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配液混合过程中如何减少微粒产生的体会
2015-12-09程瑞玲张洪峰王乐魏亚超李晓翠
程瑞玲,张洪峰,王乐,魏亚超,李晓翠
(邯郸市中心医院药学部静配中心,河北邯郸056004)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保证静脉配液质量是提供安全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国许多地方陆续建立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建立PIVAS后,对静脉用药实行集中无菌调配,对于减少和避免配伍禁忌、控制不溶性微粒、避免输液污染、保证药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都起到积极作用,但通过对多家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学习和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情况来看,目前个别地方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尤其是对静脉配液的管理疏忽或管理不善,如进行调配前后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擦拭消毒;调配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造成药物污染等问题,造成微粒超标,影响静脉用液体质量。本文现就静脉用药混合调配中减少微粒的方法谈点体会,供同行借鉴。
1 微粒的概念
静脉滴注药物微粒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直径一般在1~300μm,包括不溶性的外源物质和可溶而未溶的药物,它大量注入人体可产生严重的机体损害,如静脉炎、血管栓塞、肺部肉芽肿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微粒污染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等。
2 微粒来源分析
主要来源于静脉配液混合过程中产生的微粒、溶媒理化性质改变后产生的微粒、一次性注射器所产生的微粒,药品包装材料所产生的微粒、环境空气污染所产生的微粒等。
3 减少静脉配液混合过程微粒产生方法
3.1 规范静脉配液无菌操作技术,严格遵守静脉配液操作规程 包括环境准备、个人准备、台面准备、物品准备、无菌操作技术等。首先要坚持工作前后严格擦拭、消毒工作台,先擦拭过滤网表面[2],再按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顺序擦拭。其次注意操作台的内环境,调配时顺水平层流台和生物安全柜内层流风的流动方向操作。
3.2 提高个人思想认识,加强职业素质,树立高度责任感 据国内有关报道,210名肺血管肉芽肿死亡的小儿尸检中,发现19名由于微粒、纤维造成。他们生前都大量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由此可见,操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掌握静脉用药的多方面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3.3 正确切割安瓿 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的玻璃微粒、沙粒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在对安瓿进行开封过程中有时需要采用砂轮对安瓿劲进行切割,割痕越长,产生的玻璃碎屑和脱落沙粒越多,造成污染的机会越大。所以尽量采用“易折型”安瓿,能不用砂轮切割的就尽量不用砂轮切割,对“非易折”型安瓿,割据痕长应小于颈段的四分之一,并且切割前后均应严格消毒,掰开安瓿劲时需倾斜45度,在远离身体,不对着高效过滤器以快速、固定、突然折断的方法打开,禁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
3.4 正确穿刺瓶塞 调配药液时针头插入瓶塞的次数、角度及针头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与液体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针头插入瓶塞次数越多、针头型号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产生胶塞微粒就越多。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 3%, 6枚次可达100%[1],针头宜选择9~12号,并且避免在瓶塞同一部位穿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穿刺橡胶塞配液产生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因此静脉配液时要尽量减少针头穿刺次数和重复使用。垂直进针改斜角进针, 此法可减少橡胶微粒进入药液,针头也不易堵塞。
3.5 药物溶解充分 静脉配液时,首先溶媒的选择要合适。配备专用溶媒的,用专用溶媒调配。其次需要掌握溶媒的使用量,如葡萄糖注射液很难与小于10ml的溶媒进行充分溶解,在溶媒量大于20ml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充分溶解。最后,需要选择合适的震荡方式,药粉溶解选择纵向震荡的方法既可以提高溶解速度,又可以达到充分溶解的效果。
3.6 正确抽吸药液 静脉配液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无粉手套,操作时手不可触及注射器针栓、不可跨越无菌区域,如发现注射器内有肉眼可见的大微粒,在药液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将注射器垂直静止片刻,待微粒沉淀在注射器内,再缓慢注入,以减少药液污染和纠纷的产生。
3.7 严格控制加药种类 静脉输液液体中加入药物种类越多,致微粒污染越严重。国内研究发现,输液液体中加入1种药物污染率12.7%,加入2种药物污染率16.7%,而加入3种药物污染率可高达44.3%。虽然在静脉配液中心调配的药液污染率低,但污染率与加药种类是成正比的,尽量单独或混合调配药物种类越少越好,尤其中药制剂要单独使用。
4 讨论
总之在静脉配液混合调配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无菌意识,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配液速度,不能一味地追求工作效率。静脉配液中心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管理,操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掌握静脉用药的多方面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加有效减少微粒的产生,需要静脉配液人员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使这项技术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2],从而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更有效的保证。
[1] 金岚, 张顺国, 王燕琼, 等,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若干问题分析[J]. 医药导报, 2007, 26(6): 691-692.
[2] 苗健伟, 牛诚. 静脉药物混合配置过程中微粒的控制方法与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 7(1):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