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铎心声”: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2015-12-08田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心育工作坊教授

田丽

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一周的论坛和工作坊使参会教师们获益匪浅,在国际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大家的引领下,我们不但读懂了孩子,也学会了帮助孩子塑造未来的策略;同时更读懂了自我,明晰了今后工作、研究的方向与路径,给我们基层心育工作者以心智的启迪和情感的激活。可以说,本次“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是近些年来罕见的、高规格的“心育大餐”,让参会教师们饱尝了令人难忘的、愉快的精神盛宴。我代表黑龙江省近60位参会的教研员、校长和教师向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边教授团队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表示衷心感谢!是你们的精心谋划和辛苦付出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开阔了专业视野,澄清了心育工作中的误区,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共享的研究平台。本次论坛最突出的亮点可概括为三个字:高、新、实。

一“高”:表现为三个层次

1.专家层次高

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林崇德教授、莫雷教授、卢家楣教授、边玉芳教授等国际国内名家荟萃,可谓星光闪耀。

2.专家占位高

莫雷教授的“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边玉芳教授的“读懂孩子”,连榕教授的“孩子的课堂学习行为分析”,庞维国教授的“学习‘粗心现象的心理实质”等,让教师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3.论坛品味高

卢家楣教授饱含激情的演讲,使参会教师对情感的功能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周宗奎教授的“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发展”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不仅是技术方法的引领,更是一种对孩子的情怀的敬畏。

二“新”:表现为三个层面

1.论坛主题新

“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主题小而活,很接地气,正是基层教师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读懂孩子”告诉心育工作者该做什么,“塑造未来”告诉心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2.论坛形式新

会前工作坊—会中专家报告—会后工作坊,这种“会前亲身体验—会中领悟原理—会后加深实操技术”的论坛形式设计正符合人的知、情、意、行的认知规律,也正是成人学习渴望的方式方法。

3.论坛视角新

本次论坛内容立体、视角独特,围绕“读懂孩子”的主题层层深入地设计了五大议题,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为参会教师展现了基于工作视角、学生视角、研究视角、技术视角、实践视角的十大议题的专家报告。

三“实”:表现为三个维度:实际、实用、实效

1.论坛设计实际

十个议题的内容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契合孩子的实际问题,如林世羅的儿童艺术疗法、林祺堂的叙事治疗等,均受到与会教师们的青睐。

2.议题选取实用

以边玉芳教授为领衔的专家团队能够“读懂老师”的需求,立足于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以解决问题、给出方法技术为论坛重点,使参会教师们感到解渴。

3.论坛结果达成实效

教师们会前带着期许而来,会后揣着满意而归。在专家报告的启发下,老师们不仅要心动,更要行动,回到本地区要认真做、认真研、认真思,以取得良好成效。

希望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能够常态化、专题化、多样化、可持续化,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借用汪国真的诗句与大家共勉: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育工作坊教授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