛城镇化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商洛水源地生态经济区划分析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