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重叠
2015-12-08罗主宾
罗主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0)
■语言学研究
论《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重叠
罗主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0)
《儿女英雄传》大部分副词重叠式与基式在文中同现,这是其特色,便于比较两者的异同。与它创作前后的作品相比,重叠式副词数量多且用法独特,对研究副词的重叠很有价值。《儿女英雄传》副词重叠式与基式相比,主要表现为重叠式在构成上儿化较多,语义上义项偏少,与否定副词及其他副词,与结构助词“的”的组合功能上受到限制。
儿女英雄传;重叠副词;功能
《儿女英雄传》是近代清人文康所著的白话小说,以当时通畅的北京口语写成。该书曾与《红楼梦》一起被胡适誉为“绝好的京语教科书”[1]473,龚千炎称“《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转站”[2]27-31。小说中的叠词尤为丰富,傅希孟[3]141-153、齐沪扬[4]89-101等曾就其中的重叠词进行过研究。本文将就副词重叠的问题作一些探讨,而不涉及其他词类的重叠。《儿女英雄传》(以下简称《儿传》)中的例句均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1月版。
副词是否有重叠形式,以及重叠式副词包括哪些类别,看法不尽一致。我们区分重叠式副词与副词的重叠,重叠式副词,包括朱德熙[5]28所分的两类:一类基式为单音节副词,重叠式是AA,如“常常、稍稍、恰恰、刚刚、白白”等;一类基式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是AA(儿),如“好好儿、细细儿、远远儿”等。还包括基式为其它词类以及基式为双音节的重叠式副词,如“一一、处处、往往、确确实实”等。这是宽式的重叠式副词。而副词的重叠,是指重叠式副词AA或AABB的基式A或AB必须为副词,两者之间在意义上要有联系,如“偏偏、渐渐、切切、分分明明”等,这是严式的重叠式副词。
一、《儿传》重叠式副词的使用情况
本文主要探讨严式的重叠式副词,为方便把基式写作副1,它的重叠式写作副2,《儿传》符合这样条件的重叠式副词有36个,有意思的是,其基式用法在文中都可找到,便于对两者进行比较。
基式为单音节的有35个(说明:词条后的数字为《儿传》中的出现频率):暗暗(29)、白白(1)、粗粗(3)、单单(7)、独独(1)、断断(25)、各各(35)、渐渐(24)、将将(2)、绝绝(3)、可可(5)、刻刻(4)、苦苦(27)、快快(11)、连连(34)、略略(11)、明明(6)、偏偏(28)、颇颇(9)、齐齐(5)、恰恰(18)、悄悄(33)、切切(11)、稍稍(1)、深深(11)、生生(5)、实实(1)、特特(8)、偷偷(2)、万万(2)、微微(4)、永永(1)、真真(27)、整整(7)、足足(1)
基式为双音节的有1个:千千万万(1)
(1)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两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不然,就在那店里耽搁一半天倒使得。(《儿传》三)
在现代汉语中已成词的有:暗暗、白白、单单、断断、渐渐、将将、可可、连连、略略、明明、偏偏、恰恰、悄悄、切切、稍稍、偷偷、万万、微微、整整
有些重叠式在《儿传》中时常运用,但在现代汉语中不成词,使用频率也不是很高,如“特特”:
(2)因此特特命了这官一个衔名,叫作“观风整俗使”。(《儿传》四0)
(3)实在抵御不住馋的诱惑时,提心吊胆地吃上一顿,也要特特地喝上一碗减肥汤。(蓝春荣《香与不香》)
有些重叠式只出现在早期白话文小说里,现代基本不用了,如“颇颇”:
(4)自言自语道:“且喜做来生意,颇颇顺溜,想是我三娘福分到了。”(抱翁老人《今古奇观》)
(5)北侠道:“我见此人颇颇有些正气,决非假冒斯文。”(石玉昆《七侠五义》)
(6)我虽不拈长枪大戟,不知走壁飞檐,也颇颇有些肝胆。(《儿传》十七)
有些重叠式副词可儿化,构成“AA儿”形式,在《儿传》中有“渐渐儿、可可儿、偏偏儿、粗粗儿、好好儿、快快儿、悄悄儿、偷偷儿、整整儿、慢慢儿”,但其基式却没有这样的用法。如:
(7)况且他那时候正怀着三个来月的胎,渐渐儿的显了怀了。(《儿传》三一)
(8)我没法儿了,只得用手一阵胡掳,不想可可儿的把个“不”字儿胡掳了去了。(《儿传》二六)
(9)偏偏儿这么一刻儿上过淮上的人又都不在跟前。(《儿传》三八)
