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健康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2015-12-08马娜娜

当代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省际贡献率方程

○马娜娜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教育,健康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马娜娜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本文基于1997—2010年的省际数据,分别构建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指标糅合成各省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的时间序列数值,以研究人力资本尤其是教育和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2010年,人力资本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且健康资本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教育资本。

教育资本 健康资本 经济增长

一、引言

1960年,舒尔茨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培训、实践、保健及迁移等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总称。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远大于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同也许才是收入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一经提出,这一理论便吸引了众多的学者,至今仍是非常活跃的话题。

在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大部分文献都是用教育水平来粗略地代表人力资本,尤其是早期的文献。并且这些文献通常使用单一指标来刻画教育水平,如入学率、识字率、受教育年限等。Barro(1991)用入学率代替人力资本,使用98个国家、1960—1985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了经济增长率和人力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Mankiw,Romer and Weil(1992)在传统Solow模型中加入人力资本,建立了MRW模型,为后来很多学者所采用。Bils and Klenow(2000)研究得出,尽管以往许多文献证实了教育和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教育对增长的作用只能解释这一关系的不到三分之一。这说明在研究教育和增长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遗漏了一些因素。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时注意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考虑了教育和健康这两个因素的作用。Knowles and Owen(1995)在MRW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健康资本,并使用预期寿命来刻画健康资本水平,通过回归发现相对于教育资本,人均收入和健康资本有更强、更稳健的关系。Mayer(2001)使用18个拉美国家、30年的数据研究健康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健康和收入有长期的条件格兰杰因果关系。杨建芳,龚六堂和张庆华(2006)将人力资本看作是由教育和健康这两种资本按照C-D生产技术组合成的,给出了人力资本的具体构成形式,并以中国1985-2000年的省际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美中不足的是,以上文献都只使用单一指标来刻画教育或健康资本的水平,这显然不够全面。目前国内已有众多学者致力于用多个指标刻画人力资本水平:石建平等(2010)构建了25个指标的人力资本模型,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出我国1978—2007年的人力资本指数;李德煌,夏恩君(2013)用14个指标构建了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体系,并研究了我国1990—2010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这些文献大都没有分别测度教育和健康资本,也鲜有测度省际人力资本水平的。

鉴于此,为了更全面地测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将沿用杨建芳,龚六堂和张庆华(2006)中的模型,将人力资本看作是由教育和健康这两种资本按照C-D生产技术组合成的,并分别构建了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的指标体系,使用多个指标、基于省际数据来测算教育和健康资本的水平。多指标相对于单指标来说包含更多的信息,但是,多指标并不适合直接进行回归分析。本文使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将多个指标糅合成各省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的数值。

二、回归方程及指标体系

1、回归方程

对于人力资本的构成形式,本文沿用杨建芳,龚六堂和张庆华(2006),将人力资本看作是由教育和健康这两种资本按照C-D生产技术组合成的,如下(1)式。其中,E代表教育资本,M代表健康资本。对于产出方程,本文采用最常见的MRW模型。

H=EλM1-λ,0<λ<1 (1)

在将模型变换成回归方程时,有两种常见的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求导产生的关于各个变量增长率关系的回归方程,如下(2)式所示,记作A方程;另一种是通过平衡增长路径假设求解的回归方程,如下(3)式所示,记作B方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为了通过平衡增长路径假设求解方程,我们需要假设经济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另外,仿照杨建芳,龚六堂和张庆华(2006),我们也在B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控制变量:时间变量t(取1997年的时间t=1)。

A方程和B方程进行回归所需要的数据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知道现实中获得的数据和数据处理会对其准确性造成影响,选择两种回归方程就是为了考察当我们选择不同的数据时,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教育资本,在考虑了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相关性的基础上,本文使用了五个指标来进行刻画:e1,每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人/万人);e2,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占总人口的比重(‰);e3,人均教育经费(百元/人);e4,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占总人口的比重(‰);e5,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倒数。以上指标要么是对一个地区教育资源状况的衡量,要么是对受教育比例的衡量,均与教育水平存在逻辑上的正相关关系。

对于健康资本,本文也采用5个指标来进行刻画:m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m2,人口死亡率(‰)的倒数;m3,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个/万人);m4,每千人卫生机构人员数(人/千人);m5,人均真实GDP(千元),是在考虑了各省生产总值指数的基础上以1997年不变价格表示的数值。以上指标要么是对医疗资源的衡量,要么是对卫生医疗状况的直接反映,同样的,均与健康水平存在逻辑上的正相关关系。

3、数据处理

本文使用的是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不包含港澳台)1997—2010年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和其它统计数据库。

(2)式中的Y,使用的数据是在考虑各省生产总值指数的基础上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997年不变价格);E和M是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教育和健康指标的综合得分;L,使用从业人员数(万人)进行刻画。然后,通过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得到(2)式所需要的增长率的数据,分别记为gry、gre、grm和grl。

