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若干问题解析
2015-12-09罗骥
罗骥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昆明650223)
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若干问题解析
罗骥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昆明650223)
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的教学工作重点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从双模式办学、衔接与一体化、衔接的主体内涵、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利于指导中高衔接项目的深入推进和质量提升。
中高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核心问题
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以下简称“中高衔接项目”)的核心是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在云南率先试点搭建地方职业教育立交桥,创新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当前,云南开放大学的教学工作有三大主题:第一是高职教育强基础;第二是中高衔接保质量;第三是开放本科上水平。随着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的完成和示范成果的深化,第一大主题的高职教育正在稳步发展,一方面硬件条件正在按高标准水平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内涵建设在质量工程项目上有明显提升,近三年来质量工程项目年均突破10项,目前高职教育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累计已经达到54项,高职教育的品牌建设将随着学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验收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入。第三大主题的开放教育本科,在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借鉴中高衔接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秋季实现了四个本科专业的高本衔接或专升本的实质性突破,累计招生已经达到550余人。因此,在当前教学工作三大主题中,时间最紧迫、问题最集中、关注最密切的就是第二大主题——中高衔接保质量。中高衔接项目在近三年的探索中,招生人数突破5万,已取得初期的先行探索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但围绕中高衔接项目在教学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学校制定的《关于深入推进“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工作的意见》,笔者提出以下见解,以推进项目的深入实施和研讨。
一、中高衔接项目总体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机衔接,搭建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增强职业教育、开放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开展中高职开放式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本着“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原则,对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在连续的修业年限内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教学各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减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机械升级,改善目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的局面,突出教学的职业性、连贯性和人才成长的可持续性,提高教育效率,从而改变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各层次教育条块分割明显、课程标准缺失和学生出路窄的局面,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整体吸引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中高衔接项目核心问题的解读
(一)中高衔接项目与学校双模式特色办学的关系
2014年云南开放大学提出了双模式特色办学:一个是全日制高职教育;一个是远程开放教育。双模式中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设计和组织方式上不同,但是两者职业教育的本质是相同的,两类教育之间需要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所以双模式的基本构架是两类教育之间的共通、共享和共同发展。而中高衔接项目把两类教育融合为一体,在全日制中职教育中融入开放教育方式的高职教育,这是双模式特色办学中的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中高衔接项目作为一个改革和试点项目,具有很高的探索、研究、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衔接”和“一体化”
“衔接”是两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主要应用于分段式教育,比如五年制高职,它是分段为三年的中职和两年的高职;专升本分段为三年的大专与两年的本科,主要是在分段教育之间进行衔接。而“一体化”和“衔接”的意义不一样,“一体化”意味着两段教育或者说是两类教育的融合,是将两类教育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样理解的话,最初将此项目叫做“一体化”,更符合中高衔接项目“试点”的本质,后来按照教育部分段式教育专家的要求,更名为“衔接”项目,但实质仍然是学校总结出来的“六个一体化”和“三个统一”。教育部在2013年推出了中高职分段式直通项目,就叫中高衔接项目,但是2014年教育部已经提升为用“一体化”的表征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个“一体化”就是要构建一个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再到高职本科,再到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开放大学在2012年提出的这个试点项目,按照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所说的,是“先知先觉”。因此,这个项目更具有挑战性,更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可以这样理解:项目的实施,衔接只是形式,而一体化才是实质,要通过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来实现一体化;衔接只是前提,而一体化才是目标,衔接是为了实现一体化。
(三)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差异和衔接的主要任务
按照培养目标,中职教育主要是以岗位、技能为主的教育,通俗的说就是培养技工;而高职教育是以岗位技能加上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主的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通俗的说就是培养技师或高级技工。两类教育培养目标不同,就决定了衔接中要实现两大层面的衔接:宏观上要把两类教育培养目标所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这是第一个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微观上要通过主干课程或者核心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的衔接来实现一体化,这是第二个衔接——知识体系的衔接。在两大层面衔接的基础上,才能够创新中高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当前中高衔接的主要任务就具体体现在“六个一体化”、“三个统一”和“五项制度”上。
(四)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主要内涵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同时推进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的总体要求,遵循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基本原则,结合云南开放大学办学特点,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混合型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六个一体化”、“三个统一”和“五项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机制,即:
“混合型教学模式”:这是在原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基础上总结并且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优化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支持和服务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个模式与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和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是一致的,从2011年开始,美国的《地平线报告》连续三年把混合式学习列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主流方式。从2013年起,翻转课堂就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甚至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潮流。翻转课堂刚提出来的时候是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而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网络教室、云课堂等,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所以混合型教学模式需要在中高衔接项目中进行“二次创新”,要求我们要真正实现混合式的学习,要真正把翻转课堂这样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项目教学当中。
