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
2015-12-09彭丽茹王璐
彭丽茹,王璐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
彭丽茹,王璐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调查和研究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满足其多种需要,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办学质量,对于如何办好开放大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因、学习与评价、学习习惯、网络学习、归属感和社会影响力等五个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发展思路。
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需求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围绕如何建设开放大学正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趋势。所谓“开放大学”,是秉承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继续教育资源而建立的新型大学。此处的开放性,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可能自由地选择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进度及考核方式等。[1]2013年6月19日,国家开放大学(广州)(以下简称为“广州分部”)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具有52年办学历史的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在战略转型期,满足学习者的自主、自由、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办学质量,将对我们如何办好开放大学,顺利过渡转型期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说,影响学习者学习需求及其行为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个性心理倾向、受教育程度等)和外在因素(包括家庭及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地位、学费、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以及专业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水平和学习任务难度等)。[2]因此,有关学习者及其学习需求的研究需要从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影响因素的分析入手,通过上述因素的统计数据分析来为课程建设、学习工具开发、教学质量、支持服务管理、生源开拓、学业完成率等提供参考依据和现实指导。
二、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州电大2014年秋季学期入学新生,涉及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脱产和业余两种学习形式,专业种类包括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动画、广告设计、学前教育等20多个专业。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在现有文献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基础上设计出问卷初稿,然后在学生访谈后对问卷进行修改,最后请专业教师和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从而形成问卷终稿。本次问卷的调查时间为2014年9月-12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2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52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9.9%,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研究要求。
(二)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学习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二是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婚姻状况、职业、职称等11个题项,通过了解学习者的上述信息,有助于分析其影响学习的客观因素和不同背景下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学习需求调查则包括学习动因、学习与评价、学习习惯、网络学习、归属感和社会影响力等五个维度。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学习者的个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72.5%以上是专科学历层次,男生占36.5%,女生占63.5%。年龄区间在16-30岁之间的占了95%,31-50岁之间的则相对较少,可见学习者的年龄趋势倾向年轻化,且选择在职与脱产的学习形式分占45.7%和54.3%。显然,上述年龄段的学习者群体是目前成人学历教育的主要需求者,其中未婚者占有92.2%,其经济负担和家庭压力较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身学历和进行职业技能储备。
2.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统计结果
(1)学习动因。学习动因是促使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因素,直接推动着学习者实现和取得学习成果。在进入开放大学学习的原因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了多重选择,从数据上来看,51.4%的学生选择“学习新知识,提高个人技能”,31.9%选择“为了获得更高学历”,23.7%选择“职业发展需要,为岗位晋升或工作转换做准备”。同时,所选专业与现在(或将来规划)从事工作的联系程度较密切的占20.7%,有一定联系的占57.9%,完全一致的只占7.8%。由此可见,学生参加学习源于社会需求的职业驱动,动因并不单一,可概括为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及职业技能的提升。
(2)学习与评价。该维度的调查包括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倾向的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方式。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倾向于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占了54.9%,只以面授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学生有38%,可见学生对传统课堂面授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学生倾向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和参观访问,分别占有56.2%、27.3%、24.1%和12.2%。这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经验性,期望学习的实用性,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贴合工作实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容易地掌握知识点。而其余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兼而有之。最后是学业评价方式的选择,49.5%的学生认同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和实践考核三种方式的综合使用,反映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过程,希望根据学科特点,灵活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以保证学习质量。
(3)学习习惯。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存在惯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更顺利有效地实现学生自学过程管理。该维度的调查包括学习时间长度、学习时间点、学习媒介、学习交流工具和单元学习时长。从调查结果来看,35.4%的学生每天1-2小时用于学习,且没有既定的学习时间点,59.7%的学生认为,只要情况允许,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即可。这一题项的选择结果,亦可从学习交流工具的选项中得到体现。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同时使用微信(57.9%)、QQ(50.9%)等即时交流工具进行学习。在常用学习媒介的选择上,电脑、手机和纸质媒介分别占63.3%、46.5%和41.3%。由于文字教材、印刷材料等传统学习媒介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所以仍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选学习材料。但随着教学资源多样化特别是网络学习方便快捷优势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特别是业余学习者更倾向于选择电脑和手机等打破时空限制的学习媒介。最后是单元学习时长,45.7%和31%的学生认为30分钟和40分钟比较合适,可见教师要把握好单元学习的知识点容量,避免学习者因学习时间的限制而出现学习不连贯的问题。