(10)原来他进庙来就偷偷儿的进去寄顿了一回驴儿了,你我不知。(《儿传》八)
儿化现象在《儿传》里体现很明显,重叠式副词的儿化,充分体现了北京口语的特点。同样重叠式副词儿化在早期白话文小说中较为常见。如:
(11)偏偏儿你这么过当儿,芒种儿醒了,赖在他妈身上只不下来。(文康《侠女奇缘》)
(12)自天亮时整整儿闹了一天,不但挨饿,他又看着两头驴,谁也不理他。(石玉昆《七侠五义》)
(13)还是等你好一点,晚上偷偷儿去探一回。(金天羽《孽海花》)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表情状的重叠式副词儿化较多。如:
(14)她硬是不给做饭,还是一个劲儿哭,哭了整整儿一白天。(曹乃谦《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
(15)渐渐儿他的眼皮合上了。(茅盾《春蚕》)
(16)我就不用偷偷儿死盯着丑的或不丑的男同志了。(杨绛《第一次观礼》)
二、《儿传》重叠式副词的功能特征
重叠式一般是在其基式的基础上产生,跟基式相比,较为晚出现,在语义、句法和语用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副词的重叠,张谊生[6]180-207较为详细地讨论了重叠式和基式在语义功能、句法功能、表达功效上的区别,而杨荣祥[7]87-88认为基式和重叠式两者的用法和所表语义基本相同,只是重叠式带有强调和加强语义的意味,或者两者对被修饰成分的音节选择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副词的重叠比形容词、动词的重叠相复杂性,考虑到个人的风格和习惯,宜在专书中进行对比研究。唐贤清[8]85-88对《朱子语类》的重叠式副词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从历时角度进行分析,尹钟宏[9]121-126对《子夜》的重叠式副词进行了探讨,但对副1和副2的比较不足。我们认为,在专书中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句法功能上,本文着重比较两者的组合能力。
(一)语义比较
在语义上,张谊生[6]180-207认为副1和副2的区别表现为缺略、增添、偏重和分化,这主要是从历时发展来比较的。《儿传》中,两者在文中同现的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看出两者的异同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认为大部分副1和副2所表语义基本相同,如“渐—渐渐,略—略略,万—万万”等,如:
(17)a只见过了邓家庄,人烟渐少,那时正是收庄稼的时候,一望无际都是些蔓草荒烟,无处可问。(《儿传》十四)
b心是肥了,气是飞了,主意也渐渐的多了,外务也渐渐的来了。(《儿传》三0)
(18)a这里安老爷见他一家这等个至诚向热,心下十分不安,觉得有褚、陆这等两个人跟去,也像略为放心。(《儿传》四0)
b安老爷见诸事大有头绪,才略略放心。(《儿传》二四)
(19)a苟非事到万难,万不敢腼颜来见。(《儿传》三九)
b小侄既看出来,万万不敢相欺,此中丝毫不可迁就。(《儿传》二三)
上述每组副1、副2所修饰的词大致相同,在语义二者基本可以互换。
当然有些副1和副2存在着语义上的差别,首先体现在义项的多少上,大多是副2的义项少于副1的义项。如:
将:义项a:表示不久,将要:分派已定,看看行期将近,公子着实在他父母膝前亲近了几天。(《儿传》四0)义项b:表示又、且:大家听了将信将疑,面面相视。(《儿传》十0)义项c:表示勉强达到:将走得两步,张太太这里嚷起来了。(《儿传》二四)
将将:只有“将”的c义项:老爷正在为难,将将船顶码头,不想恰好这位凑趣儿的舅太太接出来了。(《儿传》二三)
绝:义项a:极;最:何小姐早把那个匣子打开,却是一分绝好了的飘带荷包手巾。(《儿传》三七)义项b:绝对:及至他二位老人家见了姑娘,不过谈些风清月朗,流水行云,绝谈不到姑娘身上的事。(《儿传》二二)
绝绝:只有“绝”的b义项:从中调停提补,便是念生绝绝不想再见的乳母丫鬟,也一时同相聚首。(《儿传》二九)
这一类副词还有:白—白白、独—独独、明—明明、生—生生、特—特特等。
对于“偏—偏偏”,张谊生[6]180-207认为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偏重,但我们认为《儿传》中是副1的义项少于副2,如:
偏偏:义项a: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我的怕作外官,太太是知道的,此番偏偏的走了这条路。(《儿传》二)义项b:表示范围,跟“单单”略同:偏偏的公子的那本朱卷进到内帘,余十七房是处不曾分着,恰恰分到这位娄公手里。(《儿传》三五)
