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12-08袁紫君
袁紫君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重庆 404100)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袁紫君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重庆404100)
摘要: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好启始课,培养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他们才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自觉学习,刻苦钻研问题,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取得数学学习的进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设疑添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设置一些疑惑问题或趣味浓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关于对称图形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滴下墨水,用另一张纸压住,分开,可见两个墨水痕迹形成的图形一模一样。学生好奇了,为什么呢?若不是墨水,是用铅笔(水笔)画的图呢?又如何画呢?此时,教师可说:“学习了轴对称有关知识后,这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会产生极大冲动,恨不得今天马上把问题解决了。又如折纸问题:把一张纸对折10次、100次,叠纸会有多高?你可告诉他们:“可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但这要以后才能计算出来,同学生要珍惜今天美好的学习时光,好好学数学。”
二、要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巩固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许多数学教师单一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让学生通过做大量数学练习来巩固知识,这样单一的方法,效果不够明显。巩固数学知识最好要当堂巩固,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堂消化,巩固好所学知识。数学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组织同桌之间相互练习。具体做法就是同桌之间你给我一道数学题,我给你一道数学题,如果同桌完成做对了练习,要相互鼓励,然后继续互相练习。这样在给对方设置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如果做错了,同桌之间要耐心给对方机会,这样容易形成互相学习、相互指导、相互比较的学习氛围,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过的数学重点、难点、公式、概念、定理、法则和方法,同桌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共同讨论,共同进步,这种方法我用了好几年,教学效果明显良好。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故事、游戏、动画等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应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拉近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这样的情境创设,情与境的完美交融,“经”与“讳”的密切交织,才会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兴趣。
四、培养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爱汤姆士·哥顿认为:只有教师知道如何去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彼此能尊重对方的需要,那么数学等学科都能使学生感到兴趣而认真学习。反之,师生间关系如果使学生觉得自己被压抑、被怀疑、被误解、被羞辱、被贬抑,那么即使象体育、绘画、音乐这类轻松的学科,学生也会对之兴味而不愿学习。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进行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融洽的师生关系主要靠教师来建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古代遗训的保存者,真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对教师的角色要求发生了变化,使他们不仅希望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向导者,更希望教师是他们生活的朋友。教育现实呼唤教师改变以往的姿态,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诉说自己的问题,在根本上与学生交流,相互沟通。这样学生“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学习兴趣倍增。
五、在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中,很多就是缺乏竞争意识:不少孩子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或者索性放弃。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傅校长建议:“每个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求胜欲,如果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孩子们就会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感。通常来说,竞争意识越强,孩子在学东西时投入的热情就越高,也会越执着地追求成功。”现在我县所推行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中,注重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并能及时的总结、回顾、给予奖励,在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六、在新教学模式下,动手实践,探索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问,学生听、答”和大量练习等,学生被动接受,思维难免会开小差,兴趣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动手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前,有学案,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减少了很多的弯路,课堂中,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手实验,分享彼此的思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三角形,然后把∠A、∠B、剪下来与∠C拼在一起,观察∠A+∠B+∠C是不是一个平角,得出结论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其记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思维活跃,从而激发了兴趣。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我在三个口袋里分别放了“红球”、“绿球”和“黄球”,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讨论摸出一定是红球吗?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同时又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几点,仅是本人的一些拙见。要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