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充分说理探析

2015-12-08张小菊

中学语文 2015年35期
关键词:论据事例议论文

张小菊

议论文写作充分说理探析

张小菊

“道形于言,叙理成论”,议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让读者来接受、信服这一观点。“心与理合”“义贵圆通”。在议论中,如何有力地对论点展开议论,把道理阐发得全面深刻,令人心服呢?下面笔者就以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对议论文如何能够充分说理作一点探究。

清人刘熙载说:“人多事多难遍论,借一论之。”即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个别事例,来论证观点。我们的老师在讲作文时,经常强调议论文材料要丰富,提醒学生平时要广泛搜集素材,因而学生平时写作文时,筛选使用大量的事实论据,写出来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事例丰富,细究却发现材料杂乱无章,堆砌重复。那如何安排好这些事实论据,使得它们富有条理,充分发挥它们的论证效果呢?

一、从四个层面展开联想

1.时间上的古与今。

运用例证法,就是“据事以取义,援古以证今”。列举事例时,选择历史事例和现实事例相结合。历史事实,常常是最过硬最可靠的论据,可以启迪人们认清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现实事例,又大多是人们熟悉的事实,这些事实过去不久或仍在目前,不容置疑。因而,在列举事例时,最好能既列举一些古人的例子,也能列举一些今人的例子,使得文章具有时间上的纵深感,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辽宁高考优秀作文《各领风骚·人生精彩》一文的第二小节:“‘人贵有恒’,古往今来,有多少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到达光辉顶点’的故事:苏武持节,牧羊北海19年归汉而不辱使命;甘地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终其一生无怨无悔;陈景润钻研数学,呕心沥血破解哥德巴赫猜想。”

考生先列举汉代苏武的例子,再列举当代陈景润的例子,达到了一种“古往今来”皆如此的效果,当然也就有效地增强了说服力。

2.地域上的中与外。

在举例时,既要注意到时间上古与今的跨越,也需注意到地域上中与外的覆盖。古今中外的事例摇曳错落,不仅可以增强材料的条理性,避免重复堆砌之感,而且具有更强的论证性。

例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仰观宇宙,俯察万物》其中一段:“静坐莲池旁,与莲花久久对视,莫奈才能创作出传世佳作《莲花》;走进马群中,与奔马朝夕相处,徐悲鸿才能在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马的健美与力量。此二者,皆以亲身接触的方式,走进自然,想必这便是他们得以与自然相感相知并从其中获取心灵的力量的原因。”

此段文字列举了徐悲鸿和莫奈的例子,一中一外,两个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亲身接触,走进自然,才能获取心灵的力量,文中的观点令人信服,深入人心。

3.性质上的正与反。

有比较才有鉴别。列举事例时,还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进行联想选择。正与反的对比,不仅能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能突出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加深对论点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证明,往往还能形成一定的对比映照,既能使文意更加充实,又能使文章较为生动,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如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显其品动人心》,作者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袁中郎的正面例子和郭沫若的反面例子,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对比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在两者的互相映衬对照中,可以得到显豁的表现。鲜活典型的事例,严缜周密的对比分析都显示出作者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

4.对象上的人与己。

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对论证中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在这些事例的基础上,再由人及己,联系自身和实际,结合论点进一步论述,这样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一文中“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此文的观点为“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作者再引用毕淑敏和英国文豪托尔金的语言来阐释人心的坚固和柔软后,联系现实,谈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心灵的“坚”和“柔”孤立与误解,从而使文章针砭时弊,更具内涵和深度,增强了文章的思辨力度。

二、以理服人做到四个一

1.让学生做一点分析。

文章要有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一靠具体而周密的分析,二靠充分而确凿的论据。分析总是借助于举例,实例又必须进行分析,二者常常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因而,在摆出事实后,做一点分析,让事实和道理相得益彰。

“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分析,能使议论细致深入,体现出思辨的深度。以真实有力的论据为基础,进行严密合理的分析,视理而破,层层深入,可以切中肯綮,充分显露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使文章的论点立于不败之地。将论点可能存在的问题、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在分析中一一予以论说,使之周到严密,无懈可击。

2.让学生设一个比喻。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论证方法。用我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设喻,可以使文章说理具体生动,发人深省;行文明快活泼,饶有趣味;从而收到文章精练,内容丰富的效果。例如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标题就设喻,把“智慧”喻成“空屋”,作者从“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寂寞空屋,给高蹈以平实,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三个层次阐释了自己所理解的智慧的内涵,把智慧阐释得具体明确,又形象生动,令人深思。

3.让学生来一个假设。

在议论中来一个假设,也可以使得文章别有一番趣味。选择文中所列举的一至两个事例,运用假设推理对其进行分析。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设假为真”,进行推理,并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必然错误荒谬,从而进一步确立观点的正确。

例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中“人本为自然的一个部分,然而,工业文明的兴起,斩断了人与自然间的纽带。人们得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这便使人类对自然失却了敬畏之情,却添了一份征服自然的野心。试想,若只从天气预报中认知自然,又何谈对蓝天白云的珍惜;若只以生物知识概括自然,又何来对花草树木的珍视与保护?过分依赖科技,却失去了对自然的亲身感触,使人类忘记了自己在世界上的身份,于是我们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制造出雾霾封城,河水重金属含量超标这样种种的荒谬事情。科技并没有让人与自然更近,相反,它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在自高自大的狂妄之中忘乎所以。因此,唯有让我们重返自然,亲身感受自然,我们才能重拾那份敬畏之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此段用“试想”进行假设,假设人类过分依赖科技,破坏自然的荒谬性,从而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让学生找一下原因。

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文章平淡无味,浅薄无力。在论证中让学生学会进行深入剖析,从“为什么”的层面探究一下事实形成的原因,可以体现中学生思考剖析问题的能力,使得文章充满思考的力度,富有思辨性。

例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中“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

这一文段,考生结合三个实例来剖析出能洞悉“亦坚亦柔,成就和谐”这一道理的内在心理原因,

形成排比句式,使得论述有深度,且文采不凡。

综上所述,要想使议论文说理充分,要善于从四个层面展开联想,事例既要丰富多彩,也要富有层次,逐层深入,并学会以理服人,使得道理论述和事实论据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猜你喜欢

论据事例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