偏:只有“偏偏”的a义项:他偏又头两天一时高兴,作了个抽系儿的大红毡子小烟荷包儿。(《儿传》四0)
语义上的差别,其次体现在表示程度强弱的不同上。大多是副2表达的程度比副1强。如:
(20)a你们千万不可合他动手。(《儿传》十0)
b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两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不然,就在那店里耽搁一半天倒使得。(《儿传》三一)
(21)a若讲我们这位安太老爷,真算得江北的第一位好官府。(《儿传》三)
b要说起这十三妹来,真真的算个奇人罕事!(《儿传》十四)
副2比副1更有强调意味,表示的程度更强烈,这类的副词还有:白—白白、单—单单、明—明明、切—切切、断—断断、万—万万、生—生生等。
(二)组合功能比较
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把形容词和副词的重叠称为生动重叠,并且认为“在某些方面,生动重叠式的用法比别的形容词和副词更受限制”[10]110-111。这种限制,体现在与其他副词的连用、与单双音节的搭配等方面。
1.与否定副词的组合
现代汉语中,否定词必须在副1和副2前的,如,单—单单;否定词必须在后的,如,万—万万、断—断断、偏—偏偏、切—切切;前后皆可的,如,白—白白等;只能与副1组合的,如,足;只能与副2组合的,如,渐渐;否定词位置在二者上呈对立的,如明—明明,独—独独;不能与否定词组合的,如,微—微微等。《儿传》中大体上也如此,但也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体现如下:
否定词只能在副1和副2后的:真—真真,永—永永
(22)a“闻名不如见面”这句话,古人真不我欺。(《儿传》十七)
b你们这班人,真真不好说话。(《儿传》二六)
(23)a焚香告天,对天设誓,永不适人。(《儿传》二五)
b你一年的服是满了,你家万代的香烟是永永不断了。(《儿传》二六)
《儿传》中这类的副词还有万—万万、断—断断、切—切切、绝—绝绝。
否定词只能在副1和副2前的:白—白白
(24)a便是我的父母也不白占人家的一块坟茔,亲家爹妈也不白吃人家的半生茶饭了。(《儿传》三0)
b这等的路远山遥,可不白白的吃一场辛苦?(《儿传》十八)
与不同的否定副词组合,副1与副2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一般副1与否定副词的组合面宽于副2。如:断—断断,切—切切。
断:可以与不同的否定副词组合成“断无、断不、断没、断非”。如:
(25)如今既是九公不耐烦,晚生立刻告退,断不可因我外人坏了自己的骨肉情分。(《儿传》十五)
(26)又料着那位姑娘侠肠烈性,定是百折不回,断非三言两语留得住他。(《儿传》十七)
(27)但是列位,既入宝山,断无撒手空回的理。(《儿传》十一)
(28)况且“女子,从人者也”,这屋里断没我两个出令的理,自然从首座行起。(《儿传》三0)
断断:与否定词的组合面窄,一般只与“不”组合。如:
(29)忙说:“老兄,岂有你这样年纪倒叫大姑爷远行之理!这事断断不可。(《儿传》四0)
切:可以与否定词“莫、不”组合。如:
(30)且自搁起老生常谈,切莫耽误人家好事。(《儿传》四0)
(31)列公,切不可把这位姨奶奶误认作狎邪一路。(《儿传》十五)
切切:一般只与“不”组合。如:
(32)你两个切切不可忘了我的嘱咐!(《儿传》十九)
(33)此后见了我们河工上那班旧日朋友,切切不要提起才好。(《儿传》三九)
类似的有“绝”可以与“无、没、不”等组合,而“绝绝”只与“不”组合。与之不同的是副2与否定副词组合面宽于副1的有:万—万万
万万:
(34)小侄既看出来,万万不敢相欺,此中丝毫不可迁就。(《儿传》二三)
(35)到了万万无可挽回,张姑娘他说为我守贞,我便为他守义,情愿一世不娶。(《儿传》十0)
万:
(36)他说:都不必管,只凭这宝砚收那雕弓,凭那雕弓付这宝砚,万不得错。(《儿传》十六)
副1较副2与不同的否定副词组合面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副1一般书面色彩较浓,因此与书面色彩也较浓的“无、非”等组合;另一方面“无、非”等一般通常以单音节形式出现,与单音节的副1相配合,而“不”常以“不可、不敢、不得、不能”等形式出现,与双音节的副2相配合,
2.与其他副词的连用
杨荣祥[7]87-88统计《朱子语类》副词连用共964项,重叠式与其他副词连用的有47项,《五代史平话》副词连用共42项,重叠式连用的有1项。《儿传》中副2与其他副词连用的频率也比副1低。
《儿传》中副1与其他副词连用的,有“方才将、也断不、也只略、偏又、也颇、也切莫、也真、又特、只微、一共整、偏偏儿的单、恰正”等。如:
(37)方才将要上车,他专人送到的。(《儿传》四0)
(38)也只略梳了梳头,罩上块蓝手巾。(《儿传》三一)
(39)至于你我,我虽说是施恩不望报,你也切莫受恩便忘报。(《儿传》二六)
(40)一共整十个人。(《儿传》六)
(41)偏偏儿的单挤在今日个家里有事,等人家回来,可叫我怎么见人家呢?(《儿传》二七)
(42)才貌恰正相等,心性自然相投。(《儿传》二三)
后三例中的“一共整、偏偏儿的单、恰正”连用的两个副词语义特征相同或相近,属于杨荣祥所说的副词并用,即两个(少数三个)功能特征和语义特征相同、相近(同属一个副词次类甚至次类中的小类)的副词并列使用。副词并用主要是具有加强语义的作用。
重叠式与其他副词连用的有113项,如“才渐渐、也渐渐、也就渐渐、又连连、才苦苦、可断断不、只单单、正恰恰”等,如:
(43)那时候公子的身量也渐渐的长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温文儒雅(《儿传》一)
(44)褚一官又连连答应。(《儿传》二0)
(45)安老爷见诸事大有头绪,才略略放心。(《儿传》二四)
(46)独先生你只单单的送了那公分五十金。(《儿传》三九)
(47)那知正恰恰的合了那张金凤的主意。(《儿传》二三)
后两例中的“只单单、正恰恰”也属于副词并用。
3.与结构助词“的”的组合
副1后一般不能加“的”。对于副2,齐沪扬[11]262-267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副2如明明、恰恰、偏偏等后面不能加“的”,张谊生[6]180-207也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副2如“明明、偏偏、独独、单单、切切”等不能后附“的”。《儿传》中,副1后都不能加“的”,但副2后加“的”的情况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后面不加“的”的有“断断、绝绝、刻刻、切切、微微、永永、万万”这几项;大部分副2后都可加“的”,其中“偏偏、恰恰、单单”等后倾向于加“的”,“偏偏”共用28次,其中后附“的”的有18次;“恰恰”共用18次,其中后附“的”的有17次;“单单”共用7次,其中后附“的”的有5次。如:
(48)偏偏的我前日又带回二十八棵红柳树西庄儿上收起来了。(《儿传》十七)
(49)只是我这人与世人性情不同,恰恰的是曹操一个反面。(《儿传》八)
(50)单单的放我这样一个不会弄钱的官在里头。(《儿传》三九)
《红楼梦》里“偏偏、恰恰、单单”等也倾向于加“的”,如:
(51)嗳!今儿偏偏的来了个刘姥姥,我自己多事,为他跑了半日……(《红楼梦》七)
(52)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红楼梦》四二)
(53)为什么单单的给那小蹄子一张乖嘴,我们都是笨的。(《红楼梦》五四)
《正红旗下》没用“恰恰、单单”,“偏偏”后也不用助词“的”,说明近代汉语里副2后带助词“的”的要求没现代汉语那样严格。重叠式后加“的”较之重叠式更有强调语气的作用。
4.与单双音节的组合
单、双音节副词与被修饰词的单、双音节相配合,考虑的是配合的和谐和整齐与否,这显然同汉民族长期形成的追求对称、讲究整齐的语言心理有关。《儿传》中副1与副2同被修饰词的音节也大抵如此,我们不另作分析。
三、结语
对副词重叠的研究,就其类型(包括形式和意义)、语法功能及语用效果等方面的分析较为详细,而我们侧重于组合功能的比较。在否定副词与其他副词组合方面,《儿传》中副词重叠式与基式相比,往往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与结构助词“的”的组合上,与现代汉语相比,大部分重叠式能与“的”组合;《儿传》中重叠式副词的儿化现象较多,充分反映其北京口语的特点。与先前同是用北京话写的《红楼梦》和此后的《正红旗下》相比,《红楼梦》里除了较早出现的重叠副词“在在、每每”外,其他的都可以在《儿传》里找到,《儿传》有而《红楼梦》没有的重叠副词有“独独、将将、绝绝、可可、刻刻、颇颇、齐齐、切切、稍稍、偷偷、永永”等;而“将将、颇颇、特特、绝绝、实实”等在《正红旗下》基本不用。这充分体现《儿传》是一个过渡期,是一个中转站。这一些独特的方面,对于副词重叠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邢福义、丁力等[12]20指出,一个语言符号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它在自己所处的系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不然,它就会成为多余的东西,就会被淘汰。重叠式副词的使用也是基于这样的道理,跟其他词的重叠一样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1]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大连:实业印书馆,1934:473.