(4)网络学习。网络授课使教师实现远距离实时或非实时教学,是一种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该维度的相关题项调查,将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源的建设。参加网络学习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灵活(52.6%),学习资源丰富(38.4%),方便与老师和同学交互(18.4%)以及考试方式灵活(9.8%)等;希望获取的网络学习资源类型,位列前三位的有题库、视频资源和虚拟网上实验;在喜欢的网络学习交流方式上,微博微信占了39.6%,其次是语音或文字对话工具(32.7%)和教学论坛(27%)。希望学校提供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是无偿校园WIFI网络,占了80.9%,以及网络学习机房(电脑房),占23.1%。对于网络视频课程的预期,学生认为语言生动(44.4%)、知识容量适中(37.5%)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播放流畅、画面质量等因素对学习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5)归属感和社会影响力。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让其更快地融入学校,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更有利于学校保有和拓展生源,提高社会影响力。因此该维度的三个题项均通过多选的形式,获取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对学校的印象以及了解学校信息的渠道等信息。其中,49.5%的学生希望能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性、专业性学习,其次是增加面授学习辅导和改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分别占44.7%和40.9%;对学校印象最深的是图书馆、实训实验基地、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较丰富(57%),其次是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师资力量(51.8%);约有一半的学生表示通过亲朋好友的推荐而选择广州分部,其次则是通过网络和宣传单而了解学校。
三、对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建议
选择进入开放大学学习的学习者因个体差异而存在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并挖掘其深层次的需要,学校才能做好相应的支持服务,让学习者学到知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理解学习者多层次学习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且同一时期存在的几种需要中,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虽然该理论并未特别提出教育与心理需求的关联,但各种形式的教育却是人们满足与提升心理需求的主要媒介,接受教育是满足个人心理需求的重要渠道。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学习者对于选择开放大学学习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还包括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及职业技能的提升,这体现了学习者更关注学习过程所带来的高层次需求和乐趣,满足的是个人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因此,处于开放大学转型期的电大教育,既要考虑社会用人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又要满足学习者多层次需要,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现在或将来的实际工作需要,继续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原则。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落实过程性考核评价办法
开放大学强调学习者自由自主的学习状态,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并没有做好自主学习的准备和具备这方面的素质,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时缺少对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能力,对课堂面授依赖性强。[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倾向于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结合,虽然并非要强调全网络教学的必要性,但应促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偏好,思考如何在正常面授教学的同时通过网络教学辅助学生收集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教学方法上,可根据不同学习形式的学习者来确定。脱产学习者可能倾向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而业余学习者可能倾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则要求教师要做好课前设计,控制讨论节奏和引导讨论方向。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内容和要求而进行科学的选择。最后,在学业考评方面,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全程指导,客观、全面地评价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业水平。
(三)把握课程容量,强化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做好学习者自学过程管理
课程资源建设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尽量解决工学矛盾、学习时间受限问题的前提下,课程设计要考虑学习者学习时长和零散学习的特点,把握好单元知识点容量,积极探索微课程的建设和应用。特别是在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趋势下,结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目前由于带宽和学习条件的限制,一般网络课程的交流仅限于线上答疑、线下留言等简单互动环节,像在线语音交流或实时视频沟通等高级互动形式几乎没有,这将是今后学校网络资源的重点投入和开发方向。同时,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提高学习者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等相关技能。学校在配备责任教师完成学习指导、讨论答疑等教学计划内的指导工作外,还要配备辅导教师对学习者进行检索资源、网上交流技巧和课程平台使用等技能培训,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
(四)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学习支持服务
正规办学是学习者选择学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而教师的素质则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学校的期望和学习的持续性。学习者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学习辅导与交流等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做好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绩效考评,组建质量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学生对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性、专业性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专业学习能更贴近工作实际。因此,学校还应当与实习企业或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能力。最后,加强网上图书馆建设,完备题库和视频资源库,并进一步推进全网络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1]方再新.国内外开放大学办学模式的学习借鉴[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20.
[2]姚远峰,潘沛沛.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成人学习动机策略初探[J].成人教育,2011,(12):14.
[3]薛亮.新时期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2,(1):18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earners'Learning Needs of Open University
PENG Li-ru,WANG Lu
(Gu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91,Guangdong)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learners'learning needs and meeting their various demands will be conducive to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A questionnaire has been made to investigat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ake an assessment of their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learning habits,network-based learning and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as well as their social influence.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some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and development ideas have been put forward.
Open University,learner,learning needs
G724.82
A
2095-6266(2015)02-011-04
2015-3-13.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探索转型中的教育教学创新”(2014JG084)。
彭丽茹(1984-),女,广东广州人,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王璐(1972-),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国际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