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芽叶菜栽培技术探讨
2015-12-09瞿萍
瞿萍
(安徽省舒城县马河口木竹检查站,安徽舒城 231338)
香椿为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树干自然生长通直高大,偶数羽状复叶,少奇数,小叶6~10对,叶痕大且明显,叶长30~80 cm,小叶长椭圆状披针形,幼叶紫红色,成年叶绿色,叶柄红绿色,有特殊香味。香椿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用材树种,其根、皮、叶可以入药,香椿的嫩芽(幼叶)是传统的优良木本蔬菜,成年叶片可以加工香椿酱。香椿树作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因其适应性较强、用途多、收益早、收入高,很受农民朋友欢迎。安徽省是香椿的传统栽培区,从淮北到江南,到处都有香椿栽培,特别是“太和香椿”,已成为安徽省的地方名特优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膳食结构发生积极合理变化、追求营养健康素食,营养价值高、无污染的香椿芽叶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香椿露地矮化密植栽培和冬季大棚保护栽培在各地普及推广,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香椿芽叶菜的营养价值
香椿芽叶菜作为木本蔬菜,以营养丰富、质脆、多汁、味甜、清香可口,历来被视为“春蔬上品”。据测定:椿芽含蛋白质6%、脂肪10%、碳水化合物7%,以及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与矿物质。香椿芽叶可以凉拌、炒炸、腌渍食用,还可以作为佐料,加工成多种食品与调料。
2 香椿播种育苗
育苗圃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旱地或地下水位较低的梯田(前茬种水稻地块不宜),以沙壤土或壤土为最好。冬季深耕、开春后烧土粪包并精细平整,在播种前施足基肥,同时杀灭地下害虫。施肥、撒药后浅翻一遍,将肥料、农药混入土壤中,然后耙平做好苗床即可播种。选用北方种源(南方种源育苗,苗梢木质化程度低、容易冻梢枯死)、采自壮年母树的种子。用种量37.5~60.0 kg/hm2。3月上旬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 min消毒,清水洗净,再用35~40℃温水浸种24 h。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装入麻袋沥水,置于20~25℃环境下催芽,每天用25℃温水淋洗种子一次,经常翻动种子,使其受热均匀,增加通气,待有30%种子破白时即可播种。为便于管理,采用宽幅条播,幅宽15~20 cm,行距30~40 cm,沟深3 cm,播种后覆土1 cm左右。幼苗初期管理以除草为主,结合进行浇水、松土和间苗,7—8月苗木进入速生期,应多追施氮肥,秋后适当加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防止冻害发生。
3 香椿芽叶菜栽培技术
3.1 传统栽培方式
早在2 000年前,香椿便作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予以栽培经营,以生产椿芽为主要目的。目前,主要是以农户自食栽培为主,栽培方式多是农村四旁及田地边缘零星栽培,不作精细管理,栽培技术简单粗放,多为菜用兼材用栽培。树体高大,采收不便,需要登高或借助高枝剪类工具采收,生产的椿芽叶菜产量极低。
3.2 露地矮化密植栽培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对优质蔬菜的需要逐年增加,对无污染的香椿芽叶菜需求量更大。随着需求的扩大,香椿的栽培面积迅速增加,栽培方式科学化、多样化。最简便、易行的是露地矮化密植栽培方式,舒城县高峰、阙店、柏林等地林农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方式成片栽培,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做法是:将当年生香椿苗按6 000~9 000株/hm2密度栽植,第2年椿芽采收后,利用甘油赤霉素处理,开成矮化多侧枝树形,采用头木作业,促进苗木多发芽头。加强对幼树抚育及水肥管理,促进根部萌发,培养骨干枝条,分期、合理采芽,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芽量。这种栽培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抛荒田、空闲田、边角地,适合千家万户栽培生产。露地矮化密植栽培香椿第3年可产椿芽叶菜3 000 kg/hm2左右,产值在6.0万~15.0万元/hm2,纯收入在4.5万~12.0万元/hm2。柏林乡秦桥村吴基堂等农户采用该技术栽培香椿,户均面积约0.067 hm2,户均年收入在5 000~10 000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矮化密植栽培香椿技术关键是采芽应与树体管理、水肥管理有机结合,确保树势旺盛,同时做好虫害生物防治工作,才能保证椿芽高产、稳产。当前,很多农户重发展(栽植)采收、轻管理或者是不管理、靠天收,导致种植经济效益低下。
3.3 冬季塑料大棚保护栽培方式
