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计资本对失地农民创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襄阳市襄州区失地农民为例

2015-12-08万章浩杨巧芳

当代经济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计失地农民变量

○万章浩 杨巧芳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8)

生计资本对失地农民创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襄阳市襄州区失地农民为例

○万章浩 杨巧芳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8)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DFID模型为研究基础,以农民的生计资本为框架核心,通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襄阳市襄州区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与其自主创业意愿的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评价,并针对研究的结果分析,提出了促进该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相关对策。

失地农民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创业意愿

我国自古以来,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的根本。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发展,大量农民失去了安生立命的资本,生计困难成为提高失地农民幸福感的最大障碍。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亟须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路径。基于此,本文结合调研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二维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与其自主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针对研究的结果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可持续生计理论与框架分析

所谓“可持续生计”指的是个人或家庭为了改善今后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维持生计的能力和有收入的活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将可持续生计纳入行动议程,主张把稳定生计作为协调发展、消除贫困和可持续使用资源的主要目标。所谓“可持续生计”,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能力、资本和有收入的活动。可持续生计理论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

[1]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商务印书馆,2003.

[2]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上治[J].读书,2003(7).

(责任编辑:张琼芳)

图1 可持续生计框架示意图

在可持续生计理论发展历程中,诞生了一些综合分析人类社会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框架。在众多的框架中,英国国际发展机构(the UK'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于2000年建立的SL框架——DFID模型就较为出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和运用。此模型在农村的脆弱性背景下,立足人类社会生计五大资本(见表1),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与金融资本,分析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和过程转变,最终达到生计战略输出目标。我国学者黄建伟(2009)根据我国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对DFID模型进行改进(见图1),可以从可持续生计的新视角分析和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

表1 生计资本分类及内容

二、可持续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结合襄阳市襄州区的土地流转背景,设计了测量失地农民生计资本以及生计策略选择的问卷。经过初步研究分析,该地区的农民经过土地流转后,他们失去了最主要、最基本的生计资本——土地,意味着农民失去了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基于农民生计资本的差异性,失地农民的生计策略呈现多样性特征,比如选择居住地打工、外出打工、发展养殖业、个体经营等,其中也有不少的失地农民愿意选择自主创业。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四种因素对土地流转后的农民而言,无论是哪一种生计策略,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自主创业对失地农民来说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生计策略,但是更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上述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时刻影响着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本文建立四个主要生计资本的指标来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的创业意愿选择的影响。

1、人力资本指标及测量

人力资本是决定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失地农民选择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失地农民运用其他资本的能力。本研究对人力资本的测量包括失地农民的年龄、家庭人口数量、文化程度以及参与技能培训情况等四个指标。

表2 生计资本变量及说明

2、社会资本指标及测量

社会资本是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外部资本,它影响了农民选择生计策略的质量,包括失地农民为实现生计需要的社会资源。本文研究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围绕失地农民社会群体关系的干群关系和获取科技信息的便捷度两个指标展开。

3、物质资本指标及测量

物质资本是衡量失地农民资产的重要指标,它是提高农民生产力的重要资本,主要包括维持农民生计的基本生计资料和基础社会。本文研究对物质资本的测量有三个指标,即家庭住房面积(m2)、拥有机器数量、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

4、金融资本指标及测量

金融资本是失地农民提高和改善生活的重要资本,主要是指农户可支配和可筹借的现金,本文研究对金融资本的测量有两个指标,即家庭总收入和获得信贷的机会。

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次研究的特性,我们确定了以下生计资本变量及说明(见表2)。

三、生计资本与失地农民创业意愿选择的关系研究

1、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适用于应变量为二分变量(即应变量只取1和0两个值)情况下进行回归分析。这种方法不直接分析被解释变量y的取值与解释变量Xi(1,2,3…m)之间的关系,而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y=1的概率P进行建模,即:

在这里,我们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失地农民创业意愿选择(应变量)和生计资本(自变量)之间的关

系。是否愿意选择以创业作为生计策略,为二分变量,即分为愿意以创业为生计策略和不愿意以创业为生计策略。设应变量为y,当y取值为1时表示该失地农民愿意选择以创业作为生计策略,当y取值为0时表示该失地农民不愿意以创业作为生计策略。影响失地农民的主要生计资本作为自变量,分别记为 x1,x2,x3,…xm(1≤m≤12)。设失地农民i愿意选择以创业为生计策略的条件概率Pi,则不愿意以创业为生计策略的条件概率为1-Pi。

下面对式(1)进行以下两步转换处理

第一,将P转换成Ω:

式(2)中,称Ω为发生比,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Ω是P的单调增函数,这样保证了P和Ω增长或下降的一致性,使模型易于解释。本文我们将用事件发生比作为失地农民愿意以创业为生计策略与不愿意以创业为生计策略之比,表示自变量Xi每变化1个单位,失地农民愿意选择创业为生计策略与不愿意选择的发生概率比值是变化前相应比值的倍数。一旦拥有各样本的观测自变量以及各样本是“选择创业”还是“不选择创业”,能利用这些信息分析描述在特定条件下该事件的发生比以及发生的概率。

