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技术启迪学生心灵

2015-12-08赵联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自尊尊重

赵联苹

〔关键词〕心理技术;尊重;自尊

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顽劣的学生时,只有良苦用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用一些必备的心理学技术和教育艺术。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如何让犯错的学生改正错误,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处理,用心理学技术和教育艺术去化解。

一、情景再现

“蒋某又惹老师生气了”,值日班长在班级日记里这么写到:“蒋某固然勇气可嘉,可用错了地方,英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很恰当,需要改进教育方法。”这个蒋某,这几天根本无心读书,因为英语老师年轻,就欺负她。我想:教育他这样的孩子,硬的不行,得用软的方法。

下午,自习课时,我把蒋某叫到讲台前,与我面对面后,我问:“你是蒋某吗?”他有些疑惑地点了点头,大概认为我不至于不认识他吧。

我又问:“你真的是蒋某吗?”他更加不解了,有了些许不安,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为了给他增加压力,我让他在我面前蹲下来,美其名曰:平等对话(因为我是坐着的)。他一蹲下来,我就感觉到他的局促不安了,因为原先他站着给我施加的压力消失了。我满脸堆笑:“今天,科学老师表扬你了。”眼看着他的表情开始放松下来,我脸一沉:“但英语老师却批评你了。你在科学老师眼里是蒋某,是好学生,但在英语老师眼里却是另一个蒋某,一个顽劣捣乱的坏学生,是吧?”他尴尬地笑了笑。

心理学强调:在批评一个人之前先表扬一个人,那么,批评会比较容易被接受。我继续:“英语老师对你不好吗?”他沉默着、抗拒着。我步步紧逼:“好还是不好,你只需回答“好”还是“不好”就行了。”他嘟哝着:“好。”我又问:“那么,你惹英语老师生气,上课不认真听讲,顶撞老师,是对的啦?”“错的”,他开始不安起来,这说明他在态度认知上还是有是非标准的。

于是,我提高了声音:“你惹英语老师生气对你有好处吗?”“没有。”这次他的回答很干脆。“好了,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在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啊!既惹恼了老师,又影响了同学听课,还被罚站面壁思过,在同学面前丢了颜面,你这是何苦呢?我真是同情你啊!”因为认知上他自己知道对错,我只是对他目前遭遇的处境报以同情心。这时,我看到他眼里的玩世不恭逐渐消失了。我知道,我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于是,我拍了拍他的肩,摸了摸他的头,给他传递些爱心和关怀,语重心长地说:“这种损人又损己的事情可千万别做了,在英语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吧,就像在科学老师面前那样,好吗?英语老师还年轻,有些问题处理不当,你可以提意见,你们也应该给老师成长的机会呀,你说,对吗?”他点了点头。“好的,老师知道你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下去吧!”

我想:今天的对话,一定会使他感触颇深。满以为只是给英语老师捣乱,却没意识到损害最大的是自己的利益。

二、润物无声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采取了攻心术,所谓的“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像蒋某这样顽劣的男生,桀骜不驯,粗暴地训斥对他是行不通的,但如果以为只是单纯地靠规劝就能让他心服口服,那也只是痴人说梦而已。所以,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突破惯例,既不能粗暴草率,又不能隔靴挠痒。因此,一开始,采用心理学技术,批评他之前先表扬他,批评就会比较容易被接受。接着,我出其不意地连续反问“你是蒋某吗?”旨在让他认识到在我心中的“蒋某”和在英语老师眼中的“蒋某”的落差:在我面前,他表现出上进的一面,是他本人;而在英语老师面前,他顽劣不化,暴露出他的另一面。所以,只要他努力,是可以化顽劣为好学的。心理学有关“自我实现的需要”的理论告诉我:每个人内心都有向上向善的美好意愿。因此,我要突破他的防御,透过他表面的问题行为,看见他在某些时候、某些人面前的努力,并激发、唤醒那份努力,达成他成为我眼中那个向上向善的“蒋某”的目标。

后来,我又报以同情心,表示我也很替他难过。我分析了整件事情的不良后果:既惹恼了老师,又影响了学生们听课,还被罚面壁思过,真是处处不是“人”啊!被我点破后,他心中的酸甜苦辣等滋味交杂在一起,肯定也是很不好受。此时,他伪装的“满不在乎”在我面前无处可逃,就在此时,我报以同情之后,也把老师无奈的一面进行暴露:比如,英语老师还年轻,没有经验,需要一个成长的阶段:老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一定面对千差万别的个体行为差异还能一一化解学生的各种问题,老师不是万能的。以此,让他对老师产生理解。这样,他的尴尬就化解了,自尊心也得到了呵护和满足,万事大吉!

三、启迪心灵

有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用心良苦,但教育方法不对,不但对学生起不了教育作用,反而会伤害学生稚嫩的心。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容易,要弥补一个人内心的伤害却不容易了。因此,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学生“尊严”的保护神!

可是,当我们面对学生时,我们是否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呢?在学校里,有多少学生因为学习不好或顽皮捣乱而被教师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况未成人的学生?每个人身上都有“瑕疵”,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怎么样让犯错的学生改正错误,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处理,用心理学技术和教育艺术去化解。俗话说:“浇树浇根,教人教心。”要想转化后进生,必须要先取得他们的信任,呵护他们的自尊。信任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前提。教师的关爱就像春雨的滋润,只要有一点生机,就会让学生绽放新芽。

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放弃,不放过任何一个育人契机。遇到不如意、不顺畅的育人状况时,多一些反省和检讨,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技术。

其次,要善于利用后进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插上“自信翅膀”。我想:“自信”和“自尊”应该是学生的一双翅膀,而呵护学生的自尊是让学生自信的前提,在呵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鼓起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黄宅中学,金华,322204)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自尊尊重
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