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科技影响因素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

2015-12-08苏朝晖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关联度专利制造业

○郑 陶 苏朝晖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科技影响因素分析
———以福建省为例

○郑 陶 苏朝晖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本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从区域现状来看,闽南地区与福建全省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关联度较大,全省闽南、闽中、闽北发展不均衡;从科技影响因素角度,结合大小指标的排序结果,研究表明技术市场交易情况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关联最密切,其次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而R&D经费投入强度的关联性不高,专利授权数的关联度最弱,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调整全省并加大对闽北地区的有利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技术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突破产学研的企业限制向产业层面进军以及注重提升专利质量等建议。

灰色关联 先进制造业 科技影响因素

一、引言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在海峡西岸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作为制造业大省,海西经济区的重要组成省份,对台的前沿阵地,福建在提升制造业先进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者们对制造业的提升发展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探索。顾乃华(2006)等探讨了在中国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助力制造企业向高端制造环节挺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江静(2007)、刘纯彬(2013)等学者的研究支持了上述观点,并指出科学研究的影响具有滞后性。邓良(2012)等以全国的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数据为基础做经验分析,指出它们有联动发展的趋势。

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指示,福建省需要着力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包括三大类:电子信息、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建材、冶金、食品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以及新一代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在福建全省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研究其如何在区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科技影响因素方面提升先进性、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经济贡献力度,很有现实意义。

二、灰色关联分析(GRA)简介与指标确定

1、先进制造业区域发展现状指标选择

自2011年以来,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高达90%以上。考虑到省市数据的可得性,选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作为参考序列,福建所辖九个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作为比较序列,据此分析各设区市与全省制造业发展态势的关联程度。

2、先进制造业发展与科技影响因素的指标选择

从年鉴数据与现实要求结合的角度出发,选择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作为参考序列,体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同时选取“R&D经费投入强度”、“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专利授权数”和“技术合同成交数”下设的共15个分指标来反映科技因素对制造业的影响。

三、实证检验

1、先进制造业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测算

(1)确定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根据《福建统计年鉴》,全省及其所辖九个市在2004—2013年十年期间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发展趋势绘制图。

(2)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借鉴张月(2005)等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选择常用方法中的标准化处理方法进行无量纲化较为合理。另外,结合基础数据的逐年增长特性,也可以选取初值化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最后在分析结果时,则需比较或者结合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来进行实证分析。

标准化处理需要先求出各因素序列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把各基础数据减去平均值后再除以标准差,由此可以得出标准化序列;初值化处理则需要将各因素序列的每一个基础数据,都除以第一个数据,由此可以得出呈倍数状态的初值化序列。

(3)计算绝对差值。根据变换后的数据,分别计算参考序列Y(t)与各比较数列Xi(t)的绝对差值,并找出其中的最大绝对差值和最小绝对差值,计算结果见表1。

表1计算结果

(4)计算关联系数并求出关联度。各因素序列的关联系数ξi(t)和关联度ri(t)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其中ρ作为分辨系数,通常在(0,1)之间取值,一般折中取ρ=0.5。,其中N为各序列的数值个数。

2、先进制造业发展与科技影响因素关联的分析测算

根据《福建统计年鉴》、《福建科技年鉴》整理2004—2010年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同”R&D经费投入强度”、“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专利授权数”和“技术合同成交数”四大类科技影响因素下设的共15个分指标数据,测算的灰色关联度见表3。

表3 福建先进制造业与各项科技影响因素的关联度

四、结论与思考

1、表2结论与思考

由表2可以看出,在标准化序列和初值化序列所测算出的与全省制造业发展趋势最一致的前四位城市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在基础数据无量纲化的过程中,方法的不同导致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力度不一样。

结论一:闽南地区和省会福州的发展态势与全省整体发展趋势一致且关联密切,闽北地区发展相对较弱。

思考:闽南地区身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台前沿,不仅可以依据本身的劳动力和资本优势推动制造业发展,还可以对接最新、最先进的两岸合作信息、技术、项目、科技服务等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服务。在资源、人力领域的利润越来越不足以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端、更先进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哪些地区能够获得全新的利润来源、打造具有高精尖水准的科技服务,哪些地区就对全省整体的制造业发展推动力度更大。

建议:福建省应当加大对闽北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力度,将信息资源、技术资源、项目资源、科技服务资源等进行全省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取长补短,查漏补缺,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表3结论与思考

由表3可以看出,与标准化结果相比,初值化结果中有三个科技影响因素的排位差距相差比较大,分别是国外资金投入强度、技术转让合同数和技术服务合同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考虑基础数据转换的原因,更应将二者的结果有所侧重并适当组合来进行分析,这也是GRA方法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结论二:R&D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中等,其中政府资金投入强度关联名列前茅。

思考:先进制造业的强大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产品的技术含量,这又源于高强度的R&D投入。福建省的R&D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还相对较弱,政府资金投入强度的关联度较大,正体现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政府的依赖大于对其他来源的R&D经费的依赖。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制造业自身创新的独立性表现不佳,主动性不够。

建议:在加大整个R&D经费投入强度的动力下,应调整R&D经费投入强度的比例,保持政府有一定的资金注入的前提之外,要充分利用闽籍华侨华人众多、侨力资源丰厚的优势,加大国外资金的投入强度,同时要试行鼓励制造业企业本身投资研发的政策法规,适当进行税收减免来调动其研发积极性,从价值链的源头提升制造业的先进性。

结论三:技术合同交易市场与先进制造业的关联度较为密切。

思考:前文多次提到在制造业发展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为了克服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的逐渐丧失,避免低端同质化、恶性价格竞争的出现,先进的技术供给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议:应进一步增加技术市场交易的市场化程度,让更多的制造企业业参与进来,与科学技术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了解、吸收、消化,有助于在提升制造业先进性的过程中避开比较优势陷阱。

结论四:在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方面,科研机构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排名在前三位;高等院校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关联度较弱,排名比较靠后。

思考:优秀高端的人力资源是各行业想要长足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而拥有高端技术知识的从业人员更是令各行各业都趋之若鹜。科研机构的专业从业人员借助其机构优势,可以较好地将科研成果与制造业需求对接,因此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影响较大,而高校研究人员则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不能落地的情况经常出现。

建议:深度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必要时政府可以加大调控力度,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制造业的先进性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改进。大中型企业的研究人员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分工深化的宏观条件下,可以突破企业本身的限制,向整个产业的科研需求进军,为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结论五:在专利授权数量方面,三个分指标的排名都不理想,整体关联度很差。

思考:专利授权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大小,不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是否能够提升先进制造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待观察。如果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只是为了表象上的存异,而不是为了更好地融进先进制造业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等过程中,那么对制造业的意义则不大,外观设计专利也同样如此。

建议:在追求专利授权的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授权的专利能否与先进制造业提升差异化和竞争力相结合,令二者在互利的过程中都达到从量到质的飞跃。

(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2013GXS2D027);福建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0064);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B-SK1210)。)

[1]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5/14/content_1314194.htm,2009-05-14.

[2]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刘纯彬、杨仁发: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8).

(责任编辑:胡婉君)

猜你喜欢

关联度专利制造业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压榨脱水过程优化研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