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

2015-12-08罗世聪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镇指标体系城乡

○卢 扬 安 佳 罗世聪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7)

论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

○卢 扬 安 佳 罗世聪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7)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逐渐由二元社会迈入了一元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走入特殊的时期。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力求科学全面地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一、引言

城镇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最大的改革红利所在,始终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在不同阶段、不同政策下有着不同的含义。2014年修订的新型城镇化是否能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再续“奇迹”的关键变量,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着力破解三农难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带动城乡共同富裕。农村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指标体系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农村新型城镇化力求与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城乡互动,从而达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的目的。为此,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反映其核心内涵和衡量其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农村城镇化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农村人口的就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换,各种要素不断向农村城镇中聚集,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农村城镇化提出的,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为科学合理构建农村新型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1、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共享

农村新城镇化不仅是城镇数量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一个过程,还是农村人口权益向城镇人口权益靠拢,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2014年3月修订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及常住人口覆盖。农村新型城镇化不是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比率的不断上升,它的实质是农村人口素质日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途径。

2、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文明

基于中国国情,突出资源集约和生态环境友好,走集约、绿色、低碳道路,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病”的现象,能协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与农村互相促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农村新型城镇化既有以往的农村劳动力、资金、资源向城镇的流动和聚集,也有城镇先进的生产技术、信息和人才向农村的渗透和扩散。它主要在产业支撑、就业环境、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切实转变。这种转变的目的在于形成农村城镇化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动,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

4、就地城镇化的城乡统筹

城市容纳及承载力有限,农村新型城镇化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切实提高了区域尤其是农村城镇的城镇化速度和质量,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度聚集、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出现。从农民角度而言,农村新型城镇化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可以尽快地融入城镇,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

三、农村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农村城镇化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极大关注,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在农村城镇化方面有着各自的理解和定义。随着国家政策的改进,户口制度的改革,不再有农业户口,单一测量法已经不具有代表性。一个城市不仅仅是人的数量的堆积,它涵盖经济、政治、生活水平各个方面。复合指标法从片面过渡到系统,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综合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本文在借鉴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整合以往研究的可取之处,结合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合理制定指标体系的原则,并据此原则构建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

1、农村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农村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明确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城镇范围,主要是县级市、县城、城关镇、建制镇的市区、城区、镇区,不包括其所辖的其他行政区域。为合理全面的设计指标体系,我们遵循以

下原则。

(1)系统性。两者共同的部分都是更加强调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由偏向城市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内涵的提升转变。因此,它不仅包括城镇人口比例的提高,而且更要在经济实力、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城市建设、城乡协调上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所以该指标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2)精简性。合理剔除由于指标的相关性而导致的冗余指标,保留能够承载绝大部分信息的指标,并在指标数量和质量中寻找合适的均衡点。所以,该指标体系具有精简性。

(3)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结合实际情况,否则指标体系就是空中楼阁,不具有现实意义,所选指标可以在官方查询到公布数据,并且可量化、可比较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

(4)发展性。为区别既往的“造城”运动,每个地区需保持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可以用一个层面单独体现出来,而不是“千城一样”,失去了城镇发展的特色,指标体系应既能够体现共性又能体现个性,即该指标应具有发展性。

2、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农村新型城镇化已经不单单是以往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它涉及到农村城镇的经济、政治、城镇建设、人口的各个方面,也包含着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享有。为全面准确地衡量我国农村新型城镇化水平,本文将依据上述四大原则,紧紧围绕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农村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经济发展、城市布局、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四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综合衡量农村新型城镇化水平。根据农村新型城镇化特征和内涵,将其农村城镇化目标分为高效环保、结构合理、设施齐全、生态宜居、城镇特色、科技发展、社会保障、城乡协调8项。根据上述构建原则,选取33个具体指标作为指标体系的最基层要素。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经济发展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在经济发展方面,将经济环保高效、产业结构合理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避免以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所以,采用人均生产总值反映农村城镇人口的经济水平;采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所衡量的农村城镇经济增长速度;采用万元GDP能源消费量反映经济效率;采用工业废水处理率、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反映该城镇在三废上的处理水平,综合体现城镇的环境保护能力;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城镇人口的收入水平、消费潜力;采用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反映城镇的产业结构水平;采用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城镇的产业结构优化情况;采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率反映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

(2)城镇布局方面。根据农村城镇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在城镇布局方面,选取了12项指标,力求全面准确的体现城镇布局的合理性。城市布局合理可以从设施齐全、生态宜居两个角度考量。因此,采用硬化路面积占总路面面积比率反映路面情况;采用每公里城市道路照明灯数反映路面照明情况;采用用水普及率反映农村城镇供水情况;采用人均供电量反映农村城镇供电情况;采用电话普及率反映农村的通讯情况,需要指明的是这里的电话数包括公共电话和移动电话;采用每千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反映城镇公共交通情况;采用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反映农村城镇的文明

情况;采用互联网普及率反映农村城镇的现代化建设情况;采用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反映政府对农村城镇的建设情况;采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反映城市水资源的清洁水平;采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城镇环境绿化水平;采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反映城镇空气的污染水平。

表1 农村新型城镇化指标指标体系

(3)人文环境方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每个城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记忆,博物馆是纪念历史而产生的,所以,本指标体系采用每万人拥有博物馆个数反映历史记忆。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的人才发展战略,因此采用专利申请授权率反映科技发展状况;采用高中毕业率反映农村城镇教育水平。少数民族聚集、地域特色明显、交通发达等因素都会成为一个城镇的特色,必然会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所以,采用游客人数增长率反映吸引镇外资金的水平;采用少数民族所占总人口比重反映民族特点。农村城镇的构建要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力图体现当地的特色,建设有灵魂的农村城镇。

(4)社会生活方面。农村人口迁入农村村镇最受瞩目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的问题,它涉及到就业情况、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在社会生活方面,采用医疗保险投保率反映农村城镇医疗状况;采用养老保险投保率反映农村城镇生活保障水平;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农村城镇失业情况。城乡差距过大,一直阻碍着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先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城乡统筹,从而加速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居民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反映城乡居民的差异水平。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养老保险的投保率可以较好地反映居民的老年生活保障水平,因此采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投保数量的比率反映城乡居民保障水平的差异。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好,因此采用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之比反映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异性。

各项指标突出反映了农村新型城镇化“新”的内涵。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进程、及预测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测算和分析实践,发现农村城镇化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战略制定者、决策者、管理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对于政府制定农村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杜永红: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模式的研究田[J].现代城市研究,2012(4).

(责任编辑:胡婉君)

猜你喜欢

城镇指标体系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文化边城镇远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