“六个一体化”:即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中的中高职内容一体化设计制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中高职内容一体化设计建设、课程教学中的中高职内容一体化设计实施、实践教学按“网络虚拟实训+校内实体实训+校外拓展实训+学习包个体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构建。
“三个统一”:这是指统一教学教务规范,统一编制和发布专业和课程教学标准、教学与教学支持服务要求,统一质量保障体系。
“五项制度”:这是项目实施的制度保证,即联合教研室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助学导师制、定点联系制。
(五)“3+X”学制
“中高衔接项目”实行的是“3+X”学制,其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在2013年的教学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了中高衔接项目的学制是“3+X”,其中“3”可以分别理解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基本学制(都是三年),“X”是项目衔接的接口(课程),通过这个接口将中职和高职两段教育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第二,结合中职和高职实行的学分制改革,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中所明确了最短学制可以从三年最短缩短为两年,所以中职和高职按照学分制改革的思路,学制分别最短为两年,加起来就是四年。
第三,中高衔接项目是开放式衔接的项目,借助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设计,以及教学组织上必要的适当安排,需要四年来完成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和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所以中高衔接项目的学制是一个范围,最短不能少于4年,最长不能超过8年,因此“3+X”大于等于4,小于等于8。在实际的教学组织和操作过程当中,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可以结合中职教育在全日制学习阶段来完成,素质课、实训课等可以在其他的时间安排完成。
(六)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中高衔接项目”的课程资源建设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由总部负责、二级学院参与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第二大类是二级学院负责、总部参与建设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总部负责建设的课程资源包括以下四种:第一种是针对核心课程的一体化的教材,2013年已建成两门,2014年每个专业都有了新的突破,部分专业四门专业核心课程一体化教材都将在2015年内编写完成并出版使用;第二种是针对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目前各专业六门统测课程中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第三种是针对核心课程的视频公开课,现在每个专业已经选择了一门核心课程进行公开课建设,按照学校的建设计划,今年将完成每个专业六门统测课程中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公开课建设。第四种是针对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虚拟实训课件,现在根据专业办学的需要正在合作或独立进行研制和开发。同时,总部还将每个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教学要求放到了网上。
当前,在推进课程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平台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各级教师上传资源非常困难,这就影响了教学一线的老师对资源的使用;二是资源建设质量的问题,有的专业四门核心课程的资源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甚至个别课程还没有资源。这两个问题是基层教学一线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资源建设:第一,依托专业联合教研室,大家共同研究课程资源的运用和完善;第二,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加强对教师应用课程资源的培训;第三,基层一线的教学老师能够按照翻转课堂的要求,首先进行在线备课,然后再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七)质量保障
为了保证“中高衔接项目”的质量,云南开放大学正在建立“六个一体化”、“三个统一”和“五项制度”的质量保障机制,将尽快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并形成相应的教学工作规范或标准。质量的控制顺序是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实施过程也列入教学督导之中。最先开展的工作已经把每学期期末考试统考课程中及格率低于50%的课程作为重点进行剖析,特别是及格率低于30%的课程必须做出系统的分析和改进。中高衔接项目的质量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上,这方面的实证材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如果没有,要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如组织学生参加高职的各类技能大赛及其成绩、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项目的评价、中职的学生与参加中高衔接项目的学生之间的比较分析、中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实践中的差异和提升等等。当前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就是专业和课程的实践教学及其过程控制。
三、结语
通过对中高衔接项目总体目标及几个核心问题的解读,可以总结项目的名称为:“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之所以是开放式,就意味着必须要借助远程教育的理念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开放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衔接并融合;之所以是改革项目,就意味着必须要深入探索、研究和创新;项目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就意味着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形成相对固定的、有特色的、实用的范式,这个模式必须是相对稳定、先进、有示范作用和独有的。
总之,通过以上对项目核心问题的分析解读,有助于推进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从而指导实践探索,以创新模式培养出有质量的职业人才。
[1]陈鲁雁,徐彬主编.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实践与创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徐彬主编.开放办学,服务终身——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论文选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3]罗骥.把握质量标准是开放大学双模式特色发展的根本[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1):5-8.
Analysis of Some Issues in Reform Project of Open-type Talent Training M odel of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ticulation
LUOJi
(Yunnan Open University,Kunming 650223,Yunnan)
The main teaching task f open-type training model reform project of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ticulation focuses o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and in terms of dual mode school running,articulation integration,main content,training model and teaching model,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an analysis has been made to facilita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ticulation program.
secondar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ticul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l,core issue
G724.82
A
2095-6266(2015)02-001-04
2015-3-22.
罗骥(1963-),男,重庆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开放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