塑料大棚保护栽培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栽培方式,2003—2005年,笔者在舒城县柏林乡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栽培取得成功。试验采用单斜面保温塑料膜大棚,附设火炉加温,栽培反季节香椿芽叶菜。
3.3.1 苗木定植。选用干茎粗壮(地径0.8 cm以上,高度在50~100 cm)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良好的香椿当年苗。在香椿自然落叶(11月份)后,将苗木移栽到培好营养土的大棚区内,按80~120株/m2密度栽植。
3.3.2 温度控制。栽植后,在寒流到来前1~2 d扣棚,在20 d左右,控制棚内温度逐渐升高,保持日平均气温14~16℃,夜间气温在8~10℃,这样的温度延续20 d以上,使椿芽缓慢萌动,促进芽薹生产,抑制复叶生长。在栽植后40~50 d,大棚内的日平均气温应控制在16~18℃,夜间气温不低于14℃,此时椿芽生长迅速,持续15~20 d即可全面采收顶芽。为提高椿芽质量和产量,在栽植后25~30 d应提升地表0~20 cm土层的地温,使之白天达到6~8℃。
3.3.3 水肥管理。大棚香椿在移栽定植前应施足基肥,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大棚地温,提高椿芽品质。在采芽过程中,当芽长到4~6 cm时,可采用叶面追肥,每采一茬芽追肥一次。棚内土壤干燥时,应在中午高温时及时喷水,每次喷水量要小,以叶面滴水为止。每次采芽前3~5 d要喷水一次。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要打开通风窗通风降温。
3.3.4 椿芽采收。最好选在7:00前后采收,此时芽叶上凝结很多露水,芽叶体内含较多水分,色彩明亮,比较鲜嫩,采收后芽叶不会失水导致萎蔫。中午大棚内外温差大,采收的椿芽易失水,色彩不鲜亮,不宜采收。采收时用手从芽痕处将芽掰断,放入竹篮中。刚采收的椿芽出棚后,应立即摊开降温,并少量喷水促进降温,防止萎蔫,降温后应及时整理、包装、销售。
通过人工控制栽培可以保证在栽植后55~65 d全面采收香椿顶芽,70~80 d内采收二茬,110~120 d内采收完毕。确保香椿芽在春节期间上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测算,大棚香椿各项投入合计30万元/hm2,可收获香椿芽 15 000~22 500 kg/hm2,按照春节期间市场最低价50元/kg计算,可获产值至少75万元/hm2,可获纯收入45万元/hm2以上。塑料大棚保护栽培香椿芽,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栽培模式,技术关键是选用优质壮苗、控制好栽培塑料膜大棚内的光照、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
4 结语
近年来,兴起类似豆芽菜生产方法,立体无土栽培香椿芽菜,即采用自动微喷装置、架盘栽培,工厂化生产香椿芽菜。香椿芽菜立体无土栽培,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要求有稳定充足的香椿种子来源。
[1]许慕农,厉林吉,王振凤,等.香椿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1-53.
[2] 李文荣.香椿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6-58
[3] 叶菊芬.菜用香椿栽培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07(1):27-28.
[4] 王寿红.香椿栽培管理技术[J].云南农业,2011(4):36-37.
[5] 传奎.大棚香椿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1998(10):5.
[6]陈学贵,张玉贞,孙增富,等.莱芜红香椿栽培技术与栽培模式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9(4):25-27.
[7] 龙丽春.特菜香椿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蔬菜,2012(3):23.
[8]孙凤云,郭公正,岳振国.无公害大棚香椿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8(1):206.
[9]香椿栽培技术及要求[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05-03(006).
[10]钱士金,郭从俭,张新胜,等.香椿栽培试验初报[J].河南林业科技,1990(2):31-33.
[11]赵素琴,黎涛.温室香椿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6):43.
[12] 邓如自,丛秀连.大棚香椿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1997(10):13-14.
[13]杨学峰.香椿栽培及效益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09(2):43-44,34.
[14]张俊山,张水成,崔运启,等.有机香椿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