[2]龚千炎.《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J].语文研究,1994(1):27-31.
[3]傅希孟.浅谈《儿女英雄传》中叠词的运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141-153.
[4]齐沪扬.谈《儿女英雄传》中的形容词重叠[J].淮北煤炭师范院学报,1993(2):89-101.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8.
[6]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80-207.
[7]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7-88.
[8]唐贤清.《朱子语类》重叠式副词的语义、语法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85-88.
[9]尹钟宏.《子夜》中的重叠式副词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8):121-126.
[10]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10-111.
[11]齐沪扬.浅谈单音副词的重叠[J].中国语文,1987(4):262-267.
[12]邢福义,丁力,等.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J].中国语文,1990(1):20.
[责任编辑 王俊虎]
Analysis of Reduplicative Adverbs in The Tale ofHeroicSonsandDaughters
LUO Zhu-bin
(Department of Chinese,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0,Hunan)
The reduplicative adverbs with their base types are reflected in the tale ofHeroicSonsandDaughters,this is the character,so it is easy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And the reduplicative adverbs have more quaneities and unique usage compared with the works cre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 of the reduplicative adverbs will have great value. The reduplicative adverbs compared with the base type, their differences mainly expressed that the reduplicative adverbs are more retroflesxed in the composition,but they are less than their base type in the semantic meanings, subject to restriction in conjunction adverbs such as with negative adverbs,other adverbs and structural particle and so on.
HeroicSonsandDaughters;reduplicative adverbs;function
2015-03-3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研究”(13YBA183)
罗主宾(1976—),男,湖南新化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
H146
A
1004-9975(2015)03-00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