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记》的教学原则在国学课中的运用

2015-12-08程文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学记教学原则国学

程文霞

摘要:《学记》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也给了现代人很多启示。《学记》中提到的教育原则在今天的教学中还在使用,本文就《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在大学国学课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记;教学原则;国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98-02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著述最早最完备的一篇教育理论论著,全文虽然仅有1229字,但比较明确地记述了先秦时代学校教育中有关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它不仅对古代的教育起了指导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根据《学记》中提到的教育原则,谈谈这些原则在大学国学课堂的实际运用。

一、教学相长原则

《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一则指出,只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才能达到“教”、“学”同步提高的目的。

学无止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知识浩如烟海,作为教师,如果不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很难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教师通过教学生发现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学习解决自己的困惑,从而弥补缺憾达到完美,提高教学水平,这就是教师的“长”。学生通过每天的学习,在增加知识和增强技能的同时,明白自己还未达到的知识领域和技能境界,然后通过请教教师和自身努力,找到突破难关的方法,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这就是学生的“长”。

大学的国学课需要“教学相长”。国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一些中文教师,对于国学有涉猎,但多数是博而不专,因此需要再学习。为了吃透这些厚重的经典,有必要将自己关进书房,阅读原著,查阅资料,聆听先辈和名人对国学的解读,然后将所学进行整理,形成自己和大学生交流的主题。这样的学习,对国学教师来说就是一种“长”。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完成中小学的教育后,在国学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学的课堂本就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将自己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的營养拿到课堂上来分享,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学习困惑带到课堂上来,彼此交流探讨,思想的火花也会因为不断地碰撞而更加绚烂美丽。这种教学相长,是快乐的,会让教师和学生陶醉在其中。在讲《论语》的时候我选择从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和“礼”说起,指导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将孔子的核心思想融入“孝”文化和“交友”观中,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二、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多次提到,学习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学校对学生考察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求学者学习内容上的循序渐进。

《学记》: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这些都指出学习中基础的重要性,基础牢固了,技能才能更高超。

大学国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学生对名言名句积累的基础上,对名句进行深度分析,以点带面,传授给学生一种思想。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不再把字词句的理解作为重点,而是把理解和运用一种思想作为重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国学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收集本章的名句十句,然后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要求,如从自己选择的十句名句中再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最后,再结合教师对本章代表人物思想的介绍,整理出你认为可以指导你学习和生活的是什么思想。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有难有易的,之所以有些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很多时候是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到很难,而且有些学生认为学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国学不是深奥的大道理,而是可以时时温暖人心的朴实的道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近国学的大门,树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最终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完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

三、启发诱导原则

《学记》纵观当时教学的“四兴”和“四废”,总结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体系,主张把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对孔子的启发诱导教育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君子之教喻也”。具体来说就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用压力去推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由被动性走向主动性,最终达到自主性。

《学记》中以教师善于回答学生的问题来说明了善于引导和不善于引导的教师的不同。善于回答学生问题的教师,如同钟之应撞一样,随着学生所发问题的大小而予以相应的回答。“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孔子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是很注意因人而异予以诱导的。孔子的学生问“仁”的次数最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子贡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每个学生“仁”的目标都不一样,但老师所提的目标又都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努力中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大学的国学课需要启发诱导原则。国学课程,不仅是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是思想的升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里,他们的世界还很小,常常会被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所困扰。国学教师就必须像长者和朋友那样,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学习目标过于功利性了,给他们讲讲孔子和颜渊的勤学,不是为了分数和证书,而是为了提升心灵的境界;生活困顿了,给他们讲讲庄子的生活绝境;人生遇到困惑了,让他们读读孟子的逆境生存哲学。让国学中实实在在的人物出来和他们对话,启发他们,使他们懂得我们现在虽不可能有圣人的境界,但我们应该有自己成熟的思维方式。大学生不应该再执着于学习那些零星的小知识点和小技能,而是应该领悟一种学习和办事的思维,在步入社会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从容地面对。

四、因材施教原则

《学记》鉴于“今之教者”、“教人不尽其材”的错误做法,提出了“长善救失”的因材施教原则。这是儒家教学论中一个著名的原则,是先秦私学大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学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不同年龄的特点、不同学生的天赋资质和不同学生的基础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长善救失”。“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生学习往往有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浅尝辄止和为难而退四种缺点,作为教师要将自己的学生对好座,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教师通过“知其心”,从实际出发,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较差的学生能不断进步,有特长的学生能展示自己的特长。

大学的国学课,虽是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开,但任何大学的学生素质都是参差不齐的,不仅成绩如此,品德也如此,能力也如此。国学课,不是要把人人都培养成君子,而是要让我们这个社会少一些小人,多一些合格的大学生。因此,国学教师应该让大学生懂得人生最高的境界,其次的境界以及最低的底线。鼓励学生做颜回,一生以“学习和修德”为己任,至少也可以成为当今一个知名的学者;鼓励学生做子路,对待朋友,“义”字当先,至少也可以成为当今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鼓励学生做子贡,富贵却不淫,至少也可以成为当今社会一位了不起的商人或外交家。国学课的教学,应该像孔子的课堂那样,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能力,给予指导,为他们树立榜样,指引前进的方向。

五、藏息相辅原则

《学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意思是课内学习和课外修身必须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和促进,让学生在自主接受教育的同时根据兴趣发展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拓宽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学记》的这个原则,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大学的国学课,既不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宣讲,也不是一家之言的崇拜,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多大学生,在人文国学课中洗涤了思想,得到了很多新鲜的血液,但不懂得在课外去运用它,结果成了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这是国学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和提醒的。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活动层出不穷,只有懂得藏息相辅原则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大學生的国学课只有尊重并灵活运用《学记》中的几大教学原则,才能完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杨德如.《学记》新析[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

[2]刘敏.由《礼记·学记》引发的古今教育反思[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4).

[3]陈高岑.《学记》疏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4]朱志经.《学记》浅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5]陈浩淼.试论《学记》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袁祖荣.《学记》论学及其现代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2).

猜你喜欢

学记教学原则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