(2)式中的K,其数据处理较为繁琐,在此处单独说明。我们从张军等(2004)中可以获得各省2000年的物质资本存量(亿元,2000年当前价格),再通过我们已经得到的各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我们可以得到以1997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各省2000年的物质资本存量。然后,依据公式Ki,t=Ki,t-1-δKi,t-1+Ii,t,我们可以得到各省1997—2010年的物质资本存量(1997年不变价格)。其中,折旧率δ我们使用张军等(2004)中的δ=0.0916;Ii,t为各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1997年不变价格)。同样,通过简单的运算可以得到(2)式所需要的增长率的数据,记为grk。

(3)式中的Y*/L,采用从业人均实际GDP(万元/人,1997年不变价格)进行度量;仿照杨建芳,龚六堂和张庆华(2006)取g=0.018;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GDP的比例度量物质资本投资率sk;仍取δ=0.0916。单位有效劳动的教育资本e*和健康资本m*依然使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教育和健康指标的综合得分进行度量。因为方程B是在连续时间的框架下,所以从业人员增长率n的计算公式为:。

A模型和B模型样本变量的统计描述见表1。

表1 A、B模型样本变量的统计描述

三、实证分析

1、主成分分析

我们分别对e1-e5和m1-m5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判断是否适合主成分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一般认为KMO的值大于0.5,Bartlett检验的p值小于0.05,则表明可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我们可以通过SPSS软件运行的结果来计算教育指标和健康指标的综合得分,作为代表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的数值。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不对各个省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各年的具体数值进行列示。

表2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2、实证结果

本文的两个方程均使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且在回归之前均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来选择适合的回归方法。

A方程:检验得出本模型应该选择混合OLS的回归方法,回归得到的结果:

gry=0.002+0.053*grk+0.057**gre+0.388***grm+ 0.147***grl (4)

t=(0.30) (1.72)(2.18)(7.76) (2.75)

F=32.59,Adj R2=0.2392

(注:*,**,***分别表示通过了10%,5%,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B方程:检验得出本模型应选择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回归的结果:

ln(Y*/L)-gt=-0.080**+0.100***(lnsk-ln(n+g+δ))+0.076**lne*+0.314***lnm*-0.022***t(5)

t=(-2.58)(5.38)(2.27)(7.04)(-5.54)

F=39.99,R2:within=0.3030 between=0.9007 overall=0.8524

由式(4)、(5),我们可以推算出A、B方程相关参数的值,具体见表3。

表3 A、B方程相关参数的推测值

从表3可以看出,两个方程推测的劳动力的贡献率γ差异很大,这主要是因为B方程假设经济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由此可以粗略地看出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是不合理的。

从本节的实证结果可以很直观的看出,1997—2010年,物质资本K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物质资本的积累并不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物质资本的投资趋于饱和,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已经大大下降。人力资本H的贡献率分别是44.5%(A方程)和35.4%(B方程),显然人力资本才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另外,对于人力资本的构成,两个方程的回归结果显示教育资本E的贡献率是12.8%和19.5%,健康资本M的贡献率是87.2%和80.5%,显然健康资本对于人力资本的构成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我们进而可以看出,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教育资本要大很多。探究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健康资本存量还很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本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到经济发展中,这一点也和现在呼声渐高的“读书无用论”相应和。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是借助于中国1997—2010年的省际数据研究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模型方面,本文沿用杨建芳,龚六堂和张庆华(2006)中的思想,将人力资本看作是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D生产技术组合成的,并按照不同的方法,推导出两个可以用于回归的方程;在数据方面,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把多个指标糅合成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的数值。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997—2010年,物质资本K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小;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4.5%(A方程)和35.4%(B方程),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另一方面,从人力资本的构成来看,健康资本对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远大于教育资本,从而,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探究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健康资本存量还很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本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到经济发展中去。

鉴于本文的实证结果和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在政策方面加强对健康的重视,在财政方面增加对健康的投资

本文中健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8.80%(或28.50%),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健康的重视,增加对健康的投资。具体说来,政府应当: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鼓励医护人员的培养;从严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等。

2、改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引导教育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匹配。本文中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70%(或6.90%),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和劳动力市场并不完善,很多高学历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和有相应教育水平要求的工作相匹配,导致教育资本的浪费。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当改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应该完善劳动力市场,引导教育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匹配。

[1]Barro R J: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 [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1.

[2]Bils M,Klenow P J: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12).

[3]Knowles S,Owen P D:Health capital and cross-country variation in income per capita in the Mankiw-Romer-Weil model[J].Economics Letters,1995(1).

[4]Mankiw N G,Romer D,Weil D N: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92.

[5]Mayer D:The long-term impact of health on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J].World development,2001(6).

[6]Schultz T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3).

[7]钞小静、惠康: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

[8]陈纪平:直辖以来重庆市物质资本存量分产业测算[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3).

[9]李德煌、夏恩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8).

[10]石建平、霍学喜、聂鹏:我国人力资本测度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6).

[11]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5).

[12]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猜你喜欢

省际贡献率方程
渤海湾省际滚装船舶零担货物运输现状及安全管理
方程的再认识
湖北省推进沿边地区省际合作研究
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影响因素探究
方程(组)的由来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圆的方程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