第二,将式(2)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称作Logit形式,即Logit(y)。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的线性表达式:

Logistic回归模型与一般线性模型相同,可以系统地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的性质,来解释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的含义,即自变量Xi每变化1个单位,将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程度。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我们还会结合实际应用,考查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的变化会引起事件发生比的变化程度。

2、数据采集

要利用模型来综合研究分析生计资本对失地农民的生计策略影响,需要搜集来源可靠的数据。本文所用的数据源于对襄阳市襄州区(石庙村、杜河村和柳堰村)的失地农民情况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1份,剔除缺失值较多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有效率为98.01%。

表3 案例处理汇总

表4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

我们在调查地点选取时,考虑到:襄阳市襄州区进行土地流转的失地农民数量较大,样本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近几年该地区为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探索路径对其他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3、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1)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表4是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结果,是对整体模型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1个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的整体模型拟合度检验的显著性均为0.000,小于0.05,达到了显著水平,表示在表2中的11个变量至少有一个自变量可以有效解释失地农民创业意愿选择与否。下面我们将对哪几个变量可以有效解释与应变量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

(2)回归分析结果。本文通过SPSS17.0软件,对以上选用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在输出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变量相对应的显著性。年龄、获取科技信息便捷度、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家庭总收入的显著性分别为0.000、0.001、0.034、0.038,均小于0.05,这四个变量的显著性较强,其它变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Wald统计量是用来检验偏回归系数显著程度的,Wald检验值越大表明该自变量的作用越显著,它是偏回归系数与自由度的函数,服从于卡方分布。在输出结果中,四个协变量的Wald值分别为14.255、12.095、4.476、4.319,Wald值较大,效果比较明显,因此,这四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分析与结论

(1)在人力资本中,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对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选择有着显著影响。年龄变量在模型变量中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失地农民中青壮年更愿意选择以创业作为生计策略,而年纪较大的失地农民创业意愿较弱,总体呈倒“U”型。文化程度越高,选择创业作为生计策略的概率也越大。青壮年大多为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社会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精力较为充沛,创业作为可以更好改善生活的生计策略,成为青壮年的生计策略新路径。技能培训对创业选择意愿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农村的技能培训较少,农民接受新技能的能力较差。土地流转后,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年纪较大的农民大多以 土地流转费用为主要经济来源,对技能培训没有全面的认识。

(2)在社会资本中,获取科技信息便捷度在模型中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由回归系数和发生比率所知,获取科技信息便捷度对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生计策略有显著影响,获取科技信息的便捷度与失地农民的信息素养息息相关,农民有更多途径获取科技信息,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外界信息和科技发展动态,对创业有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与干群关系对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选择影响不是很大,可能的原因是失地农民大多数更愿意选择外出创业。

(3)在物质资本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在模型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而且系数为正,说明耐用消费数量多的失地农民更愿意选择以创业作为生计策略,而家庭住房面积和拥有机器数量对失地农民的创业意愿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失地农民的住房面积相差不大,而且房屋规模相近,拥有的机器以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为主,各样本的差异性不明显,即失地农民在住房面积和拥有机器数量没有较大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明显。

(4)在金融资本中,家庭总收入对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生计策略有着显著影响,失地农民的家庭总收入越高,农民越愿意选择以创业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生计策略。失地农民创业是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收入低的失地农民因缺少资金而放弃选择创业,认为自己在缺乏技能知识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是不容易创业成功,因此选择其他风险性较低的生计策略。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总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引起LogitP(失地农民选择创业与不选择创业概率之比的对数)增加0.038个单位。究其原因农户拥有更多的资金,在生活有了保障后,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创业中去。获取贷款是否困难这一变量对失地农民选择创业无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失地农民从事的创业需要的资金规模较小,没有认识到贷款对创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的金融机构不完善也是造成失地农民对贷款认识不够的重要原因。

2、政策建议

(1)政府加强失地农民创业支持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使技能培训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农民自主创业的技能水平。同时,在农民自主创业过程中,政府可以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比如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减轻农民创业负担。政府还应在农村信贷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通过贷款来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建立社会组织资源共享机制。社会应提供更多的科技信息,扩宽信息传播渠道。失地农民了解和学习科技信息有利于提高科技文化素养,开阔眼界。然而,农村的科技信息获取没有系统化、体系化,农民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是依靠电视传播和语言交流,不能够系统地获取科技信息,造成了农民对科技信息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农村应扩宽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另外,在金融资本方面,提高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促进创业的必要前提。社会组织可以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机会,提高失地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失地农民选择创业为生计策略。

(3)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支持。文化程度对选择创业作为生计策略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农村比较落后的教育资源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主要障碍。政府应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提高中青年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同时,为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丛旭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2]孙绪民、周森林: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理论探讨,2007(5).

[3]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M].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

[4]黄建伟、刘典文、喻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研究[J].农村经济,2009(10).

[5]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苏芳、蒲欣冬、徐中民、王立安: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6).

[7]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胡婉君)

猜你喜欢

生计失地农民变量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来自稳定同位素分析证据 鲜卑族的生计方式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研究
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