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营主流微媒体?
——湖北之声微信的实践
2015-12-08李菁菁
□ 文/李菁菁 梁 延
在微媒体生态中,相对于以个人名义开办的自媒体、商业为主的企业微媒体、以及其他组织机构微媒体,主流微媒体的媒介属性要强一些。
湖北之声的官方微信、微博虽然背靠广播这棵大树,但它们是独立的媒体。所以不能把广播的节目或报道简单搬到微媒体平台就了事,而要用互联网思维运营主流微媒体。
湖北之声官微打造新媒体精品栏目“观点”,从各广播节目及其他媒体的热点事件评论中选摘汇编,形成自有观点,编发新闻和资讯时加上几句小编论道,增加穿透力和感染力。让网友一想到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就到湖北之声来找观点。
同时,每天推出互动话题,就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设置议程,吸引粉丝嵌入式互动,粉丝的回复在微信微博及几档重头广播节目中进行反馈,微信语音留言与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实现无缝对接。此举既给新媒体吸引粉丝,又为传统媒体增添新鲜血液。互动话题现已成为湖北之声的拳头多媒体产品。
主流微媒体的传播创新
1.在新媒体语境下呈现新闻。
主流微媒体应不断探索新闻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和视角,根据事件、人物、环境等因素灵活编排,采用音视频、现场图片、花絮、硬消息等组合的方式,编发新媒体版本。
湖北之声新媒体在李娜退役的一组新媒体报道中试水创意编排。湖北之声微信发布“【特别策划】‘娜’时代的告别”,采用湖北之声新闻节目中的音频,配上文字,有主播介绍李娜战绩和身体状况,有记者独家采访李娜当年教练,有编辑的精当点评,以及李娜名言集锦,音响非常丰富,使这条微信集可读性、可听性与一身。
2.再造采编流程,形成360度采编。
打造全媒体采编队伍,记者边采访边随手拍照、随手写微博、随时发微信语音,将新闻现场、记者感受第一时间传回,实现热点新媒体首发。每月对记者的现场照片、微博、微信进行统计,算工作任务。形成微博第一落点、广播连线及录音报道第二落点、微信推送第三落点的梯级发稿模式。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湖北之声派记者前往。湖北之声微博开辟#鲁甸救援,记者在现场#专栏,微信开【现场】专栏,记者到现场后拍照片写文字发湖北之声微博,语音播报给湖北之声微信,粉丝回复记者名字可收到来自一线的最新语音播报,然后结合其他后方记者的报道对地震灾情全方位立体呈现。
3.内容制胜、体验为王,注重原创和再创作。
在庞大的信息场,原创的东西才能带给用户新奇的感受,虽然短期可能成本较高,但长期来看一定有市场。
2014年6月,湖北之声策划直播一场土家婚礼,借以反映湖北来凤县和湖南龙山县跨省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发展。新媒体编辑作为直播组成员一同前往来凤龙山,挖掘素材采访撰写。微媒体推送消息没有照搬广播内容,而是遵循新媒体社会化传播特点进行独家原创。微博从踩点花絮、哭嫁、迎亲三个时段一直跟踪直播,网友反馈同时在广播直播中播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为信源,给对方注入新活力。
对主流微媒体发展的建议
在主流微媒体建设上,既要大胆试错、独具慧眼,又要小心谨慎、把握航向。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创造机会,让受众在更为自由的话语空间里主动地参与、讲述,并成为选题和内容的来源。湖北之声2014年中秋节推出中秋微家书活动,网友回复#中秋微家书#几个字,附上工作照、生活照、手工DIY作品,配上文字说明,要对亲友说的话,对他们的祝福,自己的现状、心境、打算等,择优在微信和广播中展播,受到粉丝追捧。
其次,不断更新平台,满足业务创新发展需求。每一次平台的小更新,都会拉动一波粉丝量的增长。如果一个多月都保持原貌,粉丝也就维持原样。微信基础模板已难以适应粉丝多样化的参与需求,必须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设置跟帖、报料、报名、投票、众筹等功能,尝试开发付费业务,培养用户付费阅读习惯。
最后,不搞悬疑新闻,但要重视提炼标题。碎片化阅读时代,标题更要求吸引人,微博标题需简洁明了,微信标题侧重耐读耐嚼,如果标题不吸引人,那么打开率一定不会理想。但同时,标题不能故弄玄虚、竭力迎合猎奇心理,或低俗煽情、用隐晦暗示吸引眼球,或戏谑恶搞、不惜歪曲事实真相。这样的标题浪费了读者时间,捉弄